文丨董娅钿
时政新闻是政府和人民之间沟通的主要桥梁,是政府在国家方针方面的喉舌。对地方台的时政新闻来说,树立编辑负责制,实现新闻本身的新闻性和新闻政治性的统一,实现新闻收视率和新闻宣传性的统一,以及新闻话语权和新闻舆论引导的统一亦十分必要。同时,在进行新闻编辑时通过技术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很长时间以来,地方电视台作为我们国家党和政府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交流的平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当前社会上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导向标。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时政新闻在地方台的新闻当中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目之一。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地方台的时政新闻在电视频道的收视率调查当中的统计数据却处于一种不上不下或者说干脆就是无人问津的地位。这个地方时政新闻应该符合的收视效果完全不对称。究其根本,我们首先不能否认的是,当前信息资源接收的极其广泛,各种类型的节目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观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否认,很多从业人员本身的主观意识也有欠缺。很多编辑认为制作时政新闻的话自己能够发挥的余地很小,就是一个单纯的传话筒的地位;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时政新闻主要受众是政府官员,因此在长期节目制作当中形成了一个怪圈,即“时政优先,主题先行”,这就直接造成了时政新闻的内容趋向于同一,播报如同流水作业,形式老套,节目编排死板僵化等特点。
时政新闻的节目是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从拍摄到后期的制作以至于最后的播出都是一个完整而有序的流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新闻编辑的工作地位处于中心位置,起着整个新闻编排流程的中枢的关键作用,也同时能够对整个时政新闻的质量进行决定。因此,编辑如果想要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保持时政新闻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就应该在进行编辑实践的同时遵循各种规律,善于向地方台的其他新闻学习,吸取当地民生新闻以及深度报道等新闻的经验,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加贴近民生、贴近观众,使得新闻的覆盖面更加广阔。那么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广大的新闻编辑加强编辑工作的创新,充分树立编辑的职能创新、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统筹全局,创造出更好的新闻节目,使得时政新闻节目发挥出更大的魅力。具体来说,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编辑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展现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已经不单纯是记者进行采访的简单流程了,在当前的新闻界,对于新闻原材料的编辑加工以及选题策划已经成为了当前新闻播报的主流。一个新闻编辑在时政新闻的报道当中对于材料的策划以及综合处理的能力对于新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现在的新闻编辑早已经脱离开了简单的操作,不再把自己的职责仅仅局限于对于记者的稿件进行审稿、修改题目、对节目进行编排等等简单机械的劳动,更在某种意义上更加偏向于对新闻采编进行负责、对现代化的编辑工具进行加工以及使用等全新的职能转变。现在国内许多地方性质的新闻电视媒体已经开始向着国际媒体的方向转变,由过去单一的编辑审核制转变成的如今的在新闻中心领导下的编辑负责的制度。在新闻中心的编辑可以根据当前的热点问题给记者分配相应的采访任务,同时记者也要根据编辑所提供的思路和采访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从而使得由于前期采访和后期制作造成的割裂被这种目的性质很强的采访所降低。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职能创新不仅仅是对记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还给编辑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时政新闻的编辑相对于普通的编辑来说不仅在政治思想能力上有着高度的敏锐性,更要在综合业务的处理能力上表现出相应的水平。也就是说,要对当地党政机关当前的工作中心以及做工作重点进行相应的把握,通过对新闻的整体策划、新闻任务的分配以及对记者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辅佐以巧妙的不同的新闻编排方式,比如人物特写、新闻特写、电话采访、即时评论、短消息、图片以及资料的播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展示新闻整体面貌,对于新成就以及新问题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从而制作出能够有一定影响的新闻。
人的行为意识是受自身观念的导向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创新的观念,才能创造出一个创新的行为。一切的创新实际上都是由于人的思想观念首先创新所引起的。这一条理论同样可以应用到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上。这一类新闻的主要特点就是,会议多、领导活动多,这个是其本质属性,是无法修改的。但是只要遵循下面的要求,就一样可以让新闻出彩。
首先是要把时政新闻的新闻性和时政新闻的政治性进行统一。时政新闻首先是涉及到了群众的相关利益,同时还涉及到国家发布的各类政策。在进行这类新闻处理时,在大方针政策不出现偏差的前提下,要对报道的新闻性而不是政治性进行深度挖掘,找到新闻热点和政治的切合之处。编辑要根据新闻价值对会议进行选取和排列。其次将收视性和宣传性相结合,不讲假大空的套话,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都统一列出来,使得大家能够有兴趣、自觉地去观赏,而不是被强迫观看。只有新闻编辑以人为本进行新闻采编,才能让老百姓喜欢看自己的节目。最后一点就是话语权和舆论引导要实行统一。要充分进行和观众的互动,善于使用各种新生事物,比如微博等方式进行新闻采集以及互动,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系统链。这样才在引导舆论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对于地方的时政新闻来说,技术创新是打破传统落后新闻采播方式主要工具。编辑要熟悉这些崭新的新闻传播方法,用创新的视角看待当前的新闻传播技术,对于新生事物比如微信等方式进行充分掌握,形成种类繁多,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时政新闻。特别是对于一些新闻形式,比如说新闻的“现场直播”“新闻热点实时连线”以及“新闻跟踪”等各种形式的出现,使得新闻本身的即时性以及新闻的热点追踪性能够及时的反应到观众的面前,使得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同甘共苦的感觉,这对于时政媒体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说某市电视台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大会议进行的时候就推出了一档崭新的节目:《我们和十八大的故事》,在这个节目当中,编辑通过对我们国家最近几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会议报告对我们国家各项数据的阐述和十八大数据进行了对比并通过各种传统媒体不会进行使用的方式,比如手机互动、短信发送互动和微信微博的互动,充分展示了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巨大进步,并且由于采取了互动性更强的手段对新闻进行播出,使得观众的反响十分巨大,获得了大量的好评。
在当前电视节目百花齐放的时代,时政新闻如果想要在竞争当中胜出、获得更强的亲民性以及互动性,就要在新闻编辑的职能创新、观念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的时代中获得民心,发挥政府机关喉舌的作用。
[1]刘琦. 新闻立报背景下的时政报道的改革途径[J]. 采写编,2007(5).
[2]武爱民. 时政新闻的内容拓展和形态创新[J]. 华章,2009(7).
[3]王劲红. 中国电视改革的必由之路——频道专业化[J]. 理论观察,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