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 琼
电视新闻采访同期声编辑探析
文丨吴 琼
本文基于电视新闻同期声技术内涵,探讨了新闻采访阶段中实施同期声编辑的科学技巧策略。对优化电视新闻制播效果,营造良好的电视新闻舆论氛围,获取受众肯定及认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电视新闻; 采访; 同期声编辑电视新闻通过镜头记录热点事件,基于转换技术、编制技巧展现新闻事件的整体发展进程、现场状况、核心人物间的关系,事情发展进展,进而向受众传递意念、表达情感、心绪,引起关注共鸣。由此可见,电视新闻是社会时事、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措施、发展方向、民生事件传递至百姓受众的有效媒介桥梁,其编辑制作的精准良好,反映时事的快速及时,贴近大众生活的生动丰富,将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电视新闻制作播出阶段中,新闻编辑承担了重要职能,可谓新闻节目的核心,对于各个新闻环节做好把关控制。同报纸、电台广播编辑工作人员相比,电视新闻节目编辑不仅需熟练编辑文字、播报语言技能,同时还应掌握音像处理语言技术,明晰电视画面编辑手段。例如对画面的处理编辑,应用同期声技术等,进而令新闻画面的处理剪辑符合事件发展规律、人物具体特征以及新闻解说语言画面的进度。同期声技术则应同新闻解说语言形成良好的互补,通过相得益彰的处置,令编辑新闻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可视性、价值性。
电视新闻同期声编辑技术即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阶段中,利用摄像机将新闻现场的画面进行记录,同时录制现场丰富声音。该类声音涵盖记者面向镜头的解说、导语,新闻事件人物的声音语言,现场的背景环境声音以及音响效果等。同期声技术可全面真实的传递受采访对象的感情思想,反映其特征性格,并映射现场的实时氛围,体现了良好的实时性、营造了有效的说服力与感染性。可令受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提升现场参与热情。同期声编辑技术还可令电视新闻作品结构体系更为自然顺畅,提升节目核心内涵。巧妙、合理的应用及做好同期声编辑,可有效补充电视画面中的不足之处。例如旁白导语及解说词将更为客观、全面与真实,令新闻可信性全面提升,营造优质舆论氛围。新闻采访同期声内容的编辑同单纯画面的处置编辑有所不同,不仅需要我们考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顺畅连接、流畅效果,同时还应顾及声音处理衔接的和谐性。即在组接编辑阶段中应在考量画面的基础上兼顾声音的良好处理。为此剪接点应做到承上启下、统筹兼顾。基于新闻采访同期声实施编辑制作的特征在于,将画面同声音有效拆分进行单独剪辑,为此在编辑实践阶段中,我们应遵循科学操作原则,掌握技术内涵,制定优质编辑策略,方能提升新闻采访编辑效果,强化电视新闻关注度,体现良好的新闻价值。
电视新闻采访的同期声编辑,需要我们首先进行结构优化,而后进行细节内容的有效充实。应围绕表现核心主题,将结构有效搭接。新闻结构的设置应做到严谨明确,应包含互相呼应的开始与结束。同时应通过层层深入的体系结构设计,令其层次更为明确、脉络更加清晰。新闻节目的观赏性,时间的有限性决定,其不便于观众们进行细细的体味与重温回顾,因而,为加深受众印象,令其快速捕捉新闻内涵,应确保新闻体系结构的严明清晰,进而优化节目播出效果。完成全面结构搭建后,应将抓拍的各类具有深刻意义的细节逐步归纳充实至新闻节目的各部分之中。新闻事件细节应体现有趣生动、丰富真实、感染力、深刻力特征,令受众过目不忘。同时其主题思想应鲜明正确。倘若丧失了细节,则新闻节目会显得极为空洞、毫无内涵,仅仅被一些概念与图解内容充斥,势必令受众无法提起兴趣,深感节目的乏味与无趣。
优质的电视新闻采访同期声编辑,需要确保语气连贯,将节目内容中播报的停顿之处、冗余重复环节以及无关主题的内容予以去除。新闻节目谈话会较易耗费时间,谈话对象语速过慢、充满口头禅,间隔时间较长,均会给人以冗余拖沓、索然无味之感。相反,谈话内容集中、段落紧凑、语句凝练、鲜明主题,则会给人以紧凑、集中、精致之感,令受众提升注意力,深感节目的优秀品质。为此,新闻节目采访内容的同期声剪辑应做到干净利落,将间歇环节、停顿之处有效剪除。对于反复赘述的内容应精简去除,尤其应将与事实关联不大的题外话剪掉。剪接点应辅助相关内容画面实施有效叠加,进而令采访内容更加主题鲜明,体现出详略处置得当,内容精简凝练的效果。在剪辑阶段中,还应考量语气的有效连贯,确保不会由于省略字数或剪掉话语便影响整体的连贯性,避免给受众造成突兀、不连续之感。倘若过多的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剪裁处理,便会导致节目失真现象,令采访谈话丧失了原有样貌,不能取信于民,相反会给人以是非颠倒、造假不实之感。为此,新闻编辑人员应全面掌握剪裁技巧,做到新闻内容的优化集成、组合搭接。
新闻采访同期声编辑阶段中,对于受访人员的谈话内容,应进行有效的压缩提炼,倘若谈话内容过长,表达连贯性有限,内容混淆,便会影响新闻效果,令受众无法抓住重点。为此新闻编辑应将其中内容进行良好的提炼与优化组合,杜绝内容不集中造成的散落之感。同时频繁的进行画面切换将会对新闻节目整体性形成不良影响,令其丧失感染力。为此应做好解说词的有效精简提炼,将受访者谈话内容进行合理压缩,整理为若干段落或句子,令新闻结构更加紧凑、节奏更加流畅。同时还应借助播音人员的熟练语言表达,吸引受众注意力,令他们深受感染,感同身受。另外还可引入画外音进行有效的整理压缩,将原声予以保留,适时引入画面处置,优化剪辑处理,将精彩内容集中筛选组合,避免频繁换插,破坏节目整体性。对于画面跳的现象,可通过持续加入系列化的镜头至跳点画面之中,令整体谈话采访仍旧应用同期声,通过剪辑内容借助画外音,留有受访者原声,令电视新闻节目更加体现真实性、生动性及可信性。
为丰富电视新闻采访节目内容,可位于长时间的同期声段落以及接点之处引入相关画面与图片,令其新闻内含信息量全面扩充。对同期声可进行画外音加工处置,令画面形成良好的说明补充作用,进而令观众借助视听准确清晰的捕捉新闻内容,提升理解度,避免同期声冗余引发的单调之感。进行画面剪辑阶段中还应关注景别变化,预防同类景别镜头的对接,避免令观众产生镜头跳跃之感。应通过循序递进的优质剪辑搭接,方能提升节目层次性。例如倘若首个镜头采用全景,则后续镜头应采用中景,接下来利用特写或近景进行编辑处理,进而提升新闻画面的流畅性与可看性。固定镜头衔接应确保长度一致性,进而形成良好的韵律及节奏性。处置阶段中,应选取速度类似的画面镜头实施有效衔接,并将衔接点起落幅去除。倘若固定画面包含主体运动衔接,则不应令镜头长度等同,应优选精彩内容动作经典瞬间进行特写插入,确保运动整体性,进而优化节目编辑效果,提升画面节奏性。
总之,电视新闻采访同期声编辑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优化画面效果,提升节目可看性,赢得受众认可。为此,我们只有明晰技术内涵,掌握应用策略,制定有效实践方案,方能提升技术应用水平,扩充节目影响力,打造真正精品的电视新闻。
[1] 张国森. 如何建立广播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6).
[2] 牛立华,张媛媛. 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编辑技巧[J]. 科技信息,2011(13).
(江苏省兴化市广播电视台,江苏兴化 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