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推手

2012-08-15 00:49:03文丨陈栋栋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政务政府信息

文丨陈栋栋

(盐城市委党校,江苏盐城 224000)

1 当前政务微博发展及应用的基本情况

2012年初,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公布了《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报告中指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18203个。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发现政务微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其特点是数量上升快、地区分布差异大、基层党政机关及干部所占比例重、涉及行业种类少,政务微博已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华东、华南、华北等区域政务微博开通情况好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微博开通情况排名与所在区域经济、政治等综合发展情况排序大体一致。

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需要民意的支撑,需要寻找与民心的结合点。微博问政恰恰为官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提供了一种便利。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微博可以产生‘核裂变’效应,形成信息的高速大范围传播,它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过去只有媒体才能发挥的作用。” “微博问政”在政府官员倾听民意、推动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正以140个字的简短手指运动和‘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了政务互动新时代。”

2 政务微博是促进社会民主开放和健康平衡的重要手段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那些相互隔离的公民提供了联络的工具。微博也是一种网络媒体,它让人际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有了一个几何级的提高。在微博上,信息交流就有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效应。出现在论坛、博客文章中的信息,未必会引起多大反响。但在微博中,带有情感色彩的粉丝,会做出带有情感色彩的评价,转发。微博传播的指数化效应,也可能让情感呈指数化增长,信息随同情感被不断强化。这样本来均匀地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志同道合者,借助网络联络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联合体。微博催生公民微动的机制是微博群中热烈的气氛会鼓励那些本来分散在各地的公民,就公共事务进行高效率、点对点地讨论。微博名人李开复表示:“微博至少会加速政府首脑对人民散播的消息及呼声的思考。”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发出的一组名为《微博,干群关系新“变量”》的专题以两篇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在信息管道众多的情况下,你不能通过权威途径客观、及时地对外公布,就可能有人通过其它途径歪曲、虚假地公布,并调动起整个社会的情绪。确认这种形式是对社会力量的尊重。”《人民日报》站在官方立场,从更新社会治理手段的角度劝诫官员调整心态语态,适应网络时代的话语方式,甚至提出“把微博的互动管道制度化,成为政治沟通的必要制度安排”。

微博打拐,虽然很快归于平静,但经由于建嵘、薛蛮子、邓飞等网络公民的思考,把一个善念变成了公民行动; 2011年4月,邓飞与一群爱心人士共同发起了“免费午餐”公益行动,背靠网络,倚赖民间,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已经诞生,并直接推动了国家相关机构的介入,形成国家意志。这说明,微博早就远远超越了传播手段或中性工具的范畴,而带有社会力量,甚至政治势力的属性。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织和监管者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一有力工具,开通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稳定人心,政务微博的出现带来了公共权力的分化,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使意见表达逐步均衡与多元,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务微博是促进社会民主开放和健康平衡的重要手段,也促进了微力量阶层的崛起。

3 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过运用政务微博,政府机关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微博问政”的过程中,及时倾听和解决民众的诉求,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积极与网友互动,促进官民沟通,有助于达成共识。社会管理是一项多元参与的系统社会工程,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沟通形式,因互动性强,交流迅捷,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一些公共服务部门和领导干部在网上开通政务微博,主动与网民对话征求意见,了解社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及时与民众沟通协调,形成科学决策机制,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良性互动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务微博的灵魂。通过互动可以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网络征询民意成本低、范围广,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民情、民意,是形成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与机制之一,在微博上你不仅可以评论、转发,还可以“投递”私信。政务微博与网友的互动,已渐渐从虚拟世界过渡到现实生活。对于微博的直接化功能,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泳指出:“不同于以往需要层层中介才能发表言论的传统媒体,现在微博用户都可以直入主题,微博将让一切变得有可能。”政务微博的发展为社会管理者提升了服务意识,各级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应当更好地做到会用、善用政务微博,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民众对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公开,民众有权知道政府在干什么以及如何干、有权知道政府决策和实施的过程,政务微博可以促进政务公开、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4 要提倡开设真正能为群众和政府服务的政务微博

从清晨“早安上海”的气象预报到早高峰期间的路况信息,从白天的“上海新闻”再到“灯下夜读”,这是上海市政府官方微博“上海发布”。首期推出早安上海、上海新闻、午间时光、灯下夜读等栏目,将组织微访谈、微活动、微调查,链接“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网站,努力为公众提供即时的信息服务;链接上海政务微博群,整合上海地区的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的相关微博,及时有效的和民众沟通,实时解决民众提出的问题。实用、公开、快速,这些政务微博已显示出政府在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上的创新。而政务微博更重要的功能——权威发布、遏制谣言,则在危机发生时更加凸显。去年3月发生在多地的抢盐风波中,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的一条“各位不必慌张,食盐保证供应,望浙江同学转告”被频繁转发,谣言的飞速传播在政务微博公开明确回应面前放缓了脚步。政务微博这个全新、低成本、传播快的沟通渠道,就是帮助政府密切干群关系,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利推手。

开通政务微博,确有诸多好处,但若不分青红皂白,统统一哄而上,也不是一件好事。”詹国枢称,“有的微博开通以后,多日不发言,有事不回应,成了微博‘僵尸’;有的急于吸引粉丝,每天登些稀奇古怪的轶闻趣事、饮食菜谱之类;还有的管理人员胆小怕事,天天发布一些无关紧要的‘今天天气哈哈哈’之类的官话套话,例行公文,既无人看,更无人转发评论。我们要提倡开设真正能为群众和政府服务的微博。”

5 结 语

一种仅仅140字的互联网文字应用,正悄然为中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进程注入活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积极探索利用微博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入驻微博,拓宽信息渠道,从而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舆情应对能力,防止公共事件中恶性谣言等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高新民网上民意整合还需制度化[N]. 人民日报,2011-9-14.

[2]詹国枢政府如何应对“微时代”?[N]. 人民日报,2012-3-9.

猜你喜欢
政务政府信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政务
广东饲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19
政务
广东饲料(2016年3期)2016-12-01 03:43:09
政务
广东饲料(2016年2期)2016-12-01 03:43:04
政务
广东饲料(2016年1期)2016-12-01 03:42:58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