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的应用探索

2012-08-15 00:49:03文丨刘学琴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细节

文丨刘学琴

(浑源县电视台,山西浑源 037400)

1 认真做好采编前计划与准备工作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有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根据这样的话语,想要将理想的细节仅仅抓住,在做采访之前,准备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在采访之前,记者应该对此次的采访任务进行一个深入细致的分析和了解,做足此次采访的准备工作,临访准备做得是不是充分,对于此次采访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或者说采访的成功与否也是需要临访准备工作的充分程度进行决定的。临访准备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对采访的目的有明确地认识

采访的目的其实并不是随意地进行,任由事件自行发展,不管是哪一次采访,目的都应该有所明确。采访行动的具体方向也是通过采访目的而开展的,而采访目的对于采访内容的确定以及报道角度的选择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记者在临访准备阶段对采访目的进行明确显得十分重要。具体的采访目的的制定并不是没有任何依据,它是通过记者的编辑部确定的总体报道思想进行展开的,结合自己所获得的新闻线索,再加上对此次采访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学习,结合相关材料,通过相应的分析和思考,使其得以明确。它将采访的方向、重点以及所要达到的传播目的明确地体现出来。

1.2 研究背景资料

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应该将已经足够完整和全面的资料中对此次采访报道所涉及到的相关新闻事实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现实状况、发展脉络以及相关人物性格特点、人人爱好、职业生涯、人生观念等背景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样的话,记者对所要报道新闻事实的认知水平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采访报道也能更为深入。不占有大量的资料并进行认真研究、消化吸收,就不会有记者的独立见解,而没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独立见解,记者的采访报道也就缺乏深度,如同白开水一般令人乏味。

1.3 拟好提问提纲

在拟提问提纲的准备工作过程中,问题的指向性和程序性能够更为明确地表现出来,这样的话,准备提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会十分紧凑,从而使提问更加专业化。如果提问不切实际,不仅不能更进一层地进行挖掘,在进行后期编辑的时候,所面对的素材都是没有顺序的,而且人们在这种情况还不知道该怎么样去面对和解决。

1.4 制订拍摄方案

电视新闻的采访和摄制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要想将一些以小见大的细节画面进行捕捉,记者就应该在采访之前将相适合的拍摄方案制定出来。采访报道的表现形式,拍摄现场的选择以及画面的相应表现内容,都必须是拍摄方案中所要涉及到的内容。若是在采访的过程中,运用多套摄像机,对于其机位以及运动的方向应该作为设计中的重点。在现场直播中,对于背景资料的穿插运用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突发性事件,大部分拍摄方案都不能一次性就确定。活动越重大,拍摄方案就应该越具有严密性,这样的话,不管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都能够在其中得到充分地考虑。一套详细全面地准备方案,对于拍摄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2 细节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2.1 细节可以将那些令人震撼的艺术之美表现出来

电视本身具有的音响效果是比较独特的,再加上生动形象的细节画面,节目所体现出来的感染力也更为强烈。例如,在运用特写镜头的前提下,人物的情绪波动和心理活动都能够被深入地刻画出来,这样的话,不仅使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得到有效地体现,而且观众的求知欲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而针对那些价值性比较高的细节而言,所具有的思想内涵是比较强大的,这些细节通过镜头实现扩展,与现场元素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使新闻报道的可信度更高。

2.2 细节增强新闻可信度

电视新闻主要是通过“声画合一”作为传播形式的,人们的感觉器官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电视画面利用直播和录播的形式,对生活的真实面貌进行记录,这样的话,观众所感受到的世界就会有更丰富的变化。但是电视新闻并不仅仅是对新闻进行全程的记录,而是应该在所有的素材中挑选出最为信服力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议程设置”的方式,将简明扼要的新闻成品选择出来。

2.3 细节能够凸显新闻主题

郁达夫曾经针对写作技巧做出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细节能够使新闻的主题性得以增强,在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索,使事件本身的面貌被无限放大。细节能够将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文学创作主要通过“以小见大”的形式进行,所谓“小”其实就是指细节,对于电视新闻创作而言,这种方式也同样适用,而现场画面、同期声、解说词、特技等事实的说服力是很强的,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能够对报道之外的某些含义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一个精彩的细节对于一档电视新闻节目而言所发挥的作用有的时候是尤为重要的。

3 在电视新闻采编中如何有效运用细节

3.1 扩充电视采编人员的知识储备

记者、编辑必须在平时打好基本功,不断的学习积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不仅要灵巧的运用采编技能,还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门类的知识,此外,记者还要熟知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而这些内在的知识储备可以帮助记者挖掘新闻事件的价值,增加新闻报道的“厚度”,一名全能的记者,应该是一名细节的积累者,而这些细节的发现都是平时知识修养的厚积薄发。

3.2 电视记者应善于发现和运用细节

电视记者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在镜头中,还要时时刻刻与被访者促膝长谈,捕捉对方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从众多的新闻事件中发现亮点,是记者必须具备的眼力,这就要求记者对自身的职业充满热情,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即使是突发性事件,记者行为匆忙,第一任务就是抢拍关键镜头,但有了平时积累的直觉,对细节的捕捉也理应在举手投足间达到。对于非突发性采访,记者更要提前作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全面深入的采访,捕捉那些最凸显主题的细节。对此,记者应该做到“快”、“挑”、“等”。第一,要下手快,随时做好抓拍的准备,记者要抓拍最有价值的场面和细节,并且具备娴熟的拍摄技巧,捕捉他人容易忽视却有价值的精彩画面。第二,要乐于等,等待并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记者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把握最有信息量的事件看点,等待捕捉新闻细节最佳的视角与事件。第三,要善于挑选,指记者要在对事件进行理智勘察的基础上,把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百姓最为关注的部分进行详细地报道,彰显该事件的细节。

通过“同期声”、“解说词”等描述细节,众所周知,声画合一,是电视相对于其他传播媒体的一大优势。摄制新闻时,常常会在采访中了解到生动的细节,但这些东西很难用画面展现。鉴于时间、人力、财力的限制,难以用镜头再现。而通过把同期声与相应主题的画面互相融合、渗透,就能扩大画面的想象空间。而解说词则能起到点化细节的作用,画面是表现细节的主要方式,但解说词能够用语言的魅力升华细节,使细节熠熠生辉。

3 结 语

电视的视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是需要通过不同细节才能够使信息传播合理得以形成。在此基础上,记者应该对各类细节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从而使传播效益的优化和整合实现最大化。

[1]傅斌. 电视新闻细节的运用[J].东南传播,2007(6).

[2]陈新,王健. 关于电视新闻细节的表现[J]. 新闻爱好者,2006(6).

[3]尹抒.“四两拨千斤”——电视新闻细节的魅力[J]. 新闻窗,2003(3).

[4]贺五洋. 细节镜头让电视新闻更具感染力[J]. 新闻采编,2010(4).

[5]黄向东. 电视新闻编辑素质浅谈[J]. 新闻窗,2010(1).

[6]郝建军. 细节:电视纪实的魅力[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9).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奇妙的细节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新闻传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