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 欣
(榆树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吉林榆树 130400)
民生新闻指的是关注人民的生存和关心人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的角度上说它是属于社会新闻类的,但是它在内容上主要是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主要是关注老百姓的大事小事,在新闻形式上采用一种平民化的风格。民生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尽量满足电视观众对新信息的需求,关注民生和百姓生活。
2011年元月3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走进上海”节目,这个节目主要介绍上海居民家里和周围小区的民生新闻,这档新闻节目在它播出的第一个月就取得良好的收视,从第二月升入了上海电视节目榜前三甲,从第三个月开始,名列上海地区电视节目排行榜第一名至今。2011年9月,“走进上海”节目平均收视率为7.5%,最高点收视率一度达到15.8%,创造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的奇观。所以,研究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要立足平民,立足百姓,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服务。
当前,各地电视台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率的重要途径就是民生新闻,通过播出电视观众周边的小事,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提高收视率。与此同时,民生新闻还被誉为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所打造的“民生新闻”节目都是以反映百姓生活和需求、关注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情感变化为内容,这成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世纪90年代初,民生新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到现在为止的十年里,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新颖而且内容丰富的节目,同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成为老百姓所喜欢的一种新闻形态。民生新闻为了打破传统新闻模式,采用了一种崭新的拉家常的方式,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体来说,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民生类新闻由于它独特的性质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民生新闻仍然有很多的不足,在新闻编辑上应该予以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生新闻在报道编辑内容上具有较多的雷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家长里短显然成了民生新闻的焦点,火灾、交通事故和邻里纠纷也包括在内,这些内容虽然都是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但是时间长了,来来回回都是这些内容就容易引起电视观众的审美疲劳,从而不利于提高收视率。
第二,过分强调新闻事件的地理界限。民生新闻节目与央视媒体的新闻节目由于地域优势和政策原因基本不发生冲突。但由于过分重视本地报道就必然会出现当前民生新闻的诸多缺陷,现在的民生新闻栏目一般都会在晚间6点至9点的黄金时段内播出,由于民生新闻栏目的风格都是非常相近,这就导致了没法形成忠实的收视群体。如果电视台的地域小的话,选材的局限性自然而然的也就变得非常小,就会导致观众少,收视率低,节目没有前景[1]。
第三,新闻内容肤浅,新闻形式琐碎化。电视民生新闻近来热衷于报道琐碎事件,比如说,某人捡到一条小狗热心的寻找失主、餐馆为什么那么挤啊、车牌又被盗等新闻内容,这些对观众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电视观众无法从中得到收益,这样只会短期内让电视观众感到新鲜,但不具有长远效益。
从民生新闻的长期发展来看,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会是老百姓评判新闻的标准。把握好民生新闻才能把握好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一个活跃轻松的公共讨论的平台可以使电视、广播、报纸,也可以是民生新闻。现如今,许多媒体一改往日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对广受热议的话题等一些问题设置了相对应的论坛或投票模块,采取讨论和投票的方式,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让电视观众旁观者的身份变为参与者的身份,更加有利于传播民众意向,引导大众舆论[2]。
第一,电视民生新闻在新闻选材上尽量实现本土化,关注民生疾苦,弘扬人文精神,强调社会责任精神,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同时新闻的价值取向要与当地民众接近。第二,电视民生新闻要采用平民的角度来报道新闻,摆脱原有的教条,提供一个为百姓服务的渠道,同时提供一个舆论监督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交流的空间,维护和尊重百姓的话语权。第三,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接近当地民众的习惯,如口语化、趣味性以及带有人情味的报道均可引起电视观众的共鸣。
民生新闻在节目内容编辑方面可以软化,同时也可以加入娱乐元素成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民生新闻要想有一个新的突破口就必须在新闻编辑形式上摆脱传统的束缚,让其内容新颖化,形式娱乐化。民生新闻可以与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实现强强合作,这样既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可以打造自己品牌节目。
总体来说,民生新闻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心,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着不足,但困难是暂时的,通过不断不断的推陈出新,肯定能够获得美好的未来。同时,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新闻编辑的不断完善,紧紧把握老百姓的需求,突出新闻的价值,尽量满足更多电视观众的需求。
[1]朱华德.如何策划电视民生新闻节目[J].青年记者,2009(20).
[2]顾艳.浅谈新闻编排中的民主意识[J].新闻写作,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