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冰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推动下,社会各行业都在受多元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但是在高校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灌输下,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差等情况,这直接导致毕业生在校所学习的内容与高速发展的媒体、信息化社会严重脱节,造成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幅下降,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新闻院校平均每年有毕业生4.2 万余人,其就业情况很不理想,完全无法满足新闻传播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与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的矛盾在不断加深。我国高校的新闻学专业教育应如何走好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改革与教学创新之路,是各大高校迫在眉睫的重点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扎实新闻学专业功底且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拍摄器械的大学毕业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学新闻学教育中日趋重要的课题。但我国新闻学教育还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从对学生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实践内容以及考核形式等来看,都是不折不扣的按部就班。就是因为过重强调了新闻学教育的统一性,所以忽视了对本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缺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通过这种刻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也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创造性的活跃思维。
我国新闻学专业目前的培养方式有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依旧采用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填鸭式的注入给学生。专业课程的内容缺乏研究性和前沿性的内容,与高速发展的媒体类和信息类的内容严重脱节,这样就必然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较差。
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学生通过参加高考进入高校进行统一的学习,在四年的学习生活后,通过论文答辩以及毕业考试,一般大部分都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学生在这个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除了个别特殊的情况,少有被淘汰退学或留级的。也正是因为没有学习压力,不能感受到毕业后就业的危机感,学生容易滋长惰性,常有混日子的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质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考核方式依旧是采用笔试,考核方法过于落后,考核内容伦为形式。
基于当前高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而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新产品等的更新速度却非常快的实际状况,我们急需以多元文化为总思路,在教育学、社会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解剖现高校教育教学的总体结构现状,包括其教育目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育管理以及就业情况等,全面分析高校教育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缺陷与不足,结合高校所面临的教学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征,通过综合运用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现代教育技术、职业规划等研究手段,针对一些实践性强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以往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方向与质量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专业知识过于单一、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展能力都有所欠缺。
首先,培养和要求学生紧跟现代媒体传播的新技术,熟练掌握和利用网络资源以及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否则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是巨大的。
其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每位将来准备从事新闻工作的毕业生在学习与工作能力上绝非都是全能的,每个学生有其个人的特长之处,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大小不一,所以,团队协作,竞长补短,是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的保障。
最后,高校要培养学生的整合力与创造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相继受到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媒体、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数字技术对传统的新闻采集、编辑、传播、共享等技术流程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任何一名将来准备从事新闻相关工作的学生,不仅要实时关注行业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的学习和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保持学习的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适应新的高速发展的媒体信息环境,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成为一名基本的与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上述的各项基本条件。但如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那必须是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对相关学科的专业领域知识具备基础、广泛的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新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瓶颈。
在高校教育中,新闻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在,但即便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也要强化实践意识、专业意识。另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科专业的课程结构。必须遵循在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同步进行新闻实践训练和综合知识的调整原则,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毕业生更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
实行双专业、双学位制也是一条扩充学生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这不需要学生付出太高的代价,同时将最大的自由选择权利留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相关的,感兴趣的第二专业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第一专业,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拓宽自己的就业领域。所以双专业、双学位制得到较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的课程训练,熟悉和掌握新闻采编、信息传播的基本技能,以适应今后在工作的操作能力需要。
实践教学是新闻学专业教育中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是必不可少,占重要地位的。另外,如:相关影视、影像方面的专业器材的使用等专业课程,单从学习的角度上看,此类课程是学生在学习新闻学专业过程中基础而且重要的基本技能,但是如果这些实践性环节缺乏科学的组织和规划,那教学模式就会流于形式。
因此在实践平台上,高校首先必须保证及时更替硬件设备以及相关设备的软件升级,与新技术、新设备、新的发展方向实时接轨。新闻媒体与新闻传播业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媒体技术影响下逐渐网络化、数字化,如果我们不及时加强对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那么学生在操作方面缺失将是严重加大其今后就业的压力。一些经济条件允许的高校,首先,可以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上做到全面和完整的器材购入,其次在硬件设备使用的同时,相关的软件更新升级需要做到及时,让学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最前沿的设备与技术。
同时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可以选派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师,利用课程之余的时间到传媒业界进行学习培训,以学习新闻传媒行业的最新发展技术,改善自己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再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关注传媒前沿的发展信息。还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与演讲等方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对业界的实时关注度,为实践打下基础。甚至还可以利用校内的校广播电台、校电视台、校报社、校网站等单位,加强学生的实践平台,形成多元化的校内实践合作单位。
另外,综合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对培养平台的要求,应该要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知识基础和素质,提高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迁移、拓展能力。其基本思路可以是以课程模块的组合为中心,以学分制为前提,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平台模式。在课堂上的讲授教学,要突出重点,讲究方法,其目的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遇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鼓励他们拓宽理解思路,面对问题,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方式。这类培养方式主要加强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新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技能是新闻学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获得扎实、稳固的专业技能,是新闻学教育最基本的意义;相关学科内容的补充,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有较高创新能力的有力保证;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有较高适应性和动手能力的坚实手段,脱离了实践内容的教学,是纸上谈兵,是无法向社会输送合格,有竞争力,能够更好服务大众的人才。
努力培养传媒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全媒体、复合性、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新闻传媒人才是高校新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实现多元文化在和谐的环境下发展与融合,则必须摒弃与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以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概念,新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紧密结合我国情,积极调动各方面因素,在严谨科学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闻学教育之路。
[1]温儒敏.关于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4,(2).
[2]杨溟,张强.打造“全能型”复合传媒人才[J].新闻与写作,2007,(10).
[3]沈银珍.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模式与教师角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
[4]王冬梅.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5]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1).
[6]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7]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8]段业辉等.新闻语言比较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7.
[9]廖艳君.新闻报道语言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10]高钢.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四大基础元素的构建[J].国际新闻界,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