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顶层设计 稳步组织实施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012-08-15 00:53马正其
中国机构编制 2012年4期
关键词:试点公益分类

马正其

抓好顶层设计 稳步组织实施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马正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社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重庆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省市,自2008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改革推进情况

按照“以清理规范为前提,以机构分类为基础,以配套改革为支撑,以政策保障为关键”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试点。

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动改革试点。重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人员,研究制定了三大类事业单位的具体改革实施方案和任务进度表,科学统筹、分类推进,为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注重顶层设计,构建政策保障体系。通过深入调研、反复求证,2010年出台了《重庆市事业单位分类试点实施方案》;2012年2月,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和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政政策等4个配套文件。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文件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全面清理规范,创造改革良好条件。对全市事业单位从职能职责等9个方面情况进行清理,按照 “撤销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共撤销事业单位551个,整合事业单位718个,减少事业单位825个,减少事业编制6000余名。

科学划分类别,奠定改革坚实基础。一是先期开展模拟分类。提前进行市属事业单位模拟分类,后期实际分类与模拟分类吻合率达90%。二是全程跟进强化指导。实施分类“八步工作法”,组建5个联络指导组和1个政策指导组,加强对部门、区县的服务指导。三是坚持标准破解难题。以社会功能为分类的唯一标准,研究解决了30多个共性问题,对争议较多、体系复杂的17种机构类别进行了协调统一。全市事业单位实际分类于2011年9月全面完成。

实施配套改革,促进试点纵深发展。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三步在全国率先兑现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除国家政策性安置等特殊情况外,新进人员“凡进必考”,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人员的90%以上。推进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超过99.6%的事业单位实施了聘用合同制度,核准岗位近50万个。三是深化行业体制改革。注重政策衔接,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巩固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果。四是探索事业单位治理机制改革。在江北区开展公立医院“管办分离”试点,在红岩联线文化中心等单位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

通过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改革试点中,我们有五点体会。第一,坚定信念是前提。《指导意见》的出台,坚定了我们深化改革、趟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市政府连续两年把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写入工作报告并纳入目标任务考核。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了“改革势在必行,早改比晚改好”的观念,不等待、不观望、不动摇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第二,开拓创新是动力。坚信“改革肯定有风险,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探索出清理规范“八项原则”、行政类“四项认定标准”、绩效工资“限峰不削峰”等创新做法,攻克了热点难点。第三,规范操作是原则。建立健全了调查研究、政策论证、模拟测算、局部试点、系统培训、风险评估、信息反馈、经验推广等具体措施和规范流程,确保了改革举措出台审慎、实施平稳。第四,以人为本是关键。为最大程度地保障涉及者既有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我们科学设计改革政策,注重管理和改革相配合、分类改革和行业改革相衔接、不同改革项目相呼应,力求各项改革互相映衬、互为犄角,前期改革为后续改革创造条件、提前布局,后续改革为前期改革强化支撑、完善提升。第五,部门协作是保障。加强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既分工负责又紧密配合,做到了目标同一、政策同商、工作同做、责任同担、对外同声,凝聚起共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根据《指导意见》精神,结合重庆实际,我们确定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10年任务5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到2013年底,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公益类事业单位完善职责任务、核定财政补助经费、指导内部工资分配、创新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制度等改革基本完成;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其他各项改革任务。近期主要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启动行政类、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经审核备案确定行政类后,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采取整合机构、转为内设、单独设置等改革路径;对还承担部分公益服务职能的,将行政职能划转后,通过改变类别、合并机构、撤销机构等多种方式改革,确保“两个不突破”。对经营类,按照“一户一方案,一户一政策”的思路,周密制定转企改制方案,严格转制程序,细化保障措施,给足优惠政策,切实增强经营类的改革意愿和自身“造血”功能,确保改制后的发展能力。

二是探索建立新的经费安排机制。重新界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明确每个事业单位承担的公益职能程度,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程度和财力,科学制定经费标准并动态调整,建立与公益性职能、责任目标相适应的财政经费供给机制。力争从2013年起,市属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新的财政经费供给方式。

三是全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工资实施政策,探索不同类别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强化绩效考核与分配的结合,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四是着力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探索不同类型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公益一类,在审批编制内按国家统一规定设岗,规范人事管理,搞活内部用人机制;公益二类,在核定编制内按规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制自主设岗,赋予单位更为灵活的人事管理权限。完善聘用制度,改革人员流动调配制度,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选聘制度。开展事业单位职员制度和中小学校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五是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做好义务教育、公立医院、中等职业学校、公立幼儿园等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的制订或修订工作,构建较为完备的编制标准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差别管理,探索公益二类依据编制标准逐步实行备案制。强化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控机制,巩固低行政成本体制优势。

六是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探索逐步取消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推进管办分离,提高事业单位自主管理权。选择10家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市属事业单位,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机制改革。

(作者系重庆市副市长)

猜你喜欢
试点公益分类
分类算一算
公益
公益
公益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试点改革 越艰难越坚持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