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读性标题制作的类别与方法——以《黄冈日报·社会生活》周刊为例

2012-08-15 00:43伊汉波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3期
关键词:可读性黄冈点题

□伊汉波

(黄冈日报社,湖北 黄冈 438000)

一个鲜活生动的标题,不仅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本身影响力等方面,也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三年来,笔者在编辑《黄冈日报·社会生活》周刊时,对标题的制作略有感受。在此,将大致归纳的类别表述出来:

警示类

作为文学性比较强的栏目,标题应尽量做到含蓄、余韵无穷。而对应的文章,大多为感悟或劝告之文,其标题以循循善诱的启示或帮助,对提高可读性大有帮助,并很容易让人一看就熟记于心。

一篇《事无礼则不成》的文章中,原标题是“做事要讲礼节”。道理没错,但就字面来看,有一种好为人师的感觉。而“事无礼则不成”的标题,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忠告。笔者认为,越是警示类文章的标题,就越要注意其语气,越要让读者自己去领悟。让读者通过阅读,在和风细雨般的氛围下接受观点,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言行。

即使是警示类的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韵味,又带有一定的文采。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并品味个中含义。《平安是福》、《良心,为人之本》、《谅解是金》、《舞台何必袒胸露背?》、《无丑不成戏》等等。其特点多为:能起到启发心灵、教育人的作用,且文字简明扼要、大多以古贤文词语为题。体载多为短评之类。制作此类标题,切忌家长语言,官样口吻。否则,准没有读者买账,起不到增强可读性的作用。

修饰类

标题宛如人的眼睛。“眼睛”有神,就能吸引读者,“眼睛”无神,则对读者就缺少吸引力。这用于文字是这样,用于照片亦如此。所以,再好的摄影作品,还是要进行“化妆”。而“浓妆”也好,“淡抹”也罢,能达到恰如其分,对于增强照片的欣赏度,大有益处。

有一幅画面为一单位在组织员工进行拔河比赛,画面生动活泼,但原标题是“同心协力”,显得死气沉沉。如何让其有动感呢?这就要配以合适的文字标题加以激活。如是,笔者反复揣摩拔河比赛中,人人都在用力,并喊着口号的情形,决定取用“嘿!用力拉呀!”这句现场感极强的口语为题。这样一来,将整幅照片中的人物似乎被鼓动了起来,现场感犹为强烈,从而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诸如此类照片的标题很多:《洗面》、《同心吹调》、《桃花笑春风》、《花香好酿蜜》、《遗爱湖,见了她我倍感亲切》、《荷香引来蜓儿忙》等等,均得到好评。其特点:语言简短、形容生动,手法多以拟人、比拟出现,现场感较强。

点题类

文无定法。但一般来说,制作标题,第一标准是准确。但精练、通俗、优雅,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点题类的标题,做得好,它可以鲜明地表现内容的主题,强化文章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在《黄州青砖湖的“前世今生”苏轼黄州居住遗址新探》文章中,作者直接点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有关苏东坡的一些遗址,与现黄州青砖湖有关。尤其一句“前世今生”,无非就是告诉人们,有关苏东坡的临皋亭、东坡、定惠院、安国寺、承天寺等一些遗址,大都与青砖湖是左邻右舍。一看标题,就让人有急于想看下去的感受。读完全篇,才知道争议了多少年的苏东坡遗址,其实就在我们天天见面的身边。该文将疑点在题中提出,答案却在文中交待,这将读者的胃口完全吊了起来。

点题类的标题,有时也有一个前后比较的倾向。湖北英山县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初,连续三年进京参加全国人代会。三年所做的标题分别为:2009年《王金初在北京的故事》、2010年《“王代表”的北京故事》、2011年《“王代表”的京城新事》。在原有的标题中,三年都是以“王金初在北京的故事”出现。将“故事”变为“新事”,一下子抓住了人的眼球,王金初到底有什么新的故事呢?读者大都“急于欲读”。

这类标题的特点:直接点题,体裁多为通讯,语言平实,故事情节浓,可读性极强。并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真正成为一张报纸的“眼睛”和“卖点”,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性,紧紧抓住读者。

说明类

吃饭要可口,看报要可读。社会生活类版面,少不了故事通讯类的文章。而类似文章,大多前面提出人物或某种有影响的事件,后面加以全面说明叙述。此类标题的制作,要求做到醒目、动听、易记、易传,且这类文章,大多为重头戏发表在头条。其标题也大多用粗重字号,再加以大大的冒号,使报纸的版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制作这类标题时,一般不加副标题和引题,而是直接说明,即将全文的精华进行“浓缩”。

例如,《〈黎明行动〉:让黄冈文化开始影响中国》,全文说的是黄冈市第一部电影《黎明行动》分获全国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和湖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并列为庆祝新中国60周年“向祖国汇报”主题活动优秀国产推荐影片。这对黄冈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情。但原来的标题是“黄冈广电为国庆六十周年献礼——电影《黎明行动》在北京获奖”,副题是“该电影被作为‘向祖国汇报’主题活动优秀国产推荐影片”,冗长且语句不清,给人有云里雾里感觉。此文发来后,笔者以“《黎明行动》:让黄冈文化开始影响中国”为题,它简明扼要地告诉读者,“黎明行动”电影的播放,把黄冈的一些文化带向了全国。同时也在、或正在影响全国。

由于是重头文章,在制作这类标题时,在中间部位加上一个大大的冒号,这对增强读者的注意力,强化视觉冲击,为该标题增强了浓烈的感情色彩。这类标题所对应的体裁,大多以人物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为主。

提问类

社会发展到今天,纸媒的读者群还是在不断地扩大。这是标题制作不断走向通俗的文化基础,而通俗浅显也成了报纸文章的本质特征。其中,问答式的行文方式,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之一。

例如,《蕲春荆王古墓逝者究竟是谁?》的文章,其标题的行文方式就是提问式。文中说“蕲春从2007年被盗的荆王墓中抢救性发掘出一块墓碑,引发出该县文物工作者对墓葬内究竟是哪位荆王的连环猜想。”发掘现象现比较普遍,但墓中真正主人公是谁确实费精力与时间。该文同样提出,这座被抢救性发掘出来的墓碑,其逝者到底是谁,作者也不敢贸然肯定。作为标题来说,以问者的口吻设题:“逝者究竟是谁?”自然能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但要想知道答案原委,就必须看完全文。这种制作标题的作法也可称作为导向引领法,提出疑问,牵着读者的思路往前行。

《百岁老人话沧桑还是新中国好》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读者的注意。看点所在,就是百岁老人如何评价世事沧桑。标题前半句是“百岁老人话沧桑”,这相当于提出了疑问,但结果如何呢?标题的后半句做出回答:“还是新中国好!”这种自问自答的标题,渲染了文章的气氛,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感情色彩,不失为一种好的标题制作法。

除此,在提问式的标题制作中,还有几种方法可供商榷。如:“黄州耶?黄冈耶?——关于两个地名的思考”,“王禹作《清明》诗“杏花村”或在红安是耶?非耶?”可作为不定式的提问式;“东北陈大哥,你好吗?”是一种直接的提问式;而“谁给了我们‘拜拜’的权力?”则是一种反问式的提问式;还有一种伏笔式的提问式,如:“将红包撕开看......”、“襄樊已经称襄阳黄冈何日改黄州”等等。在制作此类标题时,应极力克服人的常规思维惯性,抛弃一切框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从而制作出别具一格、鲜活准确的标题来。

这类文章标题的特点:大多以开门见山提问,口语成分多,体裁多为评论与思考类文章。

除此,还有谐音式、拟人式、交待式、因果式、关联式等等,不一一列举。总之,社会生活类板块在制作标题时,在准确简练的基础上,应尽最大限度地做到形象生动,具有文采,使标题“神远而蕴含不尽”,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增强可读性的目的。同时,也让标题这门语言艺术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可读性黄冈点题
可读性
本期缩略语表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文末点题太直接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
报纸专副刊可读性探究——以湖北日报《档案解密》为例
在增强地方时政新闻可读性上用足心思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