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视传播英雄传奇的两性文化批判

2012-08-15 00:49文丨张杰潘佳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两性康熙英雄

文丨张杰 潘佳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44)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迈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后,人们发现,在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渐趋消失,大众文化开始大放异彩的同时,生于斯、长于斯、缺乏了信仰精神的支撑、榜样精神力量召唤的人们却感觉到了人生有了些许迷茫与烦躁。所幸,近些年来,电视荧屏成功塑造了一批英雄形象,他们或是帝王将相,或是革命军人,他们或威严睿智、机智勇敢,或公而忘私、勇于牺牲。他们以自身的传奇经历谱写了一曲曲英雄主义赞歌,让观众们在通俗艺术的欣赏中感受到了高尚人格力量的感召。电视荧屏的英雄传奇以书写男性英雄居多。其中,对于英雄的两性关系描写是很多电视传播者用以凸显英雄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但遗憾的是,目前的很多电视剧作品或多或少的流露出不够科学的两性文化观,这种不科学的两性文化观即是当前现实社会某些落后的两性观念的体现,同时又潜移默化的对科学两性观的建立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而若能通过传媒,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改变社会期待,便能影响人们行为使之改变。所以,电视传播者运用画面、色彩、音乐等等声画语言符号构建的“媒介真实”中对男性和女性群体的模式化社会期待是否科学、反映出的两性文化是否和谐,会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总的来说,当前电视荧屏英雄传奇的两性关系描写呈现以下几个创作特点。

1 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

很多成功塑造男性英雄的电视剧往往热衷于用女性角色的弱势地位去反衬男性英雄的阳刚魅力。女性的这种“柔弱”指的是在男女两性关系中,女性多处于被男性控制、支配的被动地位。无可否认,这种被动地位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无疑都是女性的悲哀,我们当代人应秉持着科学的两性观、运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这一现象。但是,有些电视剧作品却把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控制看作其英雄魅力的一种重要体现而津津乐道,予以有意无意的认同或肯定。这一现象在近些年来荧屏上出现的很受观众欢迎的草莽英雄形象的塑造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所谓草莽英雄,指的是出身平民阶层,知识文化层次不高,性格粗放豪爽,为人正直善良的英雄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观众常常能够看到类似于武侠小说中扶危济困的主人公身上的“侠气”。甚至,由于这些人物性格刚直近乎鲁莽,在他们身上还能找到“匪气”的影子。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亮剑》中的李云龙等。在这些电视剧中,被着力表现的男性英雄的这种侠气和匪气往往需要女性角色用柔弱的特质、用被控制、被支配的被动地位来反衬和烘托。于是,这些电视剧中塑造的两性关系呈现出男强女弱、男刚女柔的特征。我们以《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描述石光荣与褚琴相遇的情节为例进行分析。褚琴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和石光荣相遇时,时值青春妙龄(18岁),她年轻漂亮,开朗活泼,正是对爱情充满幻想的时候。在石光荣对她一见钟情之时,她和同为文工团演员的谢枫的朦胧爱情也在悄悄萌芽着。在这种情况下,石光荣虽然身为团长,但是他为人不够斯文、又已年届36岁,实在不是褚琴心目中理想的对象。于是,石光荣对褚琴的追求遭到了她几次三番的拒绝。但是,这种反抗在石光荣强大的追求攻势面前显得太弱小了,石光荣把追求褚琴比喻成对敌人阵地的一次攻坚战。他让警卫员小伍子强迫褚琴到他的团里吃饭,并通过褚琴的父母、上级组织施压最终“攻下了褚琴这块阵地”。于是才有了石光荣和褚琴几十年来磕磕绊绊的婚姻生活。在另一部火爆荧屏的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亮剑》中,草莽英雄李云龙和小护士田雨的婚恋关系描写也颇堪玩味。李云龙大胆向田雨表白爱情时,表面上看是让田雨选择是否接受他的爱情,但是他却明确给田雨限定了在多长时间内必须表态,否则就代表不同意。婚后,两人由于文化层次、生活习惯的不同屡次吵嘴,貌似田雨的地位并不弱势,但导演还是安排了比田雨更加善解人意的张白鹿对李云龙展开了追求。在朋友的点拨下,田雨反思了自己在婚姻中的不足和失误,并决定“痛改前非”,用柔情去重新换回丈夫的爱。无疑,演到这里,在夫妻关系的筹码中,李云龙又一次掌握了绝对主动权,是选择妻子还是选择张白鹿?这只能是他才能作出的抉择。

2 被看与被凝视——女性的宿命?

约翰·伯格在《看的方法》一书中针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着她们自己被看,这不仅决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决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1]这里,“被看”是女人的命运,“看”的动作属于男人;即使是女人看女人,也是用男人的眼光去看。女性永远是男性“凝视”的对象。“被看”与“被凝视”仿佛成为女性的宿命。千百年来,女性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甚至于样貌美丑的标准无一不是经由男性之手而制定的。古往今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都是经由男性眼光审视的女性形象。即使是在当今流行的“注意力”经济之下,为了吸引眼球而展示的“女性魅力”,仍然是父权制和商业性的合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社会的“窥视欲”,而轻视了女性主体意识的感受。这种不合理的两性观同样在电视荧屏的英雄传奇中有所流露。这主要表现在电视传播者习惯从男性的审美视角出发塑造女性角色。在电视剧中,同英雄们有感情瓜葛的女性角色几乎个个貌美如花,几乎个个通情达理、温柔善良、善于隐忍。这是典型的男人眼光中的完美女人形象。英雄们身边有这些完美的女人们环绕更凸显了其不凡的英雄魅力。如《汉武大帝》、《康熙帝国》、《狼毒花》等莫不如此。

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封建社会,为了防止有些女性有了知识后便不再安于被男性支配的命运,古人干脆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在男性心目当中,他们最为认同的女性还是有才华同时又安分守己的女性。就像明人陈继儒(眉公)所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所以,从古时起便有男性作者创作出数不胜数的具有“才女”+“美女”刻板模式的女性形象。当今的电视荧屏英雄叙事同样热衷于塑造出智慧型的美女同男性英雄爱恋痴缠。但是,很多电视剧在突出女性“完美”的同时,也不忘强调其和男性英雄们相比总是有某些能力上的不足,以此来烘托男性英雄的杰出。比如在电视剧《暗算》中,漂亮的黄依依聪明能干,在破译工作上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成绩。同时,她还是一位为情而生的女人。她曾经几次三番向安在天表达爱意均被拒绝。在这种刺激之下,她先是企图自杀,后又负气和有妇之夫汪林有了不正当关系。和安在天相比,她的爱情太过炽烈而缺乏理智。为了感情,她可以抛却理智、抛却工作、抛却名誉,而相比之下,责任、工作又是男性英雄安在天最为重视的。由黄依依这个女性形象的塑造,从侧面烘托了男性英雄沉稳、有责任心的英雄魅力。

3 女性的被工具化与男性英雄的伟大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是三国时期刘备说的一句名言。为了巩固兄弟情谊,刘备可以抛弃妻子。在这里,女性成为男性证明自己对待朋友情深意重的一个工具了。在当今电视荧屏的英雄叙事中,女性角色同样被工具化——因为男性英雄常常需要牺牲女性来体现自身的伟大。如电视剧《康熙帝国》中康熙大帝作为男性英雄,其作为帝王的“隐忍”与“伟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和一个女性角色“容妃”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在《康熙帝国》前半部分中,剧作一直在刻画康熙与容妃的伉俪和谐,后半部分的剧作刻画了康熙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大清帝国的江山,不得不牺牲自己最心爱的妃子和女儿的痛苦过程,刻画了政治观点与康熙的分歧使容妃从独受圣宠到被一贬再贬、最终惨死的过程,女性的不幸遭遇成为男性英雄证明自身为了成为千古明君所做“牺牲”之“伟大”。

那么,对于像康熙这样秉持着落后性别文化观、虚伪、无情的男性,编创人员是否应该做一些批判性的描述呢?不过,看完之后,我们并没有产生对康熙的不满和痛恨,相反倒是生出不少同情。原因何在?因为片子或是运用一组组对康熙心理剖析的镜头、或是借助康熙同心腹的对话,充分展示了康熙内心的痛苦。即电视剧告诉我们,康熙对容妃的死是痛心疾首的,他的难过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文章。这表明,电视剧并没有对康熙有揭露和批判的意思,甚至对康熙的行为隐隐约约怀有一种同情、欣赏的心态。作为一代明君,康熙对容妃的“狠毒”都是不得已的啊,作为一个皇上是多么不易啊。有时甚至不得不付出让自己最亲近的人凄凉死去的代价啊(这就是主题歌中所唱“再辛苦也不说”)!容妃这个人物形象被塑造的越善良、越完美,就越能体现康熙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出色”。在剧作前半部分描写的康熙对容妃(应该说还包括他们的女儿)的宠爱越深,容妃后来所遭受的苦难越多,就越能体现康熙所作。因为,并且又不得不以十二万分的坚忍将这一切深藏心底!真个是再苦不过是帝王!真个是“大男人不好当”!

4 结束语

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正如西蒙·波娃在《第二性》中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那么电视剧中女性的形象也不是“天然”的,也不可能单纯由某一类或者某一代人想怎么构建就可以怎么构建的,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社会是文化的产物”,人类的行为应从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多重角度来阐释。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看,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来源于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在很多电视剧中,虽然传播者努力使自己两性立场公允,也可能试图站在女性角度设身处地为她们一吐不平之气,这使他们的作品常常闪耀出耀眼的亮点,但其意识深处连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的落后性别文化的偏见却左右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舍。因此,他们在人物形象身上寄托的审美理想往往在不经意之间流露了其深受落后性别文化影响的文化心理。所以,笔者期望本文能够对仍然浸浴着传统落后两性观而不自觉的影视创作者、社会大众、以至我们自己有所警醒。笔者深信,女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最终达到与男性的平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更公正、更平等、更科学、更和谐的两性社会的目标离我们并不遥远。

[1]【美】梅尔文·德弗勒. 桑德拉·鲍尔·洛基奇著,杜力平译. 大众传播学诸论 ,新华出版社,1990:251.

[2]陈阳. 性别与传播. 国际新闻界,2001 ( 1):33-36 .

猜你喜欢
两性康熙英雄
英雄犬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郭文景歌剧作品中的两性形象剖析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两性羊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康熙下象棋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