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2012-08-15 00:49文丨王德宝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学期刊考验刊物

文丨王德宝

(剑南文学杂志社,四川绵阳621000)

在当今时代,毫无疑问,文学期刊也是一种商品,也需要面对市场的挑战。编辑作为这种商品的具体策划和生产者,他们的肩头上挑着的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一头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办刊宗旨,主编的嘱托和命令,一头是读者和市场,是期刊的市场竞争力。作为编辑,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更没有理由卸担子。他们只能考虑怎样挑起这副重担,为杂志挑出一片新天地。

他们必须慎重考虑每一期刊物的策划和选题,考虑刊物的读者群和刊物的具体定位,考虑怎样的稿件才能成为这种定位的载体。他们的策划和选题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能否在面世后既“抢眼”又“抢心”,这就成为他们在编辑每一期刊物前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就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而这样的眼光和能力,却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获得和具备,它需要编辑对社会时事和行业动态保持长久的兴趣和关心,需要编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真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和信息,并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选择地为我所用,成为他们策划选题的依据。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策划和选题,才有实施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合理性,才有可能迎合和引导读者的阅读消费,抢占市场先机。否则,他们做出的选题和策划,就会因为其平庸而徒然地浪费杂志的纸张和成本,贻误杂志生存和发展的时机,真正地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了好的策划和选题,还必须很好地去落实。编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稿件的组织和选择。是否拥有一支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并且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作者队伍,这是衡量一个编辑是否称职的重要尺度,也是一个编辑能否做好稿件组织工作的基础。在编辑工作中,常有选题好却因为物色不到合适的作者而导致选题夭折的情况。这就要求编辑要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要善于利用自己作为编辑所处的优势,慧眼独具,发现一大批作者,并同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系。这样,一旦选题确定,就总会有人应邀交稿,解你的燃眉之急。

稿件到手了,编辑是不是就可以松口气了?我看未必。在我看来,选择稿件,这才是真正考验编辑水平的一件事。到手的稿件,往往既有老作者的,又有新作者的;既有名家的,又有名不见经传的;既有熟人和朋友的,也有素不相识的,怎样对待和处理这些稿件?是唯上,唯熟,还是唯实?这就要考验一个编辑的职业道德。对待来稿一视同仁,这应该是编辑的职业操守,但能不能落到实处,这就要看编辑是否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作为编辑,他必须要体谅作者写作的艰辛,这样才可能对所有的作者都充满同情心,也才能在选稿上做到公平和公正。不能一拿到稿件,首先就看是不是熟人的和名人的,不是的话,连信封都不拆就扔进废纸篓里。因为多种原因,现在很多编辑部都无法坚持退稿和回信,这客观上也减弱了对编辑的督促力度。如果因此就放任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那么,这样的编辑迟早也会被作者所唾弃,最终会被清理出编辑队伍。

同样的一篇稿子,在这个编辑手里可能上头条,在另外一个编辑手里则可能被枪毙。这种情况时有耳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编辑在眼光和水平上出现的差异,这就是对编辑基本素养的一种考验和测试。没有谁要求文学期刊编辑就必须是作家、诗人或者评论家,但是,作为文学期刊编辑,他却必须达到或者超过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的鉴赏水平。他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要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储备,这样在面对稿件时,他才可能一眼就看出作品的优劣,并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试想,一个连李白和莎士比亚都不熟悉和了解的编辑,你怎么要求他在来稿中去发现艾青或者曹禺?

当然,即使编辑很称职,选出来的稿件也不见得每篇都是成品或精品,都不需要编辑去动手笔。更多的时候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需要编辑去打磨。或者是稿件的立意不太鲜明,结构布局方面存在问题;或者是一些地方存在文字上的错误,或者是某些语法上的搭配还有偏颇;或者是局部地方的表达还有待商榷。这都需要编辑细细研读,逐一向作者指出或者自己动手改过。这些都是很考验编辑基本功夫的事。它既需要编辑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还需要编辑具有较高的专业修养和思辨能力。否则,就很难避免将稿件中对的地方改错,错的地方却一字未动的情况出现。精益求精,这应该是编辑对稿件的要求;画龙点睛,这应该是编辑在处理稿件时的责任。

经历这么多的考验,编辑选出来的稿件,一般通过“三审”就没有多大的问题。稿件通过了“三审”,发排了,付印了,面世了,是不是编辑要接受的考验就结束了呢?还没有。他还要接受作者和读者的检验,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时考验的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编辑的成果被作者接受了,被读者认可了,刊物在市场上畅销了,这当然是每个编辑都想看到的事。但是,现实却不见得会让每个编辑每次都能体会这样的欣喜。相反,编辑成果得不到各方的认可,这才是编辑经常面临的现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编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和失败都要能够坦然面对。成功了,再接再厉;失败了,要能够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在紧接着的编辑工作中进行纠正和避免。

只有经受住了这些考验,你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一名称职的编辑。但是,作为职业编辑,如果仅仅要求自己合格和称职,那么这种要求未免显得低了些。一位优秀的职业编辑,他应该追求自己的编辑风格,有自己的编辑品位。他不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随大流者,面对判断和抉择时,更不能是一个无所适从的人。他应该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能随时代潮流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即使在风云突变的时候,他也能够做到有胆有识有谋,能够从容去面对,从容去选择。面对刊物和稿件,他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研判,有自己的对策,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他有自己的口味,但他并不是一个“偏食者”。他能在各种风格各种手法各种体裁的作品中一眼就看出哪一件是最优秀的。读者和作者都清楚他的眼光和口味。读者不用看到他的名字都能看出哪一期刊物哪一些稿件是他编出来的。作者更是清楚自己的哪些稿件会被他选中,哪些稿件会被他枪毙,投稿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不浪费时间和精力。读者和作者都认可和喜欢他编辑的作品,都觉得能够同他认识是一件神往已久的事。这时,他作为一名编辑,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已经在享受“星”级的待遇,离“编辑家”的称誉已经为时不远了。

束语 而要真正做到这一步,决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他需要编辑随时随地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己的锻炼和学习。他要善于从学习和借鉴中提高自己,因此他时刻都保持着一种谦虚的心态。他善于自省,因此他清楚自己的强项和弱处,并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强化自己的机会。他知道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就是提高自己,就是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是对作者和读者的高度负责,对刊物的生存与发展负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不会放弃每一次踏踏实实去实践的机会。 应该说,社会和时代需要这样的编辑,文学期刊更离不开这样的编辑。

猜你喜欢
文学期刊考验刊物
眼力大考验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眼力大考验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新形势下文学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考验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读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