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张建
10月28日,中国海油20万吨/年丙烯酸及丙烯酸酯项目投产,是中国海油炼化产业向精细化工产业延伸的重要标志,也标志着中国海油步入国内先进有机化工生产企业行列。该项目主要生产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产品,丙烯酸酯计划产量20万吨/年,其中丙烯酸计划产量14万吨/年。14万吨/年丙烯酸主装置创下了国内外采用同类工艺技术的单系列规模之最,装置从投料到投产成功历时11天,创造了在国内外同类装置首次投料试车成功用时最短的纪录。
2012年,中国海油对炼化板块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撤销“炼化与销售事业部”,将炼化公司总部迁至惠州,将“惠炼二期”并入惠州炼化分公司。这是炼化产业“集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在需要。
根据《中国海油“二次跨越”发展纲要》的战略部署,炼化公司制订了“集约发展”的产业原则:坚持基地化原则,实施炼化一体化,实现炼油化工资源优化互供;坚持单体结构最优、效益最好原则,优化装置设备,注重发展质量;坚持差异化原则,培育新的价值增长点,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坚持精品原则,用精品项目打造企业良好的发展根基。
2012年以来,在国内炼化行业普遍出现亏损的不利形势下,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继续坚持“高负荷、快进快出”的生产策略,大力实施“生产组织精细化、操作控制精细化、设备管理精细化、预算管理精细化、E化建设精细化、三基工作精细化”,逐步夯实管理基础,使得“资源利用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安稳运行水平、成本控制水平、风险管控水平、队伍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为炼化产业集约发展打牢根基。
在致力于国际一流综合型能源公司的建设中,中国海油成功建设运营了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厂和中海壳牌石化厂两个炼化项目,它们已成为中国海油下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并带动形成了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园区。目前,中国海油已在紧锣密鼓筹划兴建惠州二期工程,预计将在一期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未来还将继续扩建三期工程,炼油规模将扩至4000万吨/年。
把惠州地区定位为世界一流的炼化产业基地,发挥比较优势,走精细化、差异化之路,延伸产业链,对于炼化产业下一步的工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提出了具体要求: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运营,管理提升,确保生产装置运行稳定,提升资源加工综合效益;优选项目,做精项目,集约发展。下游炼油化工的产业面广,要立足优势,整合资源,选优项目,努力打造聚集程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中国海油“二次跨越”发展纲要》提出,炼油化工产业要集约发展,由“做大”向“做优”转型,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升级。中国海油炼化产业在实现自身转型的历程中,需要技术进步的支撑,要破解和掌握促进产业升级的先进技术。
中国海油炼化公司确定了“消化吸收、集成创新”的产业发展主线,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加强核心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积极申报国家科研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强产学研结合,合理配置各种创新资源。
催化剂是炼油和石油化工技术的核心,掌握了先进催化剂的生产技术,便掌握了炼油和石油化工业的话语权。催化剂和催化技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支柱,大约90%以上的化工过程和60%以上的化学产品都与催化技术密不可分。
目前,中国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的催化剂TCDTO-1及其整套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誉为是“整个石油炼化产业革命的开始”。
催化剂、溶剂、添加剂“三剂”技术,是行业技术发展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支撑。TCDTO-1高效芳烃精制催化剂是中国海油第一个自主研发并工业化生产的石油化工催化剂,中国海油石油化工催化剂研发能力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但是,中国海油中下游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三剂”研发工作起步更晚。由于没有掌握催化剂技术和生产出自己的产品,中国海油目前各所属企业的“三剂”产品不得不依托于国内外其他企业。有鉴于此,总公司计划部、科技部、炼化与销售部、海油发展等多部门、多单位协同创新,建立了生产企业与技术服务单位联合科研体系,共同推动“三剂”技术自主创新与发展,不断增强中国海油炼化产业的核心技术,带动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