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下滑凸显解困方向

2012-08-15 00:42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炼油成品油亏损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10月28日同期发布三季报显示,虽然相比中报业绩环比显著改善,却依然难掩业绩受国际油价影响日深的隐忧,并进一步将制约企业盈利能力的瓶颈显现出来。

一、各板块赢利能力分化明显

具体而言,上游的勘探与生产板块依然是三家石油公司中最赚钱的板块,贡献了公司的绝大部分净利润;而在中游的炼油板块,三家石油公司却表现各异。

中国石油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国际业务进口原油、天然气销量和汽柴油销量增长较快,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31亿元,同比增长7.9%,基本每股收益0.20元。

中国石化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97.2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28元,同比增长0.5%。不过,公司稀释后每股收益为0.22元,同比下降1.8%。

具体到勘探与生产业务板块,中国石油前三季度的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成果明显,海外上游业务量效齐增,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贡献持续增加。前三季度,中国石油共生产油气当量产量9.593亿桶,同比增长5.1%。其中海外油气当量产量0.929亿桶,同比增长22.6%。前三季度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607.91亿元,同比增长40.4%。

中国石化前三季度的国内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226.81百万桶和3823亿立方英尺,同比分别增长0.5%和22.1%。海外业务受检修影响,原油产量同比大幅下降,第三季度已恢复生产。

在炼油与化工业务方面,中国石油前三季度的炼化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前三季度共加工原油7.252亿桶,同比增长10.3%,生产汽油、柴油和煤油6430.2万吨,同比增长11.3%。不过,受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及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力度加强的影响,公司前三季度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亏损384.03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415.39亿元,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1.36亿元。

中国石化随着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见底回升,再加上9月成品油价格上调超预期,三季度炼油实现一年半来首次扭亏。前三季度原油日加工量为437万桶,同比增长3.6%。前三季度,乙烯产量为735.6万吨,同比增长11.3%,合成树脂产量1006.7万吨,同比增长5.6%。前三季度其炼油板块业务营业亏损164亿元,与其上半年炼油业务亏损185亿元相比,第三季度减亏21亿元,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石化第三季度炼油已出现赢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中国石油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和江苏如东LNG接收站逐步达产的一年,天然气进口量快速放量,仅上半年进口天然气约198亿立方米(其中中亚天然气104.5亿立方米、LNG为23.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45%;但今年上半年原本预期天然气定价新机制未试点地区的天然气可能会上调2-3角/立方米没有实现,进口天然气与国内实现价格倒挂超过1元/立方米;随着四季度冬季用气高峰的到来,预计公司天然气板块的亏损将逐季扩大,三季度的亏损由二季度的亏损3.6亿元扩大到7.5亿元。

三季报再次显现由于业务单一反而成就了中国海油现象。从中国海油发布三季度财务报告来看,不管是三季度还是四季度,中国海油都可谓收成一片大好,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净产量87.8百万桶油当量,主要得益于新投产项目和新开发井带来产量贡献、海外项目产量持续提升和在产油气田产量稳定。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油气销售收入约为484.4亿元,同比增长4.7%。

二、炼化亏损暴露深层次问题

今年以来,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一季度高位、最高到128美元,二季度末最低到88美元,三季度从底部回升,三季度原油实现价格相对比上半年要低一些,因此从三季报来看,虽然三大石油公司的上游板块的业绩环比略有下滑,但有数据显示预计四季度将恢复到二季度的水平。可以说,总体来看,作为赢利支柱的上游板块基本保持稳定。

从上述板块的分析可以发现,炼油和化工业务是拖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业绩的主要因素,其亏损暴露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国内整个炼油行业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

对此,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认为:对关系经济能源安全的行业,在国家政策顶层设计的时候最好不要既有市场又有计划。从目前发展来看,成品油定价市场化是大方向。中国目前经济总量逐步扩大,定价市场化利于节能,也利于将全球资源价格信息传递到中国。

据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作为国有企业,有保供市场的责任,生产计划都不是企业自己完全能自主的。而地方炼厂是处于市场环境中,可以根据利益调整企业运作。这样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机制给国企保供市场带来了很大压力。当这个行业有利润空间时,市场化的地方炼厂和贸易商就涌入,几大国企面临着激烈竞争;当行业利润空间下降的时候,它们又会迅速退出市场,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形成“油荒”。如此一来,两大油企不得不高价进口成品油,然后低价卖出,造成亏损。

炼油亏损还显露另一个主要因素:成品油价格管制。根据市场人士的分析,因为“炼油业务的原料是原油,进价走的是国际价,但是成品油出售价格受国家管制,处于中游的炼化企业必然会亏损”。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收改革,创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让资源型企业充分发挥积极性,增加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社会和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刘克雨介绍,由于油价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定价调整有时会上报国务院审批,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等到批准下来要涨价了可能国际油价已经下降了,这就会给大众造成国际油价跌、国内油价涨的错觉。再者,政府在调控油价的时候,考虑的比较全面,会顾忌到CPI,会权衡各方利弊,所以可能油价调整幅度并不会到位。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炼化业务的持续亏损。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有同感:现在,发改委在给定范围内,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动调价而非自主定价。在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但这个“调价窗口”打开后调不调价还取决于政府综合考量。未来可能会将调价权下放给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炼油亏损很大程度来自于调价滞后,这样反应敏捷的调价机制对其发展将会是重大利好。

三、调结构、转方式显动力

据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分析,石化双雄赢利水平出现分化,主要受炼油板块的影响。“八九月份,国内成品油价格两次调涨,这让炼油比重较大的中国石化实现扭亏,炼油好转对其整体业务提升明显;且油品消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这对炼厂多分布于南方的中国石化来说利好;而对于中国石油来说,由于设备老旧,且炼厂多分布在西北和东北,调拨成本高,中国石油还未能在三季度实现炼油扭亏局面。”

中国石化表示,前三季度,国内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需求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国家根据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及时调整成品油价格,其中下调三次,上调四次。化工产品价格在二季度出现大幅下滑,三季度企稳回升。中国石化称,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经营,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三季度经营业绩环比明显好转。

数据显示,过去的三个季度,国内多数化工产品的价格普遍与去年同期下降近3成。可以说,化工的亏损则主要是与不容乐观的经济环境有关,因为“内需和出口的双双萎缩,势必会导致化工产品价格的一路下滑”。对此,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认为,低速增长不应是坏事,它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把经济下行的压力变成调结构、转方式的动力。而这也为下半年石化行业的做强奠定了基础。

整体来说,在市场人士看来,三大石油公司业绩回暖的速度远远没有其预期的乐观。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表示:“首先是期待油价的下跌,但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是期待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全理顺,但相关部门不得不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能否推出是疑问;第三就是化工品价格的回暖,现在的难题是需求根本打不开。”

猜你喜欢
炼油成品油亏损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成品油管道运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衍生品公司赚钱吗?16家公司的上半年:13家赚钱,2家亏损超千万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超百亿元
成品油市场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