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评论员
最近发布的《2012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500强企业在后危机时代需求乏力的不利经济环境下,仍然保持了规模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盈利能力比之危机前却显著下降。位列其中的石油石化企业自然也不能免幸。危机前后盈利能力的显著比对,说明中国大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与国外大企业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个差距在经济形势向好的环境下还可以被快速增长的创收能力所掩盖,但在目前经济低迷的环境下,中国大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创造、消费文化的引导、产业链主导能力的培育及全球资源整合等软实力方面的差距就显得更大了。正是这些差距,让中国大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虚弱,显现了“大而不强”的体质。
当前,在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需求乏力,诸多领域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依赖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走入尽头,我国大企业特别是石油石化央企欲在规模继续成长的同时实现做大做强,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只有通过创新来实现。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成长的灵魂。要实现创新驱动成长,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一味强调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只顾眼前不顾身后,企业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见到好的效益,但这种效益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甚至是对企业的未来成长有害的。许多“早夭”的企业就是因为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唯一主题而精气尽失的。因此,只有转变发展观念,树立可持续的理念,创新的引擎才能持久地驱动产业的车轮前进,收获应得的回报。
其次,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为可持续成长提供牢固的基础。企业可持续成长是建立在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的物质基础上的,任何短视的吝啬行为或侥幸心理都会对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害。创新的投入数量和投入结构不仅关系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的研发强度,也影响到整个创新体系匹配与否的整体效果。所以,企业在创新投入上要有超前的思维与眼光,有为后人铺路的责任和担当。
再次,要不断提升企业创新理念,将消费者需求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位置。如今,与客户零距离已经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前提,无法取得消费者认可的创新必将被市场否定。在许多领域,生产者兼消费者已经出现,“产消合一”使得消费者积极、持续地参与产品的创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消费者创新的平台。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充分尊重和顺从消费者的意愿和选择,才能提升软实力水平,获得竞争优势。
最后,要不断改进创新方法,提升创新效果。过去,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是由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创新的成果在企业内部消化利用转为产业化,由于自身资源所限,且缺乏广阔的视野和灵活的机制,创新效果有限。但在当今的许多行业中,过于依赖自我和集中的方式的研发逻辑已经过时,价值的共创与共享成为创新的核心理念。消费者、供应商、社会上的独立研究者、同类企业甚至对手都可以成为共创与共享伙伴。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用外脑外力,以最低成本最大化地享用外部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这种以“群智”推进创新的模式让一些先行的企业获益颇丰。企业只有更多地借助社会创新资源为我所用,企业的软实力才能充分成长,企业的效益也才能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