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公共产品供给 丰富农村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 基于对淮南贺疃乡供给状况的调研

2012-08-15 00:46沈晓霞廖锦亮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供给农民产品

沈晓霞 廖锦亮

(淮南师范学院 政法系 安徽 淮南 232038)

公共产品是指满足公共需要,并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妨碍他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并不减少该物品或服务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从上述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将农村公共产品理解为:“是相对于农民私人财产而言,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根据在消费过程中符合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例如农村计划生育、农村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农村义务教育等,一般由政府免费提供。而农村准公共产品是指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具有外部效应,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如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水利设施、农村电力电信建设等。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由政府组织主导后,可适当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发展。

贺疃乡位于安徽省淮南潘集区西北部,北与蒙城、怀远县隔河相望,西与凤台县接壤,为三县一市交界地。全乡总面积 66.94平方公里,耕地57045亩,该乡辖14个行政村、96个自然庄,人口3.1万人,是潘集区西北部典型的农业大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该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产品需求多样化与供给单一化的矛盾日益凸显,现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建设的健康运行,已严重影响到了城乡统筹的发展。

一、潘集贺疃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从数量上看农村公共产品现状

建国后我国实行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通过农业税、剪刀差等形式,将大量的农业积累转化为工业积累,从而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短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正在逐年减少,对农业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造成了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上的严重短缺。据对贺疃乡的调查显示,虽然农村的公共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但其供给结构还存在需要不断改善的地方,尤其是生活方面的公共产品在农村的供给率普遍偏低。

1.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性设施,包括农村道路和交通设施、农村水利、电力及能源设施、农村邮政、通讯以及公共安全设施等,“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将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目前淮南农村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的生产需要。如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作物良种开发、培育和推广,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及预测等仍不充分。自来水、路灯这样的公共产品虽然公共纯度较低,但却与农民的生活密切相关。14个样本村中,这类公共产品的供给远远落后于城市,比如只有25.9%的村安有路灯,有的村虽然有路灯却不亮;大部分家庭的生活用水来自自家的水井,生活相对富裕的家庭用水泵来抽水,有的农户使用的还是老式的水井,在农村几乎没有统一的生活污水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点。

2.关系民生的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第一,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下。贺疃乡农村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阶段,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1万人,其中50岁以上的6200人,占21.1%。乡镇仍没有敬老院,无法满足农村养老要求。虽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全面实施,市县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农村养老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民参与养老保险意识不强,多数农村老年人口仍然没有加入农村养老保险行列。二是农村医疗保障享有率低下。近年来在政府领导下,农村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我们所调查的14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医疗和养老问题,部分农民已从中受益。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医疗场所和设施严重落后,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人才匮乏,这些医疗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经验不足,因此,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低下,农民看病仍有向城市聚集的趋势。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医疗问题、养老问题仍然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影响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第二,农村基础教育、文化服务水平低下。教育水平低下直接影响农民个人收入的提高。近年来,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农村社区教育状况有所改变,但总体水平较城市远远滞后。农村基础教育仍旧存在着经费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不高、教育致贫等问题。而农村文化服务水平虽逐年提高,但覆盖范围较小。在所调查的14个行政村中,只有个别的村通有线电视。在休闲娱乐方面,有7个村里有体育活动场所、阅览室等健身或文化活动场所,但由于农民自身的特点,政府能够提供的农村文化服务与农民的需要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农民发展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二)从结构上看农村公共产品的现状

一直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即上级政府决定下级政府公共产品的生产,地方政府决定农民的公共产品提供,完全忽视了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农民急需的生产性公共产品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或者短期的经济效益,打造“形象工程”、“达标工程”,提供非生产性公共产品。由于非生产性公共产品较生产性公共产品而言有着较强的激励,所以能在短期内见效的、体现政府官员政绩的、能为上级领导看得见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建设过多。为了实现某些农村公共产品的强制性供给,还需要相应的公共组织机构的供给,从而造成政府机构臃肿,消耗大量的公共资源去维系机构的运转。这不仅形成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对过剩,也增加了农民负担。

二、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意义

目前存在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农民实际需求严重不符,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的结果。由帕累托最优状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当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吻合时,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需求的品种相似、数量相似,供求达到均衡时,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农村发展。

(一)有利于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

从整体上看,合理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首先,由于农业本身的特殊性,其发展对农业基础设施依赖性较强。因此,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其次,由于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水平是居民生活综合质量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而当前在公共产品消费方面,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综合质量的提高,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和完善的服务是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必然会改变农村的社会关系,改变农民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农村的管理、文化、风俗和习惯,从而使农村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有效推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二)有利于增强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农村现行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供给体制,作为“经济人”的基层政府由于“政绩”和“利益”的需要,往往按照上级决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品种和数量,这样作为农村主人的农民就无法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体现自己的意志,表露自己的想法,最终导致有限的供给偏离需求,农村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和大量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应加大这些特殊领域的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监督有关供给决策活动,增加其参政议政能力,推进基层制度建设,充分实现村民自治。

(三)有利于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调动社会力量,加大文化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着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加强管理,促进农村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的优势,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适当安排学习当地需要的劳动技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大批新型农民,推动农村发展。

(四)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当前,农民收入虽有所增长,但增速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落后的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相应也受到一定制约。同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由于受到乡镇财政的限制以及政府一定程度上的不作为,很大一部分还是由农民自己承担,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因此,只有政府承担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供给机制,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系,有利于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五)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二元分割的状态,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居民收入方面,城乡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加快公共产品供给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可以有效缓解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全方位的一体化发展。

[1]冯进昆.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2]秦庆武.适应农业经营方式变化推进农业管理体制改革[J].理论学刊,2010,(10).

[3]白荣欣.社会主义新农村宏观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4]刘德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农村现代化的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OO6,(11).

猜你喜欢
供给农民产品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