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刘进喜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部长,曾任新疆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党委副书记、理事会主任,在多年的“三农”工作中,对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都有着深刻了解和独到见解。
章丘市委组织部和章丘市供销合作社联合推广“党建带社建、支部一加三”模式,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创新,也是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值得在全国、在各地供销合作社工作中学习、借鉴和推广。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就“党建带社建、支部一加三”模式的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与大家做些交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开展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建立新农合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但是也出现了乡村两级财政运转困难、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增多、农民生产生活不便等新情况、新问题。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必须研究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党建带社建、支部一加三”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模式。首先,它注重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支部一加三”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始终紧紧围绕农民的关切和需求,服务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供销超市”解决了群众购物难、价格高、质量差的问题;发展生产服务队,开展大田作物托管服务,解决了当前农村“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以及种地不科学、不经济等问题,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提高了生产力,避免了土地承包纠纷;发展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次,它注重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必须充分组织群众全面参与和积极推动。“支部一加三”通过将群众发展成“供销超市”的会员,以优惠价格吸引群众,以群众消费支撑超市可持续运转;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组织专业合作社、生产服务队、农合会,以群众参与为依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开展生产经营,让群众共享产、供、销各环节利润,真正让群众成为搞活农村商业流通、促进农业生产、繁荣农村发展的主力军。第三,它真正实现了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县乡党委政府依托县乡两级农合会,吸纳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加入,并整合供销合作社、涉农部门和社会服务资源下乡进村,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民主管理机制,政府部门、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到为农服务资源的分配过程,公权力得到良好运用和监督,形成党群互动、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着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困难、组织功能弱化、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党建带社建、支部一加三”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模式。首先,通过服务实现双赢,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无论是“供销超市”、生产服务队,还是围绕专业社提供的生产经营服务,农合会都会按服务范围和方式给予村两委一定比例的奖补经费,缓解了村级组织的经费困难。其次,在服务中改进作风,有效改善了党群、政群关系。通过党社共建、党群共建,村两委帮助供销合作社的网络进入农村市场并协助经营管理,将商品、信息、技术、收购、加工服务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带到群众身边,使广大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切身体会到党的好政策,真实感受到基层党员干部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务实作风,使党的形象得到改善,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第三,在服务中强化组织功能,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发展“供销超市”、生产服务队和专业合作社,把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基层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带动和确保了党的中心工作的开展运行,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当前,我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和基层组织带动力不强等制约因素,亟需推进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党建带社建、支部一加三”模式,以农合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大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社会和谐,是推进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有效探索。首先,它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建立“农合会+专业社+农户”的组织体系,分散的农户融入到与市场对接的合作经济组织之中,真正将农民组织起来。其次,它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通过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农民在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方面开展合作,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特别是大田作物托管服务的推广,更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平均每亩增加种植面积13%—15%,减少农资、电力等投入100元左右,产出率提高10%以上。第三,它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围绕农业生产全程需求,整合涉农服务资源,通过农合会平台向下输送,同时开展服务创新,形成了生产、流通、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第四,它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动能力。通过提高村集体收入、保障村两委运转、强化基层组织功能,形成了“党委政府+供销合作社网络+村支部”的新型组织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号召力和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带动能力。
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一些地区开展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仍然面临机制如何协调、资源如何整合、群众如何参与等问题。“党建带社建、支部一加三”模式,不仅在体制机制上有创新,而且在实效上有突破。首先,它建立了合作共建机制,实现了公共资源的整合。通过党委、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打破了公共资源横向的条块分割,在县、乡、村三级实现了纵向的资源整合。其次,它打造了公共资源下乡的可靠渠道。通过“县级农合会+乡镇农合会+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将整合后的公共资源向农村输送,吸引农民的广泛参与,确保了公共资源能够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第三,它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成效显著。通过发展 “供销超市”,带动了村级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的发展,一些有条件的村还以超市为基础建设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减少了农民购物成本,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通过发展生产服务队,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流通、信用合作,直接提高了农民的土地生产经营收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近年来,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发展成效显著,但一些地方偏重于经济属性,忽略了社会属性,偏离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方向。章丘市推行“党建带社建、支部一加三”,是将供销合作社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社会属性的积极实践。首先,它体现了为农服务宗旨。无论是供销超市、生产服务队,还是专业合作社、农合会,其工作的对象就是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的具体内容就是为农服务,处处与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宗旨挂钩。其次,它搞活了集体经济。“支部一加三”,其直接目的便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更好服务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供销合作社由于历史原因也属于集体所有制范畴,通过“支部一加三”的形式,让供销合作社再次融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做强做大。第三,它充分发挥了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社会的作用。“党建带社建”,让供销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组织保障,能够更好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平台,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在推进农业进步、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中西部落后于东部、基层工作比较薄弱。很多人认为,供销合作社在改革过程中遭受重创,现在又没有政府职能、没有专营垄断,很难做大做强。章丘的经验说明:没有职能、没有专营恰恰是供销合作社最大的优势,条件落后、基础薄弱的供销合作社也能有春天。首先,要解放思想,实干兴社。没有职能,意味着只要法律允许、群众需要、政策支持的事情,供销合作社都可以做。没有专营,意味着供销合作社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组织体系。只有付出具体的行动,才能改变现状,只有提高执行力,才有可能加快扭转不利的局面。其次,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章丘供销合作社立足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将供销合作社的业务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搞活农村流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才有了党委政府关注和重视的可能。第三,要发挥作用,奋发有为。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中赢得了群众信任,巩固了农村市场,提升了经济实力,扩大了社会影响,这才有了乡镇政府主动与供销合作社合作开展基层组织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试点,才有了组织部门主动与供销合作社联合发文,推广“支部一加三”模式,才有了党委政府将供销合作社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安排。因此,“党建带社建、支部一加三”表面上是一种工作模式,实际上是供销合作社实现“有作为才有地位”、进而做大做强的必要途径和必然结果。
所以,我要说,党建带社建就是好!支部一加三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