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2-08-15 00:44:26綦长青付建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党组织国有企业工作

綦长青 付建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綦长青 付建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央早有明确规定。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完全解决。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要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问题;原因;策略

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央早有明确规定。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完全解决。

一、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结构所面临的制度矛盾和实践冲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国有企业由过去国家垄断经营的准行政机构向参与市场竞争、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主体转变,作为经济组织的特性日益明显。第二,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逐步由过去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向多元参股直至股权高度社会化和分散化的公众公司转化。第三,国有企业由依赖政府注资转向借助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融资。第四,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步由政府承担,国有企业职工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企业对职工的直接控制力相应减弱。

这些变化,使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遇到许多新的挑战:一是企业党组织既是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组织的一部分,又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一部分。企业党组织要在双重身份、二维坐标系中确定自身地位,明确职能、任务和工作方式,难度较大。二是党组织作为政治组织,内在地要求扩大队伍,建立组织,开展活动,实现自己的政治任务;而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则内在地要求减少组织层次,精简组织人员,尽量收缩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组织行为。这种情况极易使企业党组织弱化,甚至于形同虚设。三是企业党组织在减员增效和维护职工利益之间往往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四是企业党组织贯彻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经理层依法行使用人权以及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五是企业党组织及其成员的价值观应是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监管体系、分配制度及管理方式,却要求企业及其成员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种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与冲突,给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二、目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由于企业党的建设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内在的制度冲突,理论上又没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界定,企业党建工作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1、企业党组织的地位被“弱化”。国有企业改制后,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企业主要依靠法人治理结构管理企业,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应与“国际惯例”接轨;有的企业负责人则认为,企业党组织只要抓好党员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甚至有的人认为企业可以不设立党组织等等。

2、企业党组织的作用被“虚化”。有的党政领导在实际工作中“重经济,轻党建”,认为抓经济是实的,抓党建是虚的;有的甚至把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就是靠市场调节,靠价值规律作用,不需要党的领导;有的把“党要管党”曲解为党只管党,不要管经济;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对正确行使用人权存在误解: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的用人权应该完全由企业经营者说了算,公司党组织无需干预,或只是由党委会做做形式,把党管干部的原则放在一边;一些改制的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听命于企业经营者,党组织不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党组织变成了治理机构的附属物,甚至被认为是盲肠。

3、企业党组织的形象被“矮化”。一些国有企业改制后,党组织负责人的地位和作用也受到削弱。有的企业,书记与董事长、总经理相比,“说话三七开,收入打八折”;有的企业甚至有这样的顺口溜:书记“一无钱二无权,一张嘴巴讨人嫌”、“政工干部减一半,经济效益翻一番”。由于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在经济收入、发展前景方面都不被看好,使得一些党员都不愿从事党务工作,而愿意改行从事行政或技术工作。目前的党务工作者大多数是具有多年的党务工作经验、素质较高的老同志,年轻同志比较少。这批老同志一旦退休,党务工作就将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

4、企业党组织的作用被“淡化”。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几经改革,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实行党政一肩挑,即董事长(总经理)同时兼任企业党组织的“一把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领导层的内耗,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这种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内外部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挑战,企业“一把手”有许多问题需要直接面对:既要抓规模,又要抓效益,还要解决和协调经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难以认真抓党建等方面的工作,客观上容易产生“一头重,一头轻”的问题。

三、目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问题的成因

1、对企业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一是重经济、轻党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经济促党建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工作中重经济、轻党建的表现突出,在具体工作上有指导不力、措施不力、抓落实不够的问题。二是重共性、轻个性。有的党委及主管部门虽然抓党建工作,但抓的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共性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类型企业党建工作有其特殊性或个性,对其分类指导工作做得不够。结果或者是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是劳民伤财;或者水过鸭背不湿毛,可有可无。三是重用人、轻培养。选好用好企业党政干部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目前重选用、轻培养的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企业领导干部在本岗位上工作多年,却没有参加过党校、干校的培训,素质有待提高。

2、活动经费不够落实,党组织资源配置的能力减弱。在法人治理结构下,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费使用全部由行政负责人签批,国有企业党组织通过职权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少,花钱办事的能力有所弱化。党组织要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而解决困难又需要“钱”。党组织需要开展活动,但党费很少,需要依赖行政经费的支持,往往处于被动的“争取”状态。目前,有的国有企业如南京港口集团,党组织依靠书记兼任工会主席的便利,从工会经费中解决党组织的部分活动经费,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很多企业党务工作者感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做得好与不好,不在于党组织自身努力不努力,而是往往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势头和经济效益,依赖于党委一把手与行政一把手配合的默契程度。党组织与行政之间这种“依附”关系的日趋明显化,致使国有企业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吸引力、号召力有所下降。

3、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困难。具体表现在“四不到位”:一是参与决策不到位。有的企业行政负责人在决策过程中,不向党组织沟通情况、征求意见,甚至有意避开党组织,使党组织无法参与;有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只熟悉党的工作,对生产经营懵懵懂懂,参与不进去;有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怕讨行政负责人的“嫌”,奉行好人主义,自愿“超脱”,放弃参与。也有的同志认为,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党组织能否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与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有关。如果行政领导干部自我定位偏差,民主意识不强,参与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有些党组织负责人心存疑虑,参与决策怕越位。二是保证监督难到位。有的同志说,现在党组织讲保证多,讲监督少,讲监督多了刺耳,行政领导听了不高兴,容易引起党政不和。以往的经验表明,党政之间发生矛盾,其结果是党组织负责人调离,因此,一些企业党组织只有委曲求全,任其自然,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说,企业党委和行政领导同处在一个企业,一个级别,而且行政领导人处在中心地位,因而在企业内部对同级实施监督客观上有很大的难度。三是开展活动难到位。首先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和党员及职工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意识的增强,使企业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和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呈现下降趋势;其次是受企业状况的制约,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职工群众找党组织也无法解决,企业党组织在企业里难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四是保障制度不到位。《公司法》虽然在总则中规定,公司中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依照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办理。但公司法在企业权力配置、组织结构、决策主体、活动途径等方面,并没有给企业党组织预留足够空间,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在实际工作运转中,是靠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个人能力、人格魅力等非权力因素,以及在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不断沟通并获得认同后才能有所作为的。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时,党组织书记虽然进入决策层,但是,以个体参与决策代替党组织参与决策,参与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党建是在一批有觉悟有能力的党务工作者的努力下,获得经营管理者的默认,以一种柔性的、非指令性的形式在公司法这个刚性的制度安排内穿行。可以设想,如果这一批忠于党的事业、又深谙党的工作的党务工作者退休后,随着职业经理人和非党总经理的出现,企业党组织将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四、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策略

企业党组织虽然不像地方党委那样,在各项事业中担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责,但它所担负的政治责任是一样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任务开展党的工作,党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二是坚持从严治党,积极有效地搞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奋斗。

1、要从国有企业战略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支撑作用。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石,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国有企业是保证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载体。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是国家可以直接掌控的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可靠力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现阶段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职能,对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的物质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战略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是实现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的根本保证。

2、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迫切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告诉我们,政党是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因而,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都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征,而国有企业是产业工人最为集中、工人阶级性质表现最为突出的经济组织,它集中了我们党执政的重要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共产党员是国有企业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企业党组织是国有企业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也是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在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改革既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不能得到增强和发挥,那么,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就会丧失。吉林通化钢铁公司因为改组、改制引发的严重群体事件,已经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已经不是一般性的要求,而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和现实要求。

3、要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高度,认识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从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看,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者是比较抽象的,且其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各级政府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负责人,都只是资产的代理者,不承担产权的终极责任。国有资产的这种特点,极易形成无人负责或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因此,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还需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活动进行保证和监督。国有企业党组织处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第一线,是国有企业内部最重要、最具决定意义的组织资源,抓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有效执行,而且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站在这样的层次上,深刻认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增强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责任编辑:刘建文

D267.1

A

1671-2994(2012)03-0088-03

2012-04-18

綦长青(1952- ),男,辽宁宽甸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党建。

付建光(1970- ),男,云南武定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党建。

猜你喜欢
党组织国有企业工作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清华党组织公开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