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明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
绩效评价作为改进公共管理的关键一环,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在国外,无论企业还是政府的绩效评价已经相当完备,在各类社会组织中,法人绩效评价也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已经全面开展,政府绩效评价实践也以多种形式迅猛发展,涌现出许多具有特色的绩效评估模式[1]。而事业单位尤其是事业单位法人的绩效评价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事业单位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事业单位改革都有着重大意义。
由于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中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研究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体系,就首先要界定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体系及其相关概念。
1.法人和事业单位法人。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通过法律构造而形成,用来表达权利主体的资格。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类。而事业单位法人又是这四类法人中独特而又复杂的一类。1998年10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在我国正式实施,事业单位法律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事业单位取得了进入市场的准入证,拥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有力推进了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为政府转变职能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随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关于事业单位法人的定义从形式上得到统一。《暂行条例》第2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的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同时《暂行条例》第3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由此,我们认为,所谓事业单位法人,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和经费来源,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备案),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绩效评价与法人绩效评价。关于绩效的内涵,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绩效可以简单的界定为:主体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认为绩效评价,又称为业绩评价或考绩,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一个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二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组织内部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定,以确定其工作成绩和潜力的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关于现有员工的信息,为员工的报酬、晋升、调配、培训、激励、辞退和职业生涯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法人绩效也可以称为组织绩效评价。如果说以往的绩效评价主要侧重于对组织内部个人业绩评价的话,法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一个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就是根据其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确定事业单位存在的价值和规模,促进其科学发展。
3.绩效评价体系与法人绩效评价体系。科学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绩效评价体系就是评价组织或组织内部员工绩效的一系列方面的综合体。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即有谁来评价组织或员工的绩效;二是评价客体,即绩效评价的对象,也就是评价谁的绩效;三是目标体系,即一个组织或者员工所应达到的目标要求、预定的目标指标、完成实现程度等;四是标准及指标体系,即依照什么来评价组织或员工的绩效;五是组织方式,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组织或员工的绩效;六是技术支撑系统,即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评价组织或员工的绩效;七是结果运用,即如何运用评价结果进行绩效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八是运行机制,即由谁发起、传导、测定、鉴定和运用等。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问题,评价过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评价结果是否客观有效均取决于评价体系的科学程度。搞清了绩效评价体系,就很容易理解法人绩效评价体系。法人绩效评价体系就是一定的主体运用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程序,对组织做一整体评价的体系。它同样要包含以上八个方面的内容。
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和制度,是事业单位法人管理逐步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1.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过去一直强调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制的职能,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腐败滋生。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产出、行为效率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随着体制改革,事业单位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事业单位将由直接管理变为提供服务,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以其评价结果为这种变革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所以,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对于促进民主制度的建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2.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绩效。现代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绩效。要改进绩效,就必须首先了解目前的绩效水平如何。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中的绩效指标有助于管理目标的分化。更为重要的是,某一阶段的绩效评价结果有助于确定下一阶段的指标,并为事业单位目标制定、监督、管理、投入等提供了信息支持,从而依此合理配置资源。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有助于在组织内部形成浓厚的绩效意识,从而把提高绩效的努力贯穿于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
3.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有助于事业单位信誉和形象的提高。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向公众展示工作效果的机会,展示成果能赢得公众对事业单位的支持。推动公众参与事业单位的监督。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并不只是展示成功,它也暴露事业单位的不足和问题。事业单位向公众公开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展示其为提高绩效所做的努力及其结果,有利于克服公众对事业单位的偏见,建立和巩固对事业单位的信任。
4.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是调动事业单位法人内部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讲,人有时具有惰性和保守的心理倾向,且往往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对组织目标缺乏认同感或漠不关心。同时,在优化的环境下,大多数人又具有勤奋向上的品质,有为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里的关键在于环境优化、激励得当。正确的激励是发挥人的潜能的关键。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必然要对组织人员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结果用于对人员实际工作情况的了解和评价,最终必然要分出履行职责的优劣档次,这对于被考核人员无疑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同时,考核的结果直接与被考核人员的奖惩、职务晋升、工资晋升等挂钩,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氛围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5.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是提升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事业单位法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因此,只有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富于创造力的一专多能的员工队伍,方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素质历来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和劣质人员的淘汰等多种途径加以解决。但是,对员工素质的提高更具有直接现实意义的是对现有人员的塑造和培养,绩效评价则是实现这种塑造和培养的重要措施。
6.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是正确认识和使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由于事业单位法人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人才的依赖比其他法人组织更为迫切。因此,知人善任、合理开发人才资源是人事部门的首要职责。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其内部人员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这是知人善任的重要途径。认识和使用人才失误,究其原因,一是用人失察,二是任人唯亲。绩效评价是不断检验和识别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和加强科学的绩效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动态中的知人善任。
1.市场经济为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只有事业单位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体现事业单位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的今天,事业单位不可能无偿地获得资源配置,必须成为自主、自立的市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提供产品和服务,参与竞争,才能获得所需资源,争取快速发展。
2.改革的深化为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绩效评价已经由企业走向政府,政府绩效评价正在逐步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法人参与其中,政治体制改革也必然要求事业单位跟上步伐,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化必然要求事业单位转型与“归位”,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也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及其员工的共识。这些改革的深化为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群众的广泛参与为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提供了良好氛围。随着政务党务公开的深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日益增强。事业单位有义务向人民群众公开其成果和效益。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公布结果的真实准确,就必须经过专家或群众的评价。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了解、参与、监督的兴趣不仅体现在对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支持上,还体现在对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亲自参与上。通过群众的参与,一方面,事业单位法人和组成人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以及与其他单位的差距,从而改进工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法人的领导者可以将绩效评价视为对下层实施控制的有效手段。所以,随着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绩效观念将深入人心,为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4.国内外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为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提供了有益借鉴。西方的绩效评估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等公共部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呈现出中央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评估工作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评估内容趋向广泛化和深入化、评估主体趋向多元化等特点[2]。从2005年国务院政府年度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国政府的绩效评估实践以多种形式迅猛发展,涌现出许多具有特色的绩效评估模式[3]。这些成功的经验、科学的体系、积极的探索为我国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估提供了有益借鉴。
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所需的大量数据资料的存储、分析、快速查询得以实现,评价方法更为科学,增强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提高了效率,减轻了事业单位的压力。信息化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各种信息公开化,并形成了资源共享的优势。
6.新中国成立以来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实践为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提供了历史传承。我国事业单位活动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开展,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一直都在不断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界普遍意识到,尽管事业单位种类繁多,任务各异,但绩效评价对组织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学术界做了不少研究,管理层也在进行不同的探索,而且部分地方和部门系统已经建立起了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框架。这些都为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传承。
清醒认识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的重大意义与可行性是第一步,面对种类繁多、性质差异、任务不同的事业单位,建立起科学可行的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体系则更为关键。
[1]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5).
[2]汤鑫,彭文.国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特点及启示[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5).
[3]连维良,吴建南,杨宇谦.“四位一体”: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案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