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评实践,构建河北省环境影响评价四大体系

2012-08-15 00:49苏亚南谢文勇万宝春王世猛
中国环境管理 2012年2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河北省

苏亚南 谢文勇 万宝春 陈 雨 王世猛

(1.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石家庄 0500372.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石家庄 050051)

“十二五”时期,是河北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构建全省环评管理、环评审核、环评监管及环评技术支撑四大体系建设,对于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十二五”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环评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节器”、“控制闸”,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省环境保护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环评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把关作用将更加突显。二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环评从源头上介入全省发展战略的机遇明显加大。三是“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深入推进,环评管理作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对总量减排的助推作用将更加明显。四是全省已具备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环评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的资金需求将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五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高,对于环评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参与环评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环评工作将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管理制度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制约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十二五”期间全省污染物减排任务仍将十分艰巨,如何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下,解决环境容量对项目实施的环境瓶颈制约是环评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二是在加快实施全省发展战略中,如何抵制高污染、高耗能类项目上马和产业转移的风险,处理好项目引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环评工作的一项重大挑战。三是公众环境意识快速提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公众参与项目环评、规划环评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四是加快发展对环评审批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为加快经济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对环评的干预依然较多,“以权代法”、“以言代法”影响和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作用的有效发挥。五是环境监管面临更大挑战。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由,部分项目业主环境意识淡薄,知法违法,“边建边批”、“先建后批”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时,不按审批的环评文件落实环保措施,久拖不验;不按环评要求运行环保设施等的情况仍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1]。

2.创新环评实践,构建河北省环境影响评价四大体系

2.1 坚持环境管理实践创新,进一步完善环评管理体系

创新制度建设,修订法律、法规。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和环保事业发展需求,修订河北省环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建设项目试生产管理办法》和《规划环评管理规程》等相关法律、 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健全建设项目现场检查和验收工作规程,强化施工期环境监管,细化环境影响后评价,完善试生产和“三同时”验收管理内容[2]。

创新管理方式,增强规范性。完善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各级环保部门的优势和积极性。实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总量指标”与“容量许可”双重控制,加强建设项目试生产监管,以试生产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三同时”制度落实,完善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和验收管理机制。以动态管理系统为抓手,健全批、管、验三位一体的建设项目全程监管体系。加强对评价单位的管理,推进环评机构信用机制建设,激励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营造环评机构市场诚信的良好机制和环境,促进市场规范发展。各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环评机构的A、B、C三种信用等级,对在辖区内开展工作的环评机构分别实行信用激励机制、信用强化机制和信用惩戒机制[3]。

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环评信息公开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按照批、管、验全程监管的要求,建立、 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的综合决策的机制;完善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查制度,提高环评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分级审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编制的建设项目及规划环评文件的审查主体和程序要求;积极完善与发改、工信、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建立部门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局面[4]。

2.2 坚持加强环评调控作用,进一步推进环评审核体系建设

针对生态功能区定位不同,细化区域禁(限)批。结合主体功能规划,适时修订《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地市生态功能区定位,区域禁止、限制项目类型和环境敏感区项目管理措施。对冀北高原山区和冀西山区等限制开发的功能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准入政策,控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积极促进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保健康复、食品加工和特色农业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限制发展高消耗、高排放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资源等保护区域、重要水源地和基本农田等禁止开发的功能区,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落实区域禁(限)批要求,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针对重点行业的环境特点,强化环境准入要求。推进能源行业规模化开发,强化资源综合性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障生态服务功能的不退化。合理调控原材料行业生产规模,清理整顿环评违法行为,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防范环境风险,保障污染排放总量不突破。推进污染严重的轻工行业产业升级改造,建立新建项目与污染物减排、落后产能淘汰相衔接的审批机制,保障水资源环境不超载。优化交通运输行业选址选线,避免敏感保护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节约土地,避免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产生不良扰动。

提高全省环评审核人员能力水平。加强环评审核人员培训,每年开展政策法规学习,提高业务工作效率。制订环评业务培训计划,每年由省环保厅组织专家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审核技术人员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审核能力建设;扩展生态评估能力,建立省市两级分类型、分领域项目环评审核技术人员专家管理库,完善现有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专家库动态管理。规范规划环评从业人员管理,推行评估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推动全省环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组织开展环保工程和环评机构交流衔接会,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环保的新思路、新模式,推动环保工程设施与技术方法衔接,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及环评报告执行水平。

深入推进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机制。有效管理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对重点监管的重大项目,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建设项目,重大市政工程、垃圾焚烧厂等污染治理设施十分复杂的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5]。

加强涉密项目环评管理。进一步规范涉密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工作,开展涉密建设项目专项检查行动,建立涉密项目专家库,设立涉密项目环评审批、验收以及“三同时”现场检查等专项经费,提升涉密项目技术评估及审核能力建设。

2.3 坚持全程优化环评监管,进一步强化监管体系

加强项目建设后期监理,落实环保措施建设。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系,强化全省环境影响评价后期监理,实现对建设项目的评价审核、建设监管、验收审批及后评估的整体控制,降低环境风险。制定《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指导意见》,逐步规范完善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建立重点行业项目建设环境监理制度,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后的环保跟踪管理。确定在涉及重点保护区、重金属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等建设项目中开展环境监理工作,项目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机构汇总编制环境监理总结报告,并作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条件。“十二五”期间,逐步推进项目监理与验收结合,实现重点行业无监理不验收,促进项目环保工程的有效实施。建立项目环境管理档案制度和项目跟踪管理信息系统,对建设项目实施从环评审批到建成投产全过程跟踪管理,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动态掌握项目建设进展和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严格控制项目试生产,加大环保“三同时”验收力度。加强项目试生产(试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五个不准”要求。完善重点项目验收协调联动管理机制,开展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参照环保部验收规程,结合河北省环保厅“三定”方案内容,完善《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进一步明确“三同时”监管责任,规范验收管理程序,明确现场检查规程,加大项目“三同时”监察检查督导力度,验收管理做到及时、主动,对未按规定执行的项目,验证核实后坚决不予以审批。强化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做到竣工环保验收“七个不验”要求。

实施项目后评估,推动项目后督察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环保后督察制度,对经处理后违法建设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堵塞违法反弹空间,完善环保违法案件移送制度,落实环境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监管、验收及后督察的能力建设,建立现场检查监管专家库。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制度执行情况后督察工作,通过后督查提高建设项目环评质量。

2.4 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环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环评“三同时”管理。认真研究“十二五”期间环评工作新要求,不断完善“三同时”管理软件功能,实现对区域工程、“双三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工程的动态管理。加强“三同时”动态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及维护工作,推动省内重点防控区,产业聚集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动态管理系统建设,结合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域、环境保护功能区划要求,开发项目建设区域筛分功能,实现对项目建设的整体把握。培训市、县“三同时”软件应用,建立省、市、县三级在线环境管理“三同时”网络。加强信息汇总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与国家数据库的衔接,也为后期环评软件开发提供基础数据。积极开展环评信息统计分析能力建设,使具备每半年或年度统计分析的能力,并做好统计分析研究。建立规划环评数据库动态管理,加强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重点行业环评标准。以提升全省重点行业的环境管理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对重点行业环评标准体系研究。结合河北省钢铁行业整顿,制定相关球团、高炉建设验收审核标准,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进行淘汰或限期整顿,实现产业规模优化整合。加快矿山整合技术服务、标准文件的编制,并负责技术审核工作。对河北省涉及的水泥、平板玻璃及煤化工行业积极进行行业标准探索研究,制定相应环评标准,提高环评审批验收门槛。认真研究“新五小”企业环评标准制定工作,在确保现有规模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推动低产能企业市场退出。认真研究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清洁生产文件要求,明确环评中清洁生产编制技术要求,新建项目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全省危废环评管理,制定省级技术要求,确保企业合理进入省批经营单位。

强化战略、规划环评体系研究,实现对重点行业的整体把握。结合河北省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加大全省战略环评、规划环评体系研究,特别是产业发展研究,从根本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河北省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认真落实抓好沿海规划要求的基础上,汲取经验,认真谋划其他区域战略发展方向。根据唐山、秦皇岛、沧州海洋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实施情况,开展环渤海规划环评及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摸清重点产业情况,提出布局要求和产业准入要求,作为沿海项目环评审批依据。根据主体功能区,制定河北省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功能区划要求,修订河北省环境敏感区支持、限制及禁止建设项目名录,优化项目落地规范。调整区域禁限批,设置重点监管区。积极与全国重点院校、中科院等重点院所积极合作,促进全省战略环评指导作用,实现区域布局优化,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目标[6]。

综上所述,环评“四大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河北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河北省环评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

[1]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R].2011.

[2] 河北省环境影响评价“十二五”规划[R].2011.

[3] 朱红昆.从环评体制、机制及管理的角度探讨提高环评质量的方法[J].环保科技,2011,3(17):13-15.

[4] 冯晓.完善环评机制,强化环评公信力[J].安徽科技,2011,1:47.

[5] 蒋宏国.环评有效性问题的制度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8):16-17.

[6] 李天威,周卫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环境保护,2007,11(384):23.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河北省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河北省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