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维微
(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温州 325200)
肠功能紊乱也叫功能性胃肠炎,临床化学检验以及病理解剖都无器质性改变。这一病症主要表现于心理性头痛、神经性嗳气与厌食等。在对这类疾病的研究以及临床问诊中可以看出,精神因素是引发病症的关键。长期头痛、精神紧张、生活压力过大等导致了高级神经活动收到了干扰,通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引发了胃肠功能的障碍。同时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经历情绪障碍、被理解的感觉缺乏和不满意的求医经历,使该疾病迁延不愈甚至加重。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对患者康复指导中总结了精神因素对肠功能紊乱的影响,同时通过相关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精神因素调整、改善并治愈肠功能紊乱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尽管总体上我们对肠功能紊乱的了解不断加深,但许多关于肠功能紊乱的社会偏见今天仍然持续,负面的社会标签会影响自尊和自我效力(相信自己可以应付局面),导致该类病人隐瞒自己的情况,限定生活活动。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明确指出精神因素在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精神紧张、生活压力等精神因素能够干扰高级神经活动,进而通过影响植物神经引起胃肠功能障碍。而且,在对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中,精神因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乐观的态度、良好的生活规律以及适当的自我精神调整都将促进肠功能紊乱的治愈。在现代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治疗中,精神因素指导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与康复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就如何利用精神因素指导促进肠功能紊乱治疗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
有多项肠功能紊乱的病人调查,都表明其症状可以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当个体要试图适应症状时通常会出现自我牺牲。等待和忧虑下一次症状的出现会限制日常生活计划。挫败感、孤立感和缺少认同的感觉也被认为是主要问题。在临床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加强患者对精神调节的认识是有效加快疾病治愈的重要方式。通过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精神康复有助于恢复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进而减少生活压力对患者植物神经的影响,有效缓解肠功能紊乱对患者的病痛。在治疗中,临床医生应从心理角度出发,通过对患者病因的分析了解患者的精神面貌,使患者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生活习惯改善等方式,恢复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促进肠功能紊乱治疗效果的提高及巩固。
以出租车司机的肠功能紊乱为例,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了饮食不规律,而且每天起床即面临着承包费用。这样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针对其病因,在临床精神指导中应更多的注重司机抗压能力以及生活习惯的指导。使其改善就餐习惯,同时以较好的精神面貌缓解工作压力,实现植物神经功能和肠功能的恢复。
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在排除性别、年龄、社会、文化和患者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后,对100例患者按照50∶50的比例进行了分类,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教育、饮食以及生活建议。在进行精神因素指导的50例患者中,4例患者未能坚持治疗,其结果不计入分析中。在对临床治疗效果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虽然多数病人有良好的治疗反应,但经过精神因素指导的46例患者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未进行心理指导的患者。(前者34dvs后者46d,P<0.001)。由此可见,精神因素对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针对肠功能紊乱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在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治疗中应更加注重心理支持的作用,通过心理支持以及心理治疗等方式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综合消化界与精神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现代肠功能紊乱治疗中,心理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在进行肠功能紊乱的临床心理支持中,临床医师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牢固的医患关系是成功治疗的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临床医师应认识到沟通对心理支持的重要意义。在沟通环节中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的从患者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与心理治疗。另外在心理支持过程中还应注重一定的技巧,通过技巧运用实现心理支持的目的。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肠功能紊乱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着重要的联系。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明确指出精神因素是引发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现代临床肠功能紊乱治疗中应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强化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心理支持、心理因素指导等方式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缩短治疗周期。以此减少患者病痛、实现提高患者生活水平的治疗目的。
[1] 常洪亮.胃肠功能紊乱的心理治疗分析[J].医疗科学,2010,4.
[2] 陈彬.肠功能紊乱临床治疗中心理支持的临床分析[J].临床心理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