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琼华
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怒江 673100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为23~72岁,平均年龄(43.4±4.3)岁。20例患者中消化系统肿瘤1例;胃粘膜病变4例;肝硬化12例;消化性溃疡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呕血、黑便症状。
1.2.1 护理方法 (1)紧急护理。①患者入院应立即送入监护病房卧卧床治疗,吸入氧气并保持呼吸畅通,注意对流出血液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对患者温湿度、皮肤状况、意识多加注意,随时监测患者的出血量、脉搏和血压情况,对患者体内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呕血、黑便及消化道、直肠状况。了解患者出血史和用药史。明确患者病因和病史,一边对症治疗和护理。②由于患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体内血压偏低,动脉收缩,尤其是肾动脉收缩严重,肾脏血液不足,因而患者少尿或无尿,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尿液形状,并一一进行记录,为患者补钾提供用量依据和参考。(2)止血补血护理。①根据主治医师的建议和患者实际病情,使用立止血、洛赛克等药物为患者止血;使用胃内降温法止血,胃内降温法的使用使患者胃部血管收缩,减少胃内血流量和减缓肠胃功能,从而达到停止胃粘膜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出血的目的;使患者食管静脉处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从而缓解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其中的药物止血的方法只能用于短时间内的紧急止血,不能对患者长时间用止血药物,以免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加重患者病情。②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建立起顺畅单位静脉通路,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一组或多组静脉通道。为患者配血、输血,病情严重的可适量应用血浆代替品。保证抢救中滴速要快,输血一段时间后,视患者情况适量降低滴注速度,避免患者出现再次出血以及水肿现象。(3)对症护理。在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如,情绪过度焦虑、紧张的患者,应以稳定心态为主,肝肾功能存在异常患者应在药物使用上严加留意,避免出现损伤肝肾的现象。过敏体质患者应切记使用患者敏感的药物,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4)心理护理以及日常护理。①由于患者呕血现象,往往造成较沉重的心理负荷,对病情的治疗效果存在怀疑,有的患者甚至认为患有不治之症,因而,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医务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病情知识,消除患者的疑虑;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以提高最终治疗效果。②日常护理中,应让患者保持正确的睡姿,并加强休息,头要偏向一侧,避免因呕血不畅出现窒息。饮食上,停止出血24 h后让患者进食流质食物,严禁食用辛辣、生冷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另外,应保持患者良好的卫生状况,皮肤要保证清洁、干燥。
1.2.2 疗效评价方法 对患者接受护理和治疗后的康复情况进行记录比较,并了解患者治疗和护理中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判定对患者的护理成效。
本次回顾分析中的20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1例病情恶化,1例转院进行治疗,其余患者均康复或好转。治愈率达95.83%,护理效果良好。可见,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治疗痛苦。
上消化道出血包括肠胃、胆管和胰腺等部位的出血,一般由胃炎、食管静脉曲张等原因引起,患者由于大量出血,体内血容量减少明显,常出现休克等症状,且患者发病很急,病情变化快,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病变的失血量、性质、失血速度以及患者年龄和心肾功能健康情况密切相关。上消化道出血不失血量过大,以及治疗不及时等均容易导致机体细胞缺氧或者组织血液的灌注量减少,进而使毛细血管大面积受损,有效血容量迅速减少,脑、心、肾的血供受到严重影响,最终造成休克或死亡。因而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时做好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应在患者入院后做好紧急护理,为患者及时止血并及时进行输血处理,严格控制患者的病情。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药物敏感的患者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进行控制,避免药物误用,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并注意合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以加快治疗进程。
[1] 周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2-23.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1.21.091.
[2] 刘飞岚,聂红英,袁三云,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