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飞,罗险峰,汤德元,曾智勇,李春燕,甘振磊,王 凤, 刘 建
(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8)
冬春寒冷季节,气温变化无常,常常诱发猪的胃肠道传染病,特别是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频繁发生,给规模化养猪场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病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及猪流行性腹泻。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疫病的发生,现将这3 种最主要、危害最大的病毒性腹泻疫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分别综述如下。
轮状病毒感染是由轮状病毒(RV)引起婴幼儿和多种幼龄动物腹泻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人畜共患病。该病广泛存在于各种猪场,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呈地方性流行。该病主要感染仔猪,1~10 日龄仔猪感染后发病率超过80%,死亡率较高,达50%~100%。主要症状为严重腹泻,部分病猪严重脱水、酸碱平衡失调,最后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猪感染该病毒后潜伏期为12~24 h,多发生于8 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为50%~80%。病猪病初精神委顿,食欲不振,不愿行走,并伴有呕吐,病猪迅速发生腹泻,黄白色或暗黑色水样或糊状粪便。严重脱水常见于腹泻开始后的3~7 d,病猪体重下降明显。7 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轮状病毒后死亡率可达100%;7~10 日龄后的仔猪感染轮状病毒后,出现水样腹泻,但死亡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10~21 日龄哺乳仔猪症状轻,腹泻1~2 d 即可痊愈,病死率低;3~8 周龄或者断奶2 d 左右的仔猪,病死率为10%~30%,严重可达50%;育成猪、经产母猪以及种公猪呈隐性感染,极少发病。缺奶或母源抗体不足易导致新生仔猪感染该病,病程常为3~7 d,病猪剧烈腹泻(水样或糊状),严重脱水,食欲严重减退,呕吐,最终因脱水而死亡。寒冷季节常见猪传染性胃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病猪病情加重,腹部空瘪、眼眶凹陷,肛门四周附着着稀粪[1],死亡率较高。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消化道,仔猪胃壁弛缓,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腔内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渗出物聚积,其中含有红细胞。小肠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灰黄或灰黑状液体。小肠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病猪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小肠绒毛萎缩变短,隐窝细胞增生,圆柱状的绒毛上皮细胞被鳞状或立方形的细胞所取代,固有膜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轻微出血,严重时黏膜上皮大量脱落,裸露出固有膜;绒毛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浸润[2]。
该病发生在寒冷季节,以多侵害仔猪、突发水样腹泻、病死率高以及病理变化集中在消化道等为临床诊断的特点。一般在病猪腹泻开始24 h 内,采集小肠内容物或粪便进行荧光抗体检测,但要注意与仔猪白痢、仔猪黄痢及流行性腹泻相区别。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以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致死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3]。TGEV 只侵害猪,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该病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5~18 h,有时达2~3 d,传播速度快,可迅速蔓延全群。10 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突 然 发 病, 潜 伏 期 短, 一 般15~18 h,少数长达2~3 d。传播迅速,几天内可蔓延全群。病猪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拉黄绿色或白色带凝块的粪便,呈喷射状。病猪极度口渴,脱水,体重迅速减轻,常在2~7 d内死亡,死亡率有时可高达100%。病畜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10 日龄内的仔猪感染该病后几天内迅速死亡,若仔猪得不到充足的乳汁,因营养严重失调,导致病情加剧,病死率升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临诊症状减轻,多数能自然康复,极少死亡,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但病猪可长期带毒。病愈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幼猪和育肥猪通常只在1 d 至数天内出现食欲不振或者废绝,个别病猪出现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病猪常在5~8 d 内腹泻停止,极少死亡。某些哺乳母猪与仔猪密切接触,反复感染,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腹泻,但也有例外。妊娠母猪偶见流产[4]。
病死猪尸体严重脱水。主要病变出现在胃和小肠,发病哺乳仔猪的胃胀满并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块。发病的3日龄仔猪胃底黏膜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含未消化的乳块,肠壁薄而无弹性,肠管扩张呈透明状;肠上皮细胞脱落,其变性后呈扁平或方形的未成熟细胞,肠系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淋巴管无乳糜。空肠绒毛显著缩短,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肠上皮细胞变性后呈扁平或方形的未成熟细胞;肾脏浑浊肿胀,脂肪变性并含有白色尿酸盐沉淀。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较为严重。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猪只集中、湿度大的密闭猪舍较易发病。TGEV 可通过粪便、乳汁、鼻液、呕吐物和呼吸的空气排毒,污染饲料饮水及空气等,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易感猪群体内。带毒的犬、猫以及鸟类亦有可能传播该病。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类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病毒病,以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其是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为15%~90%。主要发生在冬季,夏季也可发生[5]。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车辆、饲养员的鞋和工作服或其他带毒动物为传播媒介;消化道是其传播途径。
发病猪都呈黄色水样腹泻,并伴有呕吐,体温基本正常,少数病猪出现体温升高l~2 ℃,并带有恶臭气味的稀便等特征。猪流行性腹泻常以暴发性腹泻的形式发生在非免疫断奶仔猪(Ⅰ型)和各种年龄的猪(Ⅱ型)。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哺乳仔猪8~36 h,育肥猪1~3 d 或可能潜伏时间更长。日龄小,症状重;日龄大,症状轻。1周龄哺乳仔猪常在腹泻3~4 d 后脱水死亡,病死率达50%。断奶猪、育肥猪症状较轻,腹泻可持续4~7 d,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变化较大,主要取决于猪群免疫力及地方流行性。一般猪通常由拉水样粪便、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而引起死亡。哺乳仔猪和育肥猪还表现为呕吐、精神沉郁、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低等特点,尤其在育肥后期,大多发病猪在7~10 d 后康复,死亡率只有1%~3%[6],而这种死亡经常在腹泻的早期,剖检病死猪常见背部肌肉坏死。应激敏感性高的猪群发生PED 时死亡率更高。该病的临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十分相似,但程度较TGE 轻,在同窝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比TGE 慢得多。
病猪常呈空胃或胃内充满胆汁样黄色液体。腹腔可以观察到小肠内充满了液体,充满大量淡黄色黏样或水样粪便,肠体膨胀,小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水肿,淋巴结水肿,心脏扩张,内脏器官淤血。小肠和结肠的内壁结构变化主要在小肠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可见胞浆内有病毒颗粒,细胞器减少,微绒毛和末端网状结构消失。最后,细胞扁平,紧密连接失去,细胞被释放进入肠腔内。但结肠上皮细胞未见脱落。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空泡化、绒毛萎缩甚至脱落,该病的组织学病理变化与TGE 症状相似,但严重程度较TGE 低。但在结肠,未能观察到组织病理变化。
该病由于病猪发病日龄小、发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不可能依靠自身主动免疫来控制。因此,往往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 周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仔猪可以依靠初乳中的特异性抗体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日益严重,危害巨大,不仅引起仔猪死亡、育肥猪掉膘、饲料转化率降低,还造成猪场各项开支增加,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的上述3种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虽然能为规模化猪场防治该类疫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对于隐性感染、混合感染以及继发感染而言,该类疫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易出现,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是难于做出诊断的。因此,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只能为兽医技术人员提供所发疫病的大致范围,规模化猪场一旦发生该类疫病,本场兽医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确诊这些疫病,将猪场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规模化猪场平时还应做好场内的卫生消毒工作以及合理的免疫计划。
[1] 张坤.猪病毒性腹泻多重RT-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及猪轮状病毒的分离[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2] 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第5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6-99.
[3] Saif L J,Wesley R D.Transmissible ga stroenteritis virus,In:Diseases of Swine(7th edition,Ed).Leman A D,Straw B E,Mengeling W L,et al[D].Ames,l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362-386.
[4] 李航.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6):340-342.
[5]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第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88-690.
[6] 甘振磊,汤德元,李春燕,等.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特点及流行现状的研究[J].猪业科学,2010,27(1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