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县利 陈李静 李雪平 吴建书
抑郁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WHO统计,1990年抑郁发作加自杀占5.9%。在我国,抑郁发作患者中约有90%有自杀观念或行为,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其中15% ~25%的抑郁发作患者最终自杀死亡[1]。
抑郁发作患者轻生念头多见,自杀行为慎密,计划周全,成功率相对高。重视抑郁患者,完善护理措施,防范自杀发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搞好服务,减少纠纷的重要一环。
1.1 一般资料 为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精神科封闭病房住院的抑郁发作患者12 0例,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2]。轻性抑郁症21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25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10例,复发性抑郁症64例。其中,女82例,男38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2±0.6)岁;病程4个月~15年;已婚46例,未婚42例,离异32例。
1.2 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询问主管医生,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病情;通过与患者沟通,结合护理工作中的观察,搜集、记录、分析每位患者是否有自杀观念∕行为,自杀观念∕行为的原因、实施步骤和最终结果。并针对病情加强护理措施。
2.1 自杀方式 有:自缢、藏药、割腕、跳楼、撞墙∕床头、吞食异物,如玻璃片、铁钉、钱币、铁丝、发卡、别针、指甲剪、饭勺、折断的筷子等。
2.2 自杀结果 入院时有自杀观念109例(90.8%),住院期间自杀未遂25例(20.8%),自杀致外伤4例(3.3%),自杀死亡1例(0.8%),住院4周后有自杀观念35例(29.2%)。
自杀原因分析:抑郁发作具有明显的复发倾向或趋于慢性化,首次抑郁发作之前,常可以出现有明显的生活事件发生,而以后的复发之前却常找不到这种“诱因”。抑郁发作的自杀率较高,首次发作后的5年间自杀率最高,本研究中有自杀观念者入院时占90.8%,住院4周后减少至29.2%。有效干预自杀的前提是要了解有关自杀者的特点及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3]。抑郁发作患者自杀的原因有:①精神症状所致:抑郁发作患者情绪低,兴趣少,失眠、早醒常见,常悲观失望,郁郁寡欢,自责自罪,认为自己活着没意思,生不如死。这些导致患者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行为,这是自杀的主要原因。②有些患者对病情无认识而拒绝住院,或病情稍好转,就急于出院。有些家属由于经济原因,或迷信求神拜佛,病情稍好转,家属即拿来衣物,未经医务人员同意,就和患者说要出院,致患者情绪不稳,而出现自杀想法或行为。③受到家属、病友,甚至个别医务人员的不良刺激:尤其是病情反复复发者的家属,长期的照顾和煎熬,繁重的经济负担等,使家属身心俱疲,难听的言语及恶劣的举止,在家属中时有发生,不但会针对医务人员,也会指向患者,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医院对患者严格管理,难免患者间出现言语上的争执和举止上的拉扯,这也使本来就易感的抑郁患者,加剧轻生念头及行为。精神科医务人员的服务绝大多数是极好的,但不能完全否认极个别同志由于种种因素引起的服务欠周全,这也是一个因素。④社会歧视,家庭冷漠:病情好转后,患者担心回到原来的工作、社会和家庭环境中受到别人的歧视,担心不能胜任原角色,而顾虑重重。对于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有些家属丧失了希望,对患者冷若冰霜,出现家庭矛盾,甚至伤痕累累,使患者丧失家庭的温暖,加剧了悲剧的发生。
护理对策:对抑郁发作患者有自杀倾向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同时,优质的护理措施异常重要。护理措施有:①学理论,练技术,树观念,抓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尤其是急救理论与技术要熟练掌握。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一切为患者,让患者满意”的理念,深入践行“慎独”思想,全心全意服务于广大患者。学习院规院纪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量化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和护士评价标准。②加强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急性期患者安置重护室,严格分级管理,重点交接班,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行及情感变化,对有明显自杀企图的患者重点护理。白天护士主动接触患者,了解其心理动态,夜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睡眠,掌握患者的作息习惯,尤其对既往有自杀史、家族史阳性者应细心观察其情绪变化,及时发现自杀先兆,以采取有效措施。③加强特殊时段患者的护理:护士对患者情况要有全局观念,更要重点防范。在夜间、凌晨、午休、饭前、饭后、交接班、节假日及护理人员相对少,患者易发生自杀的时段,护士要深入贯彻“慎独”精神,加强巡视,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4]。④警惕患者反常的情感变化:如某抑郁患者,一反常态,情绪突然开朗,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在病室里表现活跃。这种突变可预示患者蓄意自杀的企图,这可能是患者用以蒙蔽他人的伎俩,实现其自杀的目的。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交班。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发生在病情缓解时,此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减轻,患者较有能力去实现其自杀计划。因此,要掌握突变的关键时刻,加强护理。⑤注意用药安全: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执行服药制度,发药到手,服药到口,看药服下,方可以走。严防患者吐药、藏药及存药,同时要观察用药反应,及时做好护理。⑥安全管理:患者入院或返院时,要更衣,检查有无危险物品带入。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注意收集危险物品,告知家属禁止带任何危险物品到病房的意义及重要性,探视完毕或假出院患者要专人接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患者回病房,再次仔细安全检查。工作中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与异常情况,如门窗、玻璃、床单、被罩、床头柜等清洁完整,有无血迹、破损,有无松动脱落。约束患者时要看好保护带,防止患者用作自杀的工具。⑦加强睡眠管理:抑郁发作者睡眠障碍常见,甚至深夜起床乱转,白天应鼓励患者多参加工娱疗活动,睡前用热水泡脚,夜间只开睡眠灯,要求患者不蒙头睡觉。患者入睡困难或失眠时,往往有心理问题,甚至有自杀意图,护士要及时了解病情,给予心理疏导,劝其入睡,必要时通知医生处理。⑧加强心理护理:护士要尊重、理解患者,善于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心理状态,不断变换交流方式,提高沟通技巧,设身你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及时、合理地心理疏导与支持,鼓励其树立信心,积极生活。在病情缓解期,加强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宣泄其内心积郁,并指引积极的行为,如问:“你为什么想自杀?”、“如何实现自杀的计划?”、“如出现这种想法时请和我交流。”如此直接询问,揭开面纱,其目的是想动摇患者的自杀企图,淡化其自杀意念,从而引导正确的人生社会行为,化消极为积极因素。⑨与家属合作,促进康复:向家属讲解精神疾病知识,使其懂得疾病的特征及家庭护理的作用,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发挥其家庭护理的作用。讲明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对观察病情、药物反应的处理、复发的征象、作息时间的安排、饮食的注意事项、何时复查等问题进行指导,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危险信号,如有异常要及时就诊或返院,严防意外。⑩宣传精神卫生,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宣传使人们对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误解,减少歧视,减轻患者的社会压力,降低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率,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之,抑郁发作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常有自杀观念/行为,护理人员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慎独”的作风,怀着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把患者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1] 郭田生,闫翰.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医学干预.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4):213.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 徐东,张学立,李献云等.社会心理干预对自杀未遂者的效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26):24-29.
[4] 何县利,周丽萍.精神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0,12(22):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