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洋,赵雪梅,龙扬,张婷,陶梦瑶,何燕,高天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药饮片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髓。它可供医院、药店调配使用,也可作为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因此它的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更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中药饮片伪品、混淆品多,部分饮片掺杂使假, 饮片炮制不规范, 品种资源严重短缺,药材贮藏不当、变异严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问题相当突出,威胁到了中医中药的发展。如何解决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李时珍云:“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正所谓至理名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出台表明我国正在规范中药产业,力图从源头上保证中药的质量。尽管如此中药材的质量状况还是令人担忧,中药饮片质量低下已经成为 “通病”,有的地区中药饮片不合格率达到四成。辨析“饮片真伪、品质优劣”是中药房质量验收管理工作的重点。
药材由于产地不同发挥的药效不同,同一产地的某种药材因入药部位不同发挥的药效也不同。不同的地域,因为其温度、湿度、土壤成分不同,决定了中药材主要成分含量的不同[1],如河南的四大怀药,四川的川乌、黄连,江苏的薄荷。正是“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一方土地出一方药也。” 不过有些药品种植商因为利益驱动进行不适当的引种也使许多药材不具备地道性,而某些不法商贩在价格高的品种中掺入低价格品种,饮片质量因此相差很远。例如常见饮片有:五味子(北五味子与西五味子)、枸杞(宁夏枸杞与其他产地枸杞)、柴胡(南柴胡与北柴胡)、沙参(南沙参与北沙参)、石斛(霍山石斛与其他石斛)、黄芪(内蒙黄芪与晋芪)、甘草(内蒙甘草与新疆甘草)等品种。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药材来源品种各异,有效成分及临床疗效必然存在差异,导致临床疗效不确切甚至影响用药安全,片姜黄是姜科植物郁金的根茎,色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二者寒热不同,功效各异,应分别应用,但二者均名姜黄,从古至今混称混用[2]。药典收载山慈菇为兰科杜鹃兰或独蒜兰的假鳞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两者均有小毒,而广东用的山茨菇则为马兜铃科土细辛等的全草,具有祛风散寒、解毒止痛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考证和质量分析工作,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以保证中药饮片用药的安全有效。
为谋取高额利润,中药饮片的人为造假或掺杂伪品,现象严重。常见的有(1)渗入非药用部位。如酸枣仁掺核5%以上;吴茱萸掺入果柄;连翘中混入莲心;款冬花掺入花柄等等[3]。(2)掺入泥沙、石头、铁钉、饲料等杂质。如金银花掺盐、糖、细沙等。其特征为药材较潮湿,手抓握弹性小,易成团,味咸、甜。水蛭体内注入猪血,海马体内注入石灰、水泥、白矾。还有在贵重药材甚至普通药材中掺“加重粉”,加重粉有硫酸镁,它改变了药性。以及增加了副作用,如猪苓、炙穿山甲、五灵脂、茯神等用硫酸镁溶液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4]。
1.4.1 净制质量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本草蒙筌》云:“根梢各治,尤勿混淆。”中药材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位。同一来源的药物因入药部位的不同,效用亦异,一并入药,势必影响疗效,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却具有止汗作用,二者作用不同,必须区别入药,否则就会影响疗效。如山茱萸的果肉涩精益髓,多用于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而其果核则正好相反,如果加工时不进行认真挑选,导致含核量严重超过药典标准,这样的药用在病人身上其疗效可想而知。
1.4.2 切制不规范 加工饮片,应严格按照规定切极薄片、薄片、厚片、段、块、丝等。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如川木通、虎杖、山药、白术等应切2~4mm厚片。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川牛膝、白及、射干应切1~2mm薄片。饮片太厚,煎煮时不易透心,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饮片太薄,则一些富含淀粉的药材在切割、干燥、贮存时易破碎,煎煮时易糊化,增加汤剂的粘度,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实际操作时为图方便,切片厚度超标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1.4.3 炮制工艺不合理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中药炮制工艺的机制复杂,独具特色。其独到之处在于通过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使药物内部的成分发生调整,从而能在临床应用中充分发挥其炮制品全成分的总体综合作用。由于炮制方法或程度不同,成分含量亦有异,严重影响药物的质量。某些药材在临床应用时要以炭药的形式入药,炒炭应炒制至存性为度,例如蒲黄炭一药,很难炒炭存性,因为药物为干燥的花粉,质轻、易飞扬、易燃,难以控制火候。火力小则炮制效力低,火力稍过则易全部炭化。乌头类药材所含的双酯类生物碱既是毒性成分又是有效成分,需要炮制。应以口尝无麻舌感为度。但是相当一部分由于炮制不得法,口尝均有强烈的麻舌感觉,对用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中药品质的好坏,除与以上因素有密切关系外,贮藏保管对其品质亦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贮藏保管不当,药材就会产生不同的变质现象,降低质量和疗效。总结如下。
贮藏温度过高,含量及粘液质较多的药材易变质,含油脂的药材易被氧化而酸败,出现“走油”,如柏子仁、杏仁、当归、肉桂等。有的虽不含油性成分,但变质后往往在饮片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像糖类饮片常易溶化、粘连,如熟地、天冬、阿胶、枸杞子[5]。
引起变色的原因有多种,这与温度、湿度、日光、氧气等贮存条件有关。新货色泽鲜艳,质地较好,旧货色泽加深,有效成分含量减少。如款冬花放置时间过长,花的颜色不鲜艳,碎片变多,导致疗效降低。
贮藏环境湿度直接影响饮片质量,相对湿度超过70%,含有多糖、粘液质及炒制过的饮片(特别是炒炭、炒焦)极易吸潮,会变润软,导致药效成分被药材中自然存在的酶类酶解,甚至导致霉菌、虫害滋生,尤其是南方黄梅季节,饮片的储藏尤应注意防潮、防霉。
中药饮片中常伴随有虫卵,如受虫卵污染的药材,在贮藏保管条件为16~35℃、相对湿度在60%以上、药材中含水量在11%以上时最易生虫。被虫蛀后,有的形成空洞,有的被毁成粉,给药材外观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饮片中含有大量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大量繁殖,无论内服,还是外用,都直接涉及到人体,尤其是一些动物药或动物胶类,如熊胆、紫河车、蛤蚧、阿胶、鳖甲胶等,应严格消毒灭菌(如微波、核辐射等),以减少微生物对人体的损害。
中药饮片来源广泛、品种繁多,经常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由于利益的驱使以假药、劣药牟取暴利,致使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十分普遍。在采购之前要严格考察和选择正规、合法的中药饮片供应单位。验证供应单位的各项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如果医院有一定技术条件还应该及时进行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定以及理化鉴定,把经验鉴别与仪器检验有效地结合起来。坚决不能让伪劣药品流入医院造成不良影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首先加大储存设施设备的投入,改善储存条件增加空调、排风扇、抽湿机、温湿度计等设施。温度控制3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中药饮片的含水量通常应该严格控制于9% ~13%之间,对于一些特别易受潮的中药饮片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其放入石灰缸内以保证中药饮片不会霉变、软化和粘连[7]。其次,对库房定期杀虫,经常保持库房清洁卫生,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药材干燥程度,采取通风、除湿、密封、倒仓、翻晒等措施以达到消灭虫害的目的。对调剂师小量保存的饮片,除药物杀虫外还可采取密封、冷藏法、对抗法杀虫。药材害虫一般都会在温度8~15℃的时候停止活动,如果将储藏室内的温度降于零下4℃以下,再经过一段时间便可以让害虫致死,也可以彻底的除虫。最后注意含油质的饮片,为防止走油、挥发、变色,可置于密封容器内存放,也可采用塑料袋封存。对那些容易自然分解、挥散、升华的药材,使用时要掌握“用陈储新”的原则或随购随用。
[1]万仁甫,徐伟亚,王少军.道地药材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药房,2007,18(9):641.
[2]王银燕,宋红,李宝珍.中药饮片质量与疗效的关系[J].中医中药,2011,18(30):109.
[3]屈晓燕,范胜莲.中药饮片的常见掺伪与鉴别[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9):9.
[4]于军平.我院中药饮片质量验收情况分析及探讨[J].药事管理,2011,8(28):133.
[5]李联营.浅谈医院中药饮片的存放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210.
[6]杨秀泽.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4(22):230.
[7]陈凤龙,孙世伟.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之我见[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0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