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欧亚语系 孙成岗 费建华
今年2月10日,日本防卫研究所对外公布了《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NIDS China Security Report 2011)(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所继2011年4月发表首份报告以来的第二份年度报告,报告的主题是中国的海洋问题。透析这份报告,可以看出日本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对我国的心态和立场。
防卫研究所是日本防卫省最重要的智囊机构,负责对日本面临的国际战略形势和地区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参与制定日本的防务政策、国防与军队发展规划等。它发布的《中国安全战略报告》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安全战略和军事发展趋势的年度报告,也是目前防卫研究所唯一一份针对特定国家的安全报告。据防卫研究所专家称,发布该报告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国内外发布防卫研究所对中国军事实力和安全政策的看法;二是让中国了解日本对中国军事动向的关注点,促进两国加强军事对话与交流。
从时机来看,报告的发布正值东亚多事之秋。美国自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以来,积极介入亚太事务,拉拢盟友和部分国家围堵中国。一些国家也乘美国重返亚太之机,在海洋领土问题上与中国叫板,不断制造海上摩擦,并企图使双边问题国际化。日本自2010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以来,对我国在东海的一举一动高度敏感,密切跟踪我国正常的海上执法与海上科考活动,对我国的正常巡航、科考、训练进行蓄意阻挠和破坏,并在钓鱼岛问题上小动作、小阴谋不断。由此看来,报告对第一版所提及的中国海上动向进一步放大,聚焦于中国海洋战略等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论调来看,这份自称“非官方”报告的官方色彩十分浓厚。尽管报告在序言中刻意强调“本报告以研究者的立场编撰,并不代表日本政府或防卫省的见解”,但事实上却并不尽然。首先,报告的主要撰稿人均来自防卫研究所地区研究部东北亚研究室,他们作为中国军事问题专家,自2000年以来,曾多次参与撰写具有官方色彩的《东亚战略概观》,而防卫研究所在职研究官的身份及其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只代表个人观点而出台一份针对特定国家的安全报告。其次,贯穿全文的论调几乎与《2011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和《防卫白皮书》如出一辙,都是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表示极大担忧。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强调“日本尤其担忧中国海军,有必要对中国海军舰艇的动向以及活动据点的设施状况继续保持关注”。该白皮书还首次把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在海洋权益上的争议进行了单列,称“中国在东海、南海等海域的活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日趋活跃”,“今后中国海洋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频繁的活动将成为常态”。上述内容在报告中均有所体现,可以认为,报告基本反映了日本官方对中国海洋战略的研判。
报告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共有4章12个小节。主要侧重于中国海洋问题,内容涉及中国海洋战略走向、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策略和活动、中国海军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以及解放军在外交领域的动向等。
(一)关注中国海洋战略走向。报告称中国虽然至今未提出综合性的海洋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发展海洋事业的政策方针。报告认为,对中国而言,“海洋的重要性正在增加”,面对海洋主权和权益争端,中国正面临抉择,即:是以日益强大的国力为背景采取非妥协性手段和思路来获取利益,还是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和平贡献力量?报告指出,中国“正从经济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两方面来加强对海洋的关切”。在经济方面,基于确保海洋资源的获取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这一观点,中国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资源勘探的同时,正积极致力于维护海上权益。在军事方面,解放军致力于增强军事实力与中国政府重视维护海洋主权与权益的态度密切相关,今后“中国海军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确保海上领土完整、确保海洋资源和海上航线安全。“中国已经显示出以非妥协性的思路和手段去维护本国的海上主权和权益的姿态”,“使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警戒心理增强”,也“给日本的安全带来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二)关注中国海上力量建设。报告质疑中国通过协商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诚意,指责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在南海的维权行动和海军正常的军事训练。为此,报告对中国海上执法力量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详细介绍了海监、渔政、海巡、海警等中国各种执法队伍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海军,报告重点关注两点:一是海军的远洋护航行动和演习训练情况。认为中国海军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的护航活动有助于提高中国海军的军事能力和远洋行动能力,但同时也指出在建设远洋海军的过程中,中国正面临诸多难题,担心中国将来有可能寻求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以及建造新型补给舰以解决海上补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关注中国海军发展的走向。认为目前“中国海军并不仅仅是在构建限于台海有事时对美军的拒止能力,而且开始着眼于建立堪与美国海上军事优势相抗衡的海军力量”,中国海军战略和作战范围“已经超越了第一岛链而逐渐朝第二岛链延伸,并且正在谋求加强远海机动作战能力”。报告担心中国对日益增强的以海军实力为核心的军事力量的运用方式,敦促“中国有必要向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说明提高近海作战能力的意图和目标”。
(三)关注中国南海政策。日本一直紧盯着中国在南海的活动。报告用较大篇幅谈及中国在南海的政策,妄称中国在南海采取“强硬行动”,引发了与南海各国的摩擦。历数了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和海军在南海与东南亚有关国家以及美国引起的冲突和摩擦,指出中国海军和海上执法力量在南海活动的中长期目标是维护南海海洋经济权益,保障中国在南海的海上交通安全,提高对美国军事力量的拒止能力。报告对中国在南海采取“强硬行动”的示范效应表示忧虑,担心中国将来在与日本有主权争端的东海会显示出同样的强硬立场。报告断言,解放军强势进入周边海域将与美国的海上利益产生冲突,认为“中国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姿态将给自己所处的海洋安全环境带来消极影响”。
(四)关注中国军事外交。报告对解放军在外交领域的动向给予了较大关注,认为解放军在围绕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的表态不断增多,中国军方对外表达有关“核心利益”的意见值得警惕。报告称,军事外交不仅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延伸,也是中国国防政策的一部分,是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报告认为,中国军事外交的特征是:一方面为展示解放军协调合作的态度而积极参加多边合作,通过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人道主义援助、国际紧急援助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活动来“展示国际合作的态度,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增强的担忧”。另一方面在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时,表现出拒绝在多边机制中解决争端的姿态。认为中国之所以拒绝在多边机制中讨论南海问题,主要意图是阻止美国介入南海争端。
(一)反映了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戒备与焦虑。总体来看,报告集中体现了日本对中国崛起的纠结心态,既反映了日本因心理不适而产生的戒备,也反映了日本对此欲阻不能的焦虑。日本渲染“中国威胁论”由来已久,此次在报告中又抛出了“中国海上威胁论”。日本认为中国发展海军力量会打破美日主导的西太平洋海域的既有秩序,对美国和日本的海洋战略利益构成挑战。因此,日本不遗余力地利用中国在东海、南海等问题上与周边国家的争端,渲染中国对美日以及南海各国构成威胁。报告对中国正当的海上维权行动和正常的海军军力发展进行无端指责,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企图通过扰乱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手段来迟滞或阻碍中国的发展。相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不仅其原有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更担心中国的快速发展会矮化甚至威胁日本。二是企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为争取更多的防卫费开支和进一步发展防卫力量寻找借口。近年来,日本防卫费开支总体逐年递减,渲染“中国威胁论”无疑是防卫省在国会上争取更多经费预算的最好借口。报告在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保持高度警觉的同时,花费大量笔墨对南海问题进行阐述,对中国的所谓“强硬立场”提出批评。
报告之所以如此关注南海局势,是因为日本认为南海问题与东海问题密切相关,南海问题的解决会给东海问题的解决带来示范效应,担心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会给日本在东海攫取利益带来严峻挑战。显然,日本异乎寻常地关注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并不是希望南海争端以任何现有可能的方式得到解决,更多的是企图借此问题尽可能地长期拖住中国,使中国无暇顾及东海,以便其继续对钓鱼岛进行实际控制,并为其在东海划界问题上谋求最大利益增添可长期利用的谈判筹码。
(二)反映了日本对能源短缺的恐慌,担心中国动了日本的能源“奶酪”。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资源的海外依存度极高。石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而日本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中东地区的局势近年来持续紧张,对日本的能源安全造成不利影响。“3·11”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及次生灾害给日本的核电带来致命打击,目前,日本全国的核电站已全面停运,将有可能进入“零核电”时期。尽管日本采取了各种节能措施,但能源缺口依旧很大。因此,日本对中国的能源动向极为敏感,视中国为其能源上的竞争对手,唯恐中国动了日本的能源“奶酪”。报告不无忧虑地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正日益增大,未来将会加大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争夺东海和南海海洋资源的力度。
日本之所以对中国的能源动向如此关注,一是出于“零和博弈”的心态,认为中国在能源上有所收获就意味着对日本产生威胁,甚至会给日本带来损失。这从日本高官的发言中可见一斑。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在2012年2月1日和2月10日连续两次对中国开发东海“天外天”油气田表达不满。二是出于对海上通道安全的担忧,一相情愿地认为,中国在南海的“频繁活动”会对日本的航行自由和海上通道的安全构成威胁。
(三)反映了日本有意“拉美制华”的立场。加强日美同盟关系、防范中国崛起,对日美两国而言均有利可图。美国希望日本制造杂音来牵制中国,日本也想借“中国威胁论”来强化同盟关系,增强对抗中国的力量。报告虽然研究中国问题,但却不时拿中美关系说事,称中国在未来对于美国的施压将更加敏感,反应会更加强烈,不无担忧地指出中国有意提高机动作战能力,旨在构建能与美国的军事优势相抗衡的海军力量。报告还指出南海是中国较易行使军事影响力的海域,而在东海中国将有可能与美军直面相对,这将使中国在东海方面的军事作为受到极大牵制,因此,维护和加强日美同盟关系无疑意义重大。
报告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有迎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深层考虑。自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后,正欲寻求机会加强日美同盟关系的野田内阁将此作为战略机遇,利用头号盟国的身份积极为美国的亚太战略摇旗呐喊。野田佳彦强调“日美同盟是日本安全与外交的基石和最大财产”,坚持以稳固的日美同盟为基础,推进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在外交上继续奉行“拉美抗华”的基本方针。2012年4月29日至5月2日,野田佳彦访问美国,两国时隔6年发表了题为《面向未来的共同愿景》的联合声明。声明中虽然没有提及“中国”,但联合声明在安全问题上的内容几乎都是针对中国量身定制的。为确保日美包括海上安全在内的诸领域的安全,两国将进一步深化同盟关系,强化防务合作,日本将进一步提升“动态防卫力量”,美国将通过重组亚太军事部署,实现“在地理上更加分散、运用上更加抗打击的兵力态势”。日美此次达成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报告观点的一种印证。报告较第一版提前两个月出台的用意可能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