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2012-08-15 00:53彭良军
战略决策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珠三角战略区域

彭良军

一、世界区域经济安全,态势

当前,以经济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前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已经过去,以主权债务危机为主要特征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日渐显现。美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手段度过了次贷危机最艰难的时刻,但已将全球经济推向了衰退和通胀双重威胁的境地。美国一再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解除迫在眉睫的违约风险,美国参议院于8月2日同意将债务上限提高至14.29万亿,使美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再掀波澜,世界经济虽然开始走向复苏,但美国制造的这颗“毒瘤”仍然没有除根。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不断发酵,一场从突尼斯政局突变开始,迅速波及埃及和利比亚的政治危机风暴将中东、北非局势推向动荡。埃及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将埃及局势引向动荡,欧盟对叙利亚的制裁范围进一步扩大,叙利亚的动荡局势影响黎叙边界安全。经历福岛地震后的日本又经历政坛强震,日韩独岛分争再起。美国已插手南海主权之争武力遏制中国,南海群岛安全态势扑朔迷离[1]。大国正加紧全球军事战略布局,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元。国际政治危机风暴正剧烈冲击和改变世界政治图谱,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制衡策略更趋复杂。世界格局加快转换与国际体系深刻转型引发世界区域经济安全新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世界区域经济越来越不安全[2]。

二、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外贸进出口增速大幅度回落,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大幅下降,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时,东莞出现“倒闭潮”,外迁企业则分别是865家、657家[3]。珠三角外需急剧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在一起,就业形势的严峻考验迫使国外订单依赖度高的外贸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较高的国际市场依存度交织在一起,经济运行困难加大,内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4]。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5];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仍然繁重,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从外部来看,截止2011年7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已在全 国批准设立四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功能区正式成立。国家级新区依托国家明确的战略定位、特殊的行政职权、国家特定优惠政策,推动形成了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优化布局、人口合理分布、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新格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同时环渤海经济区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也再次焕发生机;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让曾经的落后地区奋起直追,中国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已形成多个区域增长极协调发展的新趋势。全国各地开发区如长株潭经济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沂蒙山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等后起发力,全国各地掀起的新一轮经济强势增长的浪潮给珠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压力与挑战[6]。

因此,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如下挑战:

1、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升级乏力;

2、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配套服务业发展滞后;

3、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偏小;

4、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不足;

5、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

6、处于产业链中投入低、技术含量低、污染高、劳动密集、附加值最低的中间环节[7]。

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由于邻近港澳地区,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承接了港澳台大量的产业转移,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8];珠三角区域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战略高度可以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分割加速区域经济圈建设与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圈内经济融合互动发展[9],实现架构性地提高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南沙国家级新区的战略构想,拉开了促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序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三、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转型提升的主要对策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按照即将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三步走”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第二阶段,到2020年,比重达到15%左右;第三阶段,到2030年,战略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在论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时,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从而第一次将海洋经济提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七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上海洋经济发展,简称7+1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出台了税收减免、消费端补贴、资金支持、人才支持、政府优先采购等支持政策。广东是中国经济开放沿海区域和经济发达区域,有能力和基础在7+1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长足发展。广东省提出,“十二五”时期集中优势资源推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率先突破,促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海洋等产业加快发展。深化省市合作共建,重点推进建设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二)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主要政策包括:

1.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

以联合体作为经营主体符合农村产业融合中关于要素融通、产业联结、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基本要求。通过将联合体作为政策扶持项目的实施主体,能够切实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政策的精准度,确保农业发展质量提升与农民利益实现。尽管联合体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并在部分地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但仍有完善空间。

3.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佛山市提出,加快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家电。陶瓷建材、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制品等优势传统产业,重点开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产业和产品,全力打造白色家电、新型显示器件、现代陶瓷三大世界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工业总 产值达到3万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制造业城市。

(三)积极发展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

广东省提出,促进广州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支撑广州、深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佛山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加快建设广东工业设计城,打造粤港工业设计走廊。

8月20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广州市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发布及研讨会。南沙的总体战略是,用40年左右的时间,到本世纪中叶,将南沙建设成为国际智慧滨海新城、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10]。在发展布局上,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外围城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中部中央现代商务和文化产业带、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南部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北部生态经济产业带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优化、发展协调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破除“小富即安”的意识

广东借助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导思想,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凭借着政策、资源与环境优势迅速凝聚了第一桶金,然后凭着“敢为天下先”的气势和先富起来的资金优势,在国内经济建设中一直领先。但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改变,市场变化的严峻,促使了部分区域不敢贸然前行,“不熟不做”,限制扩张,缺乏创新的思想有所滋生。“小富即安”使一汽和二汽集团15万辆轿车与轻型车并重从而错失机遇就是教训。因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应该破除“小富即安”的观念。

(五)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注意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比例关系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企业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吸引外资为主转向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并重的新形势,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引进来是利用国外资金,走出去对我国企业来说甚至是更加重要的利用国外资金[11]。

“走出去”使中国进口的大宗资源产品中的权益产品比重不断提高,例如中国进口铁矿中的权益矿将从2010年的6000万吨提高到2011年的9000万吨,到2013年有可能达到13000吨,这有利于我国打破世界矿业巨头的垄断价格,转换我国的外汇储备形式,应对国际主要货币长期贬值的趋势。

广东省“十一五”时期“走出去”步伐加快,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364家、协议投资额84.5亿美元。“走出去”战略,要坚持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规划和保障体系;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实施海外并购。引进来则要善于博弈,才能既降低成本,又避免风险。

(六)加快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经济圈建设,架构性地提高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

从战略高度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分割,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区域内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合理流动。从政府战略合作的层面推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经济圈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良性互动、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立体推进产业深度合作,加速区域经济圈内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圈综合实力、架构性地提高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能力,更好地抱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促进三市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12]。

2009年广东省开创性地提出在珠三角地区建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及南沙国家级新区的战略构想,拉开了促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序幕。

四、结束语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更加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区域经济安全挑战,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战略自信与战略耐心,避免草率和急功近利地忙于应付而匆忙采取对策,而应从战略全局出发多建构高屋建瓴的策略,坚定而有创造性地贯彻“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方针,强化经济安全危机管理,完善细化各种预案,统筹内外,戒骄戒躁,顺势作为,在“十二五”时期扎实推进《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持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的良好势头与全国其它经济区域一起共同推进中国的和平发展大业。

注释:

① 经济安全是指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内外部的威胁而保持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一种客观状态与主观感受.

② 数据引自央行:2011年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6% 证券之星http://finance.stockstar.com/MS2011013130000170.shtml .

[1]林治远.评美国2010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zhuanti/wgjsxs/2010-08/06/content_20655564_3.htm .

[2] 宋新宁、陈岳.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9 .

[3] 陈晓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环境(L) 人民出版社 , 2009 .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中国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0 .

[5] 李悦、 产业经济学(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8.

[6] 刘志彪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7 陈清泰、青木昌彦、 吴敬琏.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年12月 .

[9]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3版)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0]广州市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11.

[11]曹荣湘. 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风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12]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决定, 2009.

猜你喜欢
珠三角战略区域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分割区域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区域发展篇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珠三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