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标准规范在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刘大响: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对标准的定义是“大量重复事物的统一规定”,而“规范”、“手册”是标准的一种形式(GB 3539.1)。我国军用标准化管理条例规定“军用标准是对武器装备采购事项的统一规定”。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手册是引领、衡量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的重要平台;是研制、生产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可及时总结航空发动机创新成果、为推动航空发动机研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有力的技术储备。而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的研究是引领和规范航空发动机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见, 标准、规范、手册在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规范行为
标准贯彻于发动机的设计、加工、试验、试飞、使用和维护修理等研制全过程的始终,否则一个人一个做法,航空发动机的质量就提高不了。
(2)引领发展
好的标准对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起技术引领作用,正所谓“一类企业搞标准,二类企业搞产品”就是这个意思。
(3)质量保证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质量应靠标准、规范、手册来保证,标准就是法,要以法治代替人治。例如民机的适航标准就是飞机可靠性、安全性要求的“门槛值”。
(4)协调纽带
标准、规范、手册是使用方和研制方技术协调的纽带。
(5)科研成果结晶
一个好的标准规范,既是前人成果的总结和传承,也是新的创新成果的结晶,所以,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不断总结、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要有不同的升级版本。
(6)准入门票
标准是新产品市场准入的“门票”,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利的武器,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控制了市场,如民航适航证既是飞机投入航线运营的“准入证”,也是空客、波音两大集团打压其他国家进入民机市场的利剑,是它们形成“垄断”的保护伞。发动机要过关,航空工业要有大发展,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制定高水平的标准,这样我们就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先者。
记者:作为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顾问,在编制标准的过程中,您最深的体会和感受是什么?
刘大响:我认为目前我国标准规范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美国有军用标准约24 000项左右,其中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标准、规范在其分类中分属28、29、30类,共750项。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以涡喷类航空发动机为主体的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截至2011年,已有航空发动机标准包括GJB 、HB共200余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标准顶层设计不完善,究竟需要多少标准,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标准规范,目前整个工作还没有制定好。
(2)数量、类型不够
标准的种类和数量还存在许多缺项和空白。
(3)质量不高、水平不够
主要原因是许多标准都是引进、翻译国外的,国内消化吸收不够;自己的经验没有很好地总结、反映进去;标准编制过程中,年轻人经验较少,必须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同志参加。
(4)可操作性较差
主要反映在量化不够,原则性语言多,有些语句模棱两可,难执行,难操作。
(5)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
本来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升级标准的版本,但某些标准制定后并没有真正在一线贯彻执行,有时仍然是以“长官意志”为主。我认为标准面前,人人平等,标准一旦批准,就要共同遵守并执行。
(6)研究经费不足
标准的制定、研究、宣贯、修改都需要经费支持,有些标准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验证试验。研究经费不足,将极大影响标准的制定和宣贯。
(7)管理体制有待加强和理顺
首先,一个完整的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从完整性出发包含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航空行业标准以及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各类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而这些标准由于管理渠道不畅,发布的标准政出多门,如何从中吸取有用的各类标准,为航空发动机研发服务,是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业人员长期困惑而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国家军用标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中央军委和国务院联合批准建立国家军用标准以来,由于管理渠道上的问题,经常出现同一个标准化对象发布了多个标准的现象,致使基层无所适从;其次,标准的宣贯和修改不够。已出版多年的“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19个分册),已经快20年没有更新了,如不给予足够地重视,有可能成为“绝版”,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相比《飞机设计手册》由60年代的4个分册扩展到今天的第3版22个分册,我们远远落后于飞机设计手册的发展。我希望我们的标准将来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发动机研究、设计、试验等全过程。
记者:您对标准在国家航空发动机战略中所起作用的总体思考是什么?
刘大响:我相信标准的制定会进入国家航空发动机战略。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标准,发动机没有一个行动规范, 会做好多的无用功。 我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消化吸收国外好的经验, 好的技术后要体现在标准里面, 而不是在科技人员的小本本里面。 所以我一再举证, 要聘请老同志来参与标准的制定,编制标准规范的团队应该是老中青相结合, 不能完全靠年轻人编标准, 他本身还没有经历过,他编的标准怎么可能是最先进的呢? 所以对这个问题, 我希望得到领导重视。在标准的基础研究计划或者是预先研究设计体系里, 应该把规范标准设计的手册编制作为一个专题 。要搞好顶层设计,弄清楚航空发动机究竟需要多少个标准, 在什么阶段,起什么作用, 试验的规范标准是什么,加工标准是什么,所以必须要搞一个规划出来, 通过顶层设计形成规范。
记者:在国家航空发动机战略中,标准化专业所应该做些什么?
刘大响:标准化专业所首先应研究一下国际标准,了解国外发动机研制究竟有多少个标准,想办法尽量收集国外情况;第二,标准化专业所应该搞顶层设计; 第三, 标准化专业所要找高水平的专家当主编,以专家为中心组建一个标准编制团队,标准化专业所统一归口, 但具体组织工作可以委托一个单位牵头。 第四, 标准的宣贯 、标准执行的检查、 标准的组织,标准化专业所有责任统一管理, 否则白花钱。 第五,需要和标办建立一个很良好的关系。 所以,标准化专业所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