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2012-08-15 00:43
航天器工程 2012年4期
关键词:暗物质航天电池

日本卫星创太空发电纪录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7月13日消息,日本九州工业大学7月10日宣布,该校研制的凤龙-2小型卫星首次在太空成功利用300V 太阳能电池实现高电压发电,超过“国际空间站”迄今创造的160V 的最大发电纪录。凤龙-2卫星在2012年5月搭乘日本H-2A火箭升空,主要任务是进行太空发电实验。

中国航天产业效益良好

据新浪网2012年7月7日消息,随着“神九”飞天,航天产业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备受瞩目。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可实现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服务业收入150亿元人民币。其中新材料产业在4个领域实现产值50亿元人民币,分别是:固体火箭技术应用领域6亿元人民币,精细化工领域16亿元人民币,复合材料领域10亿元人民币,特种金属材料及装备领域18亿元人民币。根据《2011中国航天的白皮书》披露的数据,仅由“北斗”定位系统牵引的卫星应用产业规模一项,产值已破千亿元人民币大关。预计到“十二五”末,仅卫星产业规模有望突破3 000亿元人民币。从产业方面来看,通过突破和掌握载人航天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带动了电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纺织多个行业的工艺创新和产业能力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同时,载人航天的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载人航天的产出比达到1∶10~1∶12。我国航天技术方面20年投入390亿元人民币,若按照上述比例估算,其产出约达到4 000亿元人民币。“十一五”以来,西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40%以上。资料显示,该基地目前在航天新材料方面的产值接近百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可实现产值240亿元人民币。该产业基地管委会人士还指出,到2015年该基地技工贸总收入可达到1 000亿元人民币,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人民币。中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 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以空间润滑材料为例,我国早在神舟七号飞船上就验证了润滑材料在空间暴露后润滑性能不会降低反会增强的特性,通过这项实验,有望开发新型高性能的空间润滑材料。此外,很多最早应用于航天的科技成果已经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例如很多知名运动品牌推出的吸汗透气的运动衣,其材料最初就是应用于航天服上的“间位芳纶及绝缘材料”,由于能承受200℃的高温,现已广泛应用于消防、电力等行业。专家预测,航天技术转化空间巨大。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高效率长寿命量子存储

据新华网2012年6月12日报道,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等中国科研人员与德国有关专家合作实验,实现了具有高读出效率及长存储寿命高性能量子存储。该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将长存储寿命和高读出效率在单个存储器内部结合起来,向可升级长程量子通信及可升级光学量子计算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冥王星的第5颗卫星

据新华网2012年7月12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冥王星的第5颗卫星,它也是至今发现的最小的冥王星卫星。新发现的这颗卫星被称为P5,目前还没有正式命名,虽然通过“哈勃”望远镜只能看到一个淡淡的斑点,但据科学家估计,这颗小卫星的直径约为9~24km。

中国航天工程育种效益良好

据中国航天网2012年6月28日消息,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工程育种研究日益成熟,一大批产量高、质量优的新品种脱颖而出。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已利用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先后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多种农作物上培育出进入省级以上区域试验的优异新品系200多个,其中有近百个农作物新品种或新组合分别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美、俄在太空进行农作物的生长试验,目标是建立“太空农场”,研究空间诱变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和解决航天员的太空补给。中国开展航天工程育种的目标是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品种,为百姓日常生活服务。中国第23颗返回式卫星被称为“种子星”,缘于其上搭载了大量种子、试管苗和微生物等。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飞船,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都有种子搭载,并拥有国内最大的航天工程育种种子资源库,所培育的太空辣椒、番茄、茄子等已经在甘肃、宁夏、陕西、新疆、云南、黑龙江等25个省区市得到推广。

科技成果

俄学者开发出了具有三维特性的布

据中国科技部网站2012年7月6日消息,圣彼得堡国立电工大学副教授萨菲杨尼科夫领导的科研组,研究开发出了世界首批具有三维效果的布样品。以前,适于布的三维效果、3D 影像从未实现,因为没有开发出在布上制作三维影像的技术。这种布采用特殊的对角编织线编织,此外,在布的表面要构建不同宽度、不同方向的纹理条纹,通过特殊方式使这种起伏状条纹时而间断。所有这一切,加上人眼结构特点,会导致视觉上对这样的图案产生立体感。除了这种具有3D 性能的布,萨菲杨尼科夫与同事还开发出了具有隐藏图像、导电元件及专门信息性能的布。

德国科学家证实磁场效应可减缓星球转速

据中国科技部网站2012 年7 月5 日消息,德国莱布尼茨天体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在计算机中模拟出星球的磁场,然后与赫姆霍茨研究中心的一个专门实验装置的结果进行比对证实,磁场强度达到一个临界点后,理论上已知的磁场不稳定性便会出现。这种磁场效应会使星体内部的等离子体更黏稠,从而大大降低其旋转速度。多年来,有关磁场的“泰勒不稳定性”从理论上已被视作恒星转速减慢的可能机制,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其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模式,该结果也为恒星演化理论提供了重要细节。

德国天文学家称首次探测到暗物质

据新浪网2012年7月9日消息,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7月4日报道,德国慕尼黑大学天文台的约尔格·迪特里希及其研究团队已探测到一个超星系团(“阿伯尔222/223”)的丝状物中的暗物质成分。这是人类首次清楚地探测到宇宙暗物质。宇宙中的丝状物由正常物质和暗物质构成,将众多星系和星云串联起来在空旷的宇宙中扩展。暗物质是人的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约占宇宙质量的85%。巨大的丝状物产生的引力,使得从地球发射至遥远星系的光束发生弯曲。迪特里希的研究团队利用这种光束,计算出“阿伯尔222/223”超星系团丝状物的质量并绘制出它的形状。附近正常物质的炽热气体发出的X射线表明,正常物质是该超星系团丝状物的组成部分,但仅占其质量的10%,其余部分一定是暗物质。

日本飞机铆接质量自动检测系统问世

据中国科技部网站2012年6月21日消息,日本AERO 公司成功开发出飞机铆接质量自动检测系统,能大量缩短检测时间,并确保大中型客机机体及主翼的铆接工艺质量。从2011年开始,该公司利用政府支持的“强化战略性基础技术项目”,开展了“飞机主翼紧固件连接状态检查技术开发”攻关,针对飞机装配人工操作较多的特点,从检测系统入手来缩短交货期及降低生产成本。检测系统由智能机械臂、1台高精度摄像机和2台激光传感器等设备构成,检测时,机械臂先将受检区域划定后由摄像机拍摄,通过图像处理,以10μm 左右的公差定位,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射激光,以此测定铆钉的嵌入深度,与此同时,铆钉的嵌入图像存入计算机存档。公司开发部负责人称,该系统通过项目验收已经1年,且达到预定目标,即机械臂启动后至激光检测完毕仅用4s,今后还将积累示范数据,进一步提高系统检测的可靠性,公司决定尽早启用该检测系统,推进飞机生产的自动化进程。

韩国研发新电动车电池储能增长4~5倍

据中国科技部网站2012年6月28日消息,韩国汉阳大学能源工程学教授宣良国率领的研究小组在6月10日表示,他们已开发出续航时间达到现有电动车电池5倍的新一代电动车高性能锂空气电池系统。新研发的电池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质量较小,这无疑将对电动车的实用化作出新贡献。该研究小组用碳代替过去制造电池使用的镍、钴等金属开发出锂空气电池。由于把有助锂离子往返阴阳两极的电解质换成醚系列的新物质,因而提高了效率。宣良国教授表示:“锂空气电池用质量小的碳代替沉重而价格昂贵的金属,因此大大降低了电动车的质量和成本。它一个单位的能源含量达到锂离子电池的10~11倍,其电动车电池包的性能则提高4~5倍。”据悉,电动车通常使用支持充电和放电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目前充电一次可行驶的最长距离是160km 左右,而新开发出的电动车电池技术充电一次能往返820km。

猜你喜欢
暗物质航天电池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把电池穿身上
穿在身上的电池
暗能量VS暗物质(下)
暗能量VS暗物质
逐梦航天日
什么是暗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