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2012-08-15 00:54:11梁士旗
科技视界 2012年18期
关键词:成本会计计量成本

梁士旗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成本会计是工业化的产物。 由于工业革命,生产方式开始从工场手工业向使用机器的工厂制度过渡,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同时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用在昂贵的生产设备上,致使折旧费用大幅度度增长, 加上生产的产品品种日趋多样化, 因而间接费用的分配成为企业成本计算面临的一大难题。 早期的成本会计侧重于成本的汇集、分配和产品成本的事后计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有关的成本资料。 成本会计向深度发展是从单纯的成本计算发展到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使之深入生产过程,为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服务,具体表现为从事后的实际成本计算向标准成本系统发展。

早期的管理会计,则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其基本点是在企业的战略、方向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问题。 如今的管理会计,已发展到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强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已渐渐融合,形成所谓的成本管理会计,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成本管理会计,仍然涉及大量的成本计算和分析活动,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及时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必将会对成本管理会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初步分析。

1 成本管理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下,企业组织趋于扁平化,成本日常管理发生了变化, 每个员式都享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从而形成了员工的自主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降低成本的理想方式。

信息技术为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奠定了基础。 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以满足及时性和充分性要求的信息为基础,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予以快速处理、分析,进而实现实时调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2 成本管理范围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成本管理范围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有了很大的延伸。 首先,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为保持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产品从研制到开发、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 由于企业的研发成本会大幅提高, 成本管理将从生产过程向前延伸到决策、设计过程。 同时,生产过程后的售后回访、维修过程的成本管理则涉及产品的后勤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和维修成本等。 其次,随着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涵也由物质产品成本拓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和环境成本等。 最后,企业管理的重心也由生产管理转向经营决策管理,这就需要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未来成本、质量成本、软件成本和安全成本。

3 成本计量属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计量模式将会出现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和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现行成本、市场价格、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都可以用来计量。 随着市场的健全和完善,各种资产计量基础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从市场交易中直接获得,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于是,按不同的计量目的选择的各种计量基础会在其适用的条件范围内大显神通、大行其道,彻底改变会计中历史成本的主导地位。

4 核算方法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数据的收集、存贮、处理、报告和传递等等都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用多种会计方法进行核算已不再有任何困难。为加强管理与考核,手工方式下不得不放弃的核算方法,例如,零售企业的“售价数量金额核算法”和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法”等,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均可运用。 而且,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高效、迅速以及“随机寄存”(RAM 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会计中的“只读寄存”(ROM 方式)和“非此即彼” 的局限, 使相同的数据可按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多元选择,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采用各种加速折旧法,成本的计算可以采用品种法,也可采用分批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计算,比较差异,制定决策。

5 成本会计报告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成本管理会计的会计报告变发生了较大变化:

5.1 披露内容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财务报告中增加了成本管理会计信息含量,以全面、客观、公正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状况和经营成果,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更好地维护企业所有者、管理当局、债权人及相关群体的利益。 具体来说,成本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有了如下变化:

5.1.1 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表外披露和表内披露。 表外披露主要只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揭示;表内披露主要指编制通用格式成本会计状况表单独揭示成本会计信息。

5.1.2 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文字叙述法、表格法和图形法等。

5.1.3 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类型: 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价值信息与风险信息、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精确性信息与模糊性信息、历史性信息与前瞻性信息,总括信息与分部信息等。

5.1.4 成本信息披露的载体:报纸、杂志和网络等。

5.1.5 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期限:定期披露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和不定期,为增强时效性,可通过适时报告系统及时披露。

5.1.6 建立全面、相关和简便成本绩效评价体系:价值指标与风险指标、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总体指标与具体指标等。

5.2 报告方式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事件驱动方式应用于成本管理会计,改变了传统的顺序化处理方式,不必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重复“凭证—帐簿—报表”的会计循环,平时只需完成数据的存储即可。 成本信息的使用者通过输入相关信息代码运行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就可得出实时的成本信息处理结果。 “超文本”和“信息链接”的引入使得成本报告所含信息无限扩大,报告的使用者在阅读报告时可在其权限范围实时追踪信息线索,无形中提高了阅读成本报告的效率。 传统的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仅仅是会计信息系统诸多实时信息处理结果输出口之一,更多的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希望企业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财务报告以及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可按需定制个性化的交互式成本会计信息,借助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合成不同的会计报表,通过“菜单”选择操作,选择搭配输出自己关心的相关成本管理会计信息,从而满足用户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要求。 同时,企业根据用户所选择信息的统计资料了解用户所需要的成本会计信息,为未来会计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 企业根据用户需求提成本会计信息,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用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将摆脱现有模式“提供什么信息,用户就接收什么信息”的束缚与弊端。

6 成本会计信息监督方式

未来的成本会计信息监督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信息使用者自行监督。 信息使用者对于获得的实时成本会计信息和其他日常信息,根据其变化的轨迹,发现不正常的情况自行调整。 二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督。 对于日常成本会计信息的审计以网上审计为主,企业应向审计人员开放网络财务账目,提供有关材料,作出相关解释;企业使用的网络由于财务软件应增加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相关功能;对于网上无法取证的交易应进行实地审计。三是政府部门的监督。财政、税务、审计机关、人民银行和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对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主要有三方面:1)接受信息使用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投诉;2)对注册会计师监督的再监督;3)处理公司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事件。

[1]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2]华金秋.试论信息技术对成本会计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1(6).

[3]高锁华.对会计电算化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2001(10).

猜你喜欢
成本会计计量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计测技术(2020年6期)2020-06-09 03:27:32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3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6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2
基于项目嵌入式教学方法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