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0044)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迎来了一次数字化革命,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 同时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标志。 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数字图书馆是将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再加工,通过网络提供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多媒体信息存取服务,并将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 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因此,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结构连接化、信息实体虚拟化等特征。
数字图书馆建设, 有利于推动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要适应信息化、开放性图书馆的要求,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图书馆,充分地发挥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参与学术研究和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数字图书馆将能提供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数字图书馆, 学生们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最好的书,使处于凝滞状态的文化遗产复活,使自己拥有全世界的文献资源。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内涵的延伸、技术的革命和功能的发展。 因此,高校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首先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概念、模式、框架、发展方向等都是直接从西方引进的。 所以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西方。 在理论准备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开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直接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 在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多种理论并存、多种模式并生的现状,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原因。
在全国掀起建设数字图书馆热潮的短短几年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与规划,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相关立法尚未制定和执行,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又难以取得彼此都认同的平衡点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合作建设少各自为政多,各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馆的数据库互不兼容,各系统之间不能相互联通、应用,造成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数字图书馆时代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又要有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而现实中,一方面,很多高校很难引进具有图情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馆内人才又纷纷跳槽另谋高就。 对现有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这些都是造成馆内高素质人员缺乏的重要原因。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 不仅要支持读者查询馆藏书目信息, 而且更重要的是满足不同读者远程查阅或索取网上各馆藏信息资源的需求。 目前国内大多数图书馆文献信息数字化程度较低, 数字图书馆的规模有限, 可供在线服务的数字化信息源严重贫乏。 绝大多数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还停留在以书目查询和引进光盘库等电子出版物浏览为主的阶段, 市场上全文数据库大多还是以光盘的形式存在, 对于多数读者来说, 其可靠使用性的难度比传统图书馆有过之而无不及。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高校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数字化建设, 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实现共享的关键。标准化建设主要指在数字化文献的采集与一次、二次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网络传输协议、数据通讯格式、数据加工标准和有关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等标准化原则和要求,确保数字信息资源符合网上传输与资源共享要求。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统一的标准规范各项数字化项目。 只有按标准建设的数字资源才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才能在网络上流通无障碍,真正实现“虚拟馆藏”的共享服务。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定位一定要准确,要“因校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各馆的重点特色化建设中去。 要充分的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学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 密切围绕本馆资源优势与核心群体实际需要进行考察、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利于本校发展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
目前,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往往缺乏宏观上的统一管理与协调,造成各馆相对独立,相对分散的状态,存在较多的信息重复建设现象。 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此进行宏观管理,建立起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统筹安排,共享共建。 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不断地协调资源建设,走联合之路,互通有无,发挥高校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以因特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和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与社会之间、校际之间、馆际之间的共享通道。
技术与人才是实施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两者缺一不可。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 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不断创造人才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正处于发展阶段,各高校应抓住机遇,循序渐进,加强资金投入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建设好有本馆特色的数字图书馆,为学校及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大力推进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进程。
[1]卜冬菊.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孙娟.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太原大学学报,2007(2).
[3]李松华.论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与未来发展战略[J].民营科技,2008(2).
[4]赵智云,李传霞.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32):333,350.
[5]张莉.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
[6]孙建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新探[J].图书与档案管理,2007,(35):826.
[7]李家清.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及实施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3(1).
[8]于跟东.知识经济时代应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1)
[9]段姬.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9).
[10]庄云云.关于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