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目前,世界各国针对汽车产业都在寻找一种既洁净又储量丰富的能源来缓解日益紧张的石油资源和改善不断恶化的环境, 使用此类能源的汽车就是人们常说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主要有电动汽车、燃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三种,而在现阶段,技术相对较成熟、污染程度最小的,当属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纯电动汽车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 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1]。 其最大优势在于无污染、噪声小,对环境保护十分有益。 另外,纯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同时可回收制动、下坡时的能量,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在我国,首款面向个人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是被定名为e6先行者的比亚迪纯电动汽车,该车以自主研发的,具有高安全、储电多、功率大等特点的铁电池作为动力,一次充电最大续驶里程达到300 公里,列世界第一。 而且,比亚迪还和南方电网合作,为每位购车者配备充电柜,只要车主有自己的固定车位,南方电网将上门为车主安装,车主自己可在家中完成充电。 而这不失为纯电动汽车推广的一条可行路径。
虽然纯电动汽车的优势明显,但目前的普及程度仍远不及内燃机汽车。 其需要解决的是:
1.1 降低电动车价格。目前电动车整车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蓄电池的价格昂贵, 另一方面也是电动汽车量产小,配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1.2 提高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存储的能量太少,使得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过短,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动车的普及;
1.3 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一个新的蓄电池在使用一到两年后,其充满电所能储存的能量明显下降,基本上三年就要报废;
1.4 发展包括充电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 除工作单位、家庭等夜间充电设施外,还必须建立行车途中充电所必须的充电网络[2]。 电动汽车要想普及,基础充电设施的规模化、网络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1.5 建立一个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行业标准。相关行业标准的缺失,容易导致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各自为政,生产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以及相关零部件无法通用,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
燃料电池汽车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直接变成电能获得的[3]。 这种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 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最大的区别在于两个电池的概念不一样,纯电动汽车用的是蓄电池,把电储蓄在电池里。 燃料电池并不是蓄电池,而是一个发电装置,能源储存在氢里面,使氢气和氧气产生化学反应发电。 氢燃料电池车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优势,纯电动汽车完全充电至少需要7-8 小时, 氢燃料电池车的加氢时间仅为3.5分钟左右,而且氢燃料电池车一次加满氢后的续驶里程要远高于纯电动汽车。 例如奔驰B 级氢燃料汽车在储氢罐充满燃料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可达400 公里。
在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是“十五”期间全国12 个重大研究专项之一。 2012 年3 月两会期间,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认为, 燃料电池汽车在5 到10年后,将可以像近两年的电动汽车一样,通过示范运行进入商业化销售阶段。 但是就目前来说燃料电池汽车仍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2.1 氢气的来源、储存以及将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甲醇及其它非石油基燃料)转为氢气的重整器问题尚未解决,这也导致了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成本偏高。 从目前各大汽车公司推出的制造成本上百万美元的燃料电池概念车来看,如果不能大幅度的降低其成本的话,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普及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2.2 配套设施极度不完善。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几乎为零, 目前全球的加氢站不到100家,而且还处于实验性阶段,这严重影响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
2.3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标准严重缺乏,使得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有专家分析,要解决上述问题,乐观估计需10~20 年。 不过,一旦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必将大大加速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国家对于研发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相关企业增加了扶持的力度, 加大了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必将得到普及和推广。
[1]董迪晶.浅谈中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5).
[2]陈清泉,詹宜君.21 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16.
[3]泠风.什么是燃料电池汽车[J].中外能源,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