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2012-08-15 00:54:11
科技视界 2012年18期
关键词:政治高职思想

姜 荣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中国 重庆 404155)

0 引言

十几年来,响应团中央号召,各高校相关部门在党委的领导下,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宗旨,积极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探索了带薪实习、科技服务、挂职锻炼、学农、学工等十几种有效形式。 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和所在地区的区域特色逐步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实践体系。 社会实践活动为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为地方经济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服务和奉献意识、科学精神及团队精神,使他们了解国情,服务民众,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新时期怎样更好的实现社会实践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去发现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建构二者的互动模式,使社会实践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1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怎么建立社会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需要积极探索实践,使学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2004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005 年2 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党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宏观指导,注入了新的思想灵魂。 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实践活动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1.1 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时代特色明显加强

新时期以来,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都结合了国家的当时的社会背景,积极宣扬党的理论政策和国家有关的大政方针。 2001 年以来,紧紧围绕“三个代表”、西部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和时事焦点问题为主题展开,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在组织上体现了“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精神和统一领导、分工合作[2]。

1.2 社会实践活动基层化、民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逐渐凸显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实现了大学生和基层群众的深入交流,较好地贯彻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使大学生们容易掌握关于国情的第一手真实资料。 大学生“三进三同”是以农户家庭为活动基点,以体验式教育为活动要义,以志愿服务为活动手段,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活动目标的一种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

应该说,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了解国情民意,增强与工农大众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基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建构

2.1 模式的内涵

《魏书·源子恭传》:“故尚书令、 任城王臣澄按故司空臣冲所造明堂样,并连表诏答、两京模式,奏求营起。”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闻先生之艺久矣,愿见笔法,以为模式。”(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王君、夏君表章前哲,以为邦人士模式,可谓能勤其职矣。 ”这里的模式实为参考的榜样或一种行为处事的方法而已。

模式,即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即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Alexander 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再重复相同的工作。

笔者认为,模式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或方案。 能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高效完成某种任务,有助于按照既定思路快速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以便达到主体的预期目标。 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的关键点是旨在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平台来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等全方位提升与发展,达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成长,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者和建设者。

2.2 以社会实践为平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提升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 社会组织、学校、家庭形成共识,形成合力。 那么,怎样使二者理顺关系和常态化、系统化,就需要一种既有形而下的可操作性和形而上的理论模式作为支撑。

2.2.1 强化运作机制建设,加强和规范社会实践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功能

目前,社会实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良好的运作机制,处于一种零散的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和运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模糊性,组织、规范化程度偏低。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 一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体系;二要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三要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实践资源,建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促进功能, 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让学生从社会最基层单位和组织,去体察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让学生从改革开放的前沿去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周围的可喜变化亲身感受党的丰功伟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3]。

2.2.2 整合资源,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提升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

社会实践是纵向与横向的网,只有在强化自身特色和品牌的同时(即纵向发展),也不断强化院校间的联合与交流(横向发展),才能真正广泛地发展社会实践,才能更充分发掘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才能开创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基地是社会实践活动有力保障,基地化是社会实践规范化的前提,只有建立起稳定的实践基地才能将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才能使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5]。 大力抓好实践基地建设也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得到真正提高和巩固。 高职院校要主动与所在城市社区街道、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结构、工厂企业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高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锻炼成才、提升认识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确保其常态化、规范化、稳定化。

2.2.3 与思政课有机结合,使社会实践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手段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和服务意识, 更深层次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德育工作主渠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不爱学、入耳不入心”的现象,以及思政课本身需要改革的现实,都要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去积极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补充资源。 社会实践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影响,对两课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起到一种积极的催化作用,是常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有效补充。

3 结语

社会实践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念的过程;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靠校园内的号召和提倡是苍白无力的, 还应该为他们创设一种亲身体验、自我教育的环境,用活生生的事实开展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 大学生处在学习知识的阶段,系统化的思想教育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这些基本理论教育毕竟是概念化、逻辑化、抽象化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理论教育就不能满足学生认识的需要,简单地说教也不能为他们所接受,而积极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就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创造了条件。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 社会实践活动把严肃的思想教育与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结合了起来,符合教育原则,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6]。

[1]张志刚.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2):16-19.

[2]梁庆周.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31-33.

[3]冯森.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与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07(4):114-117.

[4]刘洋.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26-27.

[5]赵亚芝.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6):36-51.

[6]张勇,李军.论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4):70-71.

猜你喜欢
政治高职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