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维
(西安医学院图书馆 陕西 西安 710021)
自1984 年教育部颁发 《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文件以来,文献检索课已经陆陆续续在各高等院校开设。 而该课程以不同的形式已经成为各医学高等院校一门必开的课程。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和广泛普及,电子数据库的出现,医学文献检索课课程设置及教学重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医学高等院校而言,如何使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工作适应时代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笔者认为应从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师素质方面入手,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重点已从注重手工检索的教学转变为注重计算机检索的教学。电子数据库以其资源数量庞大、更新速度快、获取途径方便等优势成为读者获取资源的首选。 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为了使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能适应发展,图书馆应加强教师对于课程时代性认识的培训,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剔除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内容,掌握最新的文献检索信息。
现在各医学高等院校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的检索方式主要有两种,即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系统和电子数据库。Opac 联机公共检索目录可以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查找所需的馆内全部纸质资源信息。 而诸如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等电子数据库也成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保障。 这两部分在医学文献检索课中应该是重点部分。因此图书馆应重视文献检索课教师对于opac 系统使用方法和电子数据库使用的培训。 以我馆为例,每学期都会邀请数据库公司工作人员到馆免费为读者培训,而馆里要求从事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老师必须按时认真的参加培训。学生掌握了如何查询馆内纸质资源、如何快速找到用户所需图书、如何预约、如何续借等以提高馆内纸质资源的利用率。而对于电子数据库,只有教师熟悉这些数据库并掌握其使用的方法才能更好的传授学生。
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在馆内的从业人员大部分并不是科班出身,而以图书馆学为学业背景并从事文献检索课教学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馆内应聘请图书馆学专家或馆内业务素质好的馆员对新进教师进行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 此外,医学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医学文献信息的查询和检索。 在授课时列举医学专业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背景非医学专业,在讲述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时很难用实际的医学案例为学生举例讲解。 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医学院校的优势安排教师去系部听课,加强对文献检索课教师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 以完善并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教师在实际讲述检索方法时,具备有的放矢的使用医学实例的能力,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医学生接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在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就是指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
如今, 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老师在讲课时可以通过PowerPoint 软件或者其他软件制作的课件协助教学,PPT 制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医学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只有教师课堂上讲解清楚,学生才能在操作实践的时候很快掌握,因此,图书馆应注重教师PPT 的培训, 使教师掌握PPT 的特殊使用方法,比如如何插入动态图像、如何插入音频及视频等等,高质量的PPT 课件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了解各个数据库的实际操作方法,丰富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作为一名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人员,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检索技术。 图书馆应注重教师自学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比如,数据库中有大量的有关文献检索课改革以及数据库介绍的文献,教师应养成定期接受这类新文献学习的习惯,了解各个数据库的来龙去脉,并将好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提高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从各方面加强授课教师的培训,使教师不仅从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上贴近时代的要求,更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医学知识应用于数据库的使用中,使学生能迅速学以致用,为树立学生的文献意识,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吴淑华.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现状与创新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9(2):49-51.
[2]周安.对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6,26(4):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