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安娜 王彤
访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光电系统工程部研究员毕勇激光技术的全新视觉感受
文/代安娜 王彤
激光显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色彩优势,激光显示的色域空间比传统显示技术的色域空间大两倍以上,能更好地再现自然界的色彩。
显示技术已完成了由阴极射线管显示向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为主流技术的平板显示器的过渡,目前,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并存、新型显示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宽色域、高分辨、大尺寸、低功耗正成为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激光显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色彩优势,激光显示的色域空间比传统显示技术的色域空间大两倍以上,能更好地再现自然界的色彩。”在谈到激光显示的优势时,毕勇首先提到这一点。在他看来,以投影技术作为未来消费类家庭影院的显示终端,主流很可能是以激光光源为主,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
毕勇,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光电系统工程部研究员,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主要从事全色激光显示技术、大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系统技术与应用和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毕勇及其团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光源技术,着力研发小型、低成本、高效率的红绿蓝光源模组,研制出了15瓦的光源模组;散斑消除技术,已获得10余种散斑消除技术专利,并开发出散斑测量仪器;在色彩空间坐标系下推导出新的色彩管理方程,使颜色算法从线性节点算法变为非线性映射关系;围绕工程化展开工作,合成了500瓦的激光输出,在高流明激光投影放方面,做到了45000流明的输出,在关键元器件的抗冲击震动、抗高低温存储、抗高低温冲击、防潮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工程应用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规划中,激光显示技术被列为重点专项,毕勇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专家组专家,主持参与了多项重要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多项成果:首先,在低成本、大尺寸的激光晶体和非线性光源晶体制备中,将LBO晶体做到1千克以上甚至两千克,比传统的200克大了近10倍;其次,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方面,突破了TM模式近红外半导体的设计、开发和制备,完成短波长635纳米的红光半导体器件的研发,解决了我国红光半导体和红外半导体器件的国产化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三,激光技术方面,开发小体积15瓦的光源模组,电光转化效率高达16.6%,有利于激光显示技术国产化、构建自己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第四,终端产品方面,开发出两款1000流明的激光投影仪和10000流明的激光高亮度投影仪以及65英寸和71英寸的激光电视产品。
虽然我国激光显示研究的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但毕勇也清楚地看到问题和不足。“国内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解释说,造成我国激光显示产业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激光显示的研究主要还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做,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化水平较低。因此,毕勇及其研究团队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搭建激光显示产业群,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毕勇认为,将来激光显示很有可能拥有高亮度投影的全部市场。目前,毕勇与其研究团队的研究重点也集中在高亮度投影方面,研发出的不同规格的产品已经开始走向市场,如工程投影和激光数字电影,他们研制的激光数字电影在影院中最长的应用时间已经达3年。目前,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正在与长虹、海信合作,进行激光投影的开发,相关样机已研制成功。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会进入更好的发展阶段,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它带来的全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