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2012-08-15 00:53赵晔萍
绿色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北仑工业区临港

赵晔萍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环境保护局,浙江宁波315000)

1 引言

临港工业是指依托港口资源、海上贸易和近代工业发展,在港区内建立和发展的以企业集群、成片开发为基础,以重化工业为主体,大型化和大进大出为典型特征的一种高投入、大运量、大产出的产业组织体系,是当地经济最重要的助推器。近年来,北仑临港工业区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发展重化工业集聚区广泛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以技术为平台,按照“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钢铁等六大产业为主导,再生水利用、垃圾和污泥发电、节能装备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形成了内容比较完备、运行有效、具有北仑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 临港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

北仑区域内现有台塑石化、宁波钢铁、北仑电厂等9个上百亿元投资的重化工项目,是浙江省重大项目规模最大、企业最为密集、产业配套较为完善的临港大工业重化工产业基地。然而重化工业的超速发展,在给北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带来全面繁荣的同时,也给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1 临港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1.1 资源要素制约不断凸显

近几年,既是北仑临港工业的黄金发展机遇期,也是严峻的矛盾凸显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由土地、水、能源、原材料等重要资源的约束所引起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目前,重化工产业能源消耗量占全区总能耗的95%以上,能源的刚性消费趋强。

2.1.2 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临港工业区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必然导致资源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量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节能减排的最大挑战,2009年北仑临港工业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和煤制品消耗占到能源消耗总量的86.9%,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基于上述现状,资源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已成为制约北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难题。目前,北仑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并开始向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迈进。要确保北仑临港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才是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性举措。因此,北仑临港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是紧迫而又必要的[1]。

2.2 临港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2.2.1 产业基础良好

北仑临港工业区在保持工业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塑造了北仑工业经济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表现为与长三角整体经济的同质性和与浙江省经济的异质性。在内部产业结构方面,还突出表现为临港重化工业、现代装备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交错与融合,塑造了北仑产业形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源、水与固废处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已经启动,集中供热系统已为区内95%以上的工业用户提供热蒸汽;供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二次改水”工作已全面完成;固废处理系统已形成处理生活垃圾、工业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系统。

2.2.2 政府推动有序有力

北仑临港工业区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在理念、规划支持方面,2004年北仑区政府提出了“有效积累”的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全市率先制订了《北仑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6~2010)》。在政策支持方面,出台了《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实施意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核暂行办法》、《循环经济、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资金支持方面,设立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 500万元,专项用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建设、重点项目的补助等。

2.2.3 专业支撑初步建立

(1)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委托网络中介公司建立“循环经济网”和“节能服务网”两大网络信息工作平台,并陆续开发出一系列极具特色的节能信息化模块软件。建立循环经济项目能源审核平台。根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核暂行办法》,对年综合能耗1 000t标准煤或年用电量200万kW·h以上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审核。

(2)建立循环经济中介服务平台。与浙江省清洁生产中心、浙大中控、宁波市节能中心、宁波华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中介机构合作,对区内重化工企业、重点能耗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咨询和审核工作。与浙江大学签订开展综合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合作协议,使北仑成为浙江大学循环经济先进理念、技术和成果的集成应用展示区。

(3)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标杆,寻找差距,从而推动本区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与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3 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按照“想得要大,起点要高、推进要快”的发展要求,临港工业区深入开展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国家园林城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环保模范商场、饭店、医院、工厂等活动,区内大企业纷纷开始制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投入力度,社会公众逐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者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3 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环境压力加剧

全区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能源的刚性消费趋强。与此同时,北仑区部分企业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进一步下降的难度加大。

3.2 政策机制推动力不足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依靠单纯的财政补贴,激励措施单一,缺乏创新性手段,特别是缺乏高效的价格形成机制、投入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缺乏促进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3.3 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围绕核心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还不够,产业内部的配套协作不够紧密;区内产业之间发展循环经济的融合协作还不够,如脱硫石膏、灰渣、粉煤灰等作为建材原料的次生资源,由于综合处理能力有限,仍部分闲置;依托重点企业推进区域大循环的步伐不够,循环经济效益还没有充分展现。

4 对策与建议

4.1 注重规划引导,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实施中长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包括对临港工业区再生资源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的调研,对多产业共生耦合、上下游企业物质链接的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完善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合理确定各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目标,建立并完善相应奖惩考核体系,推动临港工业区节能降耗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加大节能考核评价工作力度。

4.2 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激励机制

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4.2.1 完善补偿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及宁波市关于循环经济、节能、新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运用好财税调节杠杆。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实行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和押金制度,深入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机制。

4.2.2 完善投入机制

通过修订《循环经济、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适当提高资金补助额,节能补助资金占地区财政收入比例应不低于千分之一;扶持低碳发展,支持区内重点企业、相关行业开展低碳审计,在区域范围开展碳排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内各类补贴、奖励资金;充分利用国外银行贷款及各种环境保护专项基金,采取BOT、BTOT等投资方式,筹集国际资金;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民间资本直接投资,以发行债券或设立开放式环境发展基金等方式吸收基地内外社会闲散资金;探索直接融资新模式,鼓励私募股权基金进入循环经济领域,并积极参与股权改革,建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

4.2.3 完善价格机制

依托国家和省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政策和力度,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借鉴阶梯式电价实施经验,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杜绝“协议收费”和“定额收费”。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价格对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调节作用。

4.3 加强招商选资,强化科技支持

4.3.1 大力推行“绿色招商”和产业链招商

由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严把引进项目关,围绕产业和技术瓶颈,对项目类别进行筛选,“补链引资”,完善产业循环链;同时大力引进和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专业特色型产业,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链结构。鼓励现有企业与技术先进的大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加快促进区内产业的转型升级[2]。

4.3.2 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技术改造

通过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大力引进技术、项目与人才;同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环保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循环经济和节能专家库,进一步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能源管理模式,形成“企业主动、院校促动、政府推动、各方联动”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等综合服务体系。积极引进新的节能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工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完善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网和节能服务网两大网络信息工作平台。

4.4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将循环经济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公共教育,在主要新闻媒体的重要版面或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引导和鼓励公众投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消费观念,为循环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提供公众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开展群众性的循环经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促使公众逐渐形成符合循环经济思想的文明生活方式,使社会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出台鼓励公众参与的政策,采取经济措施,对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在基地内树立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发挥循环经济示范效应,加快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的示范推广,提高基地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完善信访、举报制度。

[1]陈飞龙,刘兴景,孙建红,等.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J].当代社科视野,2010(10):171 ~172.

[2]胡 军,朱 坦.尹琪的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临港[J].环境保护,2010(5):60~62.

猜你喜欢
北仑工业区临港
上海临港的海
北仑以高水平“双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北仑吹响青年“集结号”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崛起在浙东海滨的特色高中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滨海新区轻纺工业区规划建设的管理与实践
宁波北仑环保夜查部分电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