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绿化养护管理探讨

2012-08-15 00:53田文喜
绿色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绿地绿化植物

田文喜

(大连理工大学 后勤集团,辽宁 大连 116023)

1 引言

高等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基地,凝聚着浓厚的学术气氛和人文氛围。通过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粉尘、降低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提高环境质量;通过绿化可以创造丰富的绿地空间来营造校园的文化底蕴;通过绿化还可以作为教学的基地,很多现场教学可以在校园中直接开展,让学生学到植物学知识,扩大知识面等。绿地从建设阶段开始,就一直处于变化状态,因此能不能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各种效益,养护就显得极为重要 。

2 高校绿地养护管理的意义及特点

绿化不同于其它工程,竣工验收就达到最佳状态。绿化工程的竣工验收只能说明达到了设计的基础和雏形,要想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精心养护。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弱噪音、蓄水保墒的功能;校园绿化除具有绿化的共同功能外还具有提高校园文明建设、创造良好教学科研环境、普及植物知识等特殊的意义。要充分发挥这些作用,离不开精心的养护和良好的管理。

绿地建设工程竣工,意味着建设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养护工程的开始。就一所学校而言,绿地面积的发展,可以达到饱和的程度,而养护却是无止境的。由于绿化成果渐进性和绿化功能累进性的特点,建设的后续工程更持久、更细致。

只有通过绿化养护才能增加环境资本的积累。绿化建设所投入的绿化材料,在合理的养护下,将不断增加物质量,为学校积累财富;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养护管理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高校已经引起了重视,通过环境改善、景观美化,作为招生及引进人才的资本。校园绿化养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周期性和连续性。绿化养护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植物。植物生长具有周期性,绿化养护管理也必须是周期性的,针对不同的绿化品种在一个生长周期的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同时每个植物生长周期又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绿化养护管理也必须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2)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迟效性。绿化养护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绿化养护管理的缺失或不当对绿地的破坏是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显现。具有隐蔽性。

(3)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性。绿化养护要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功能要求、生长时期、立地条件、季节气候等因子采取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技术性很强。

(4)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不确定性。影响绿化养护管理的因素较多,其中人为破坏、灾害性天气等因素是不可预测的。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存在差别而引起的植物表象不一,有的甚至于死亡。这些增加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

3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现状

3.1 设计与施工不当给绿地管理留有隐患

(1)部分高校的老校区植物选择与配置随意性很强。目前很多植物都长成了大树,形成了浓密的树荫,植物层次通常只有上下两层,缺少中间层次,绿色开花植物运用较少,景观的季节性变化不强,以散点或成行列式种植在草地上的配置方式常见,未形成植物群落,功能性不明显,且树荫下的草坪由于常年不见光,形成了斑秃,美观效果欠佳,造成绿地环境质量很差。

(2)铺了草皮就是绿化的观念,给养护管理带来的隐患。由于各高校领导观念的不同,为了节省绿化资金,很多绿地铺了草坪就敷衍了事。实践证明大量铺设草皮会带来管理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以学校的财力,根本就无力支付养好草坪所需昂贵的费用;最终导致草坪内杂草丛生,斑秃现象严重;同时草皮生长周期短,重复建设的频率相对要高。这就更给学校增加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而养护单位由于养护资金不足也只能望“草”兴叹。

(3)绿化工程不按规范施工、偷工减料留下的隐患。施工时清除残渣不彻底、劣土不客土、不施底肥,树坑太小等,这些均导致栽后树木生长缺乏良好的地下环境,造成树木数年后长势逐渐衰退,给后期养护造成极大地隐患。

如果短期燃油修正值超过图2所示的“1”线,即小于-20%,说明由于混合汽过浓引起发动机工作失火;如果短期燃油修正超过图2所示的“2”线,即大于+20%,说明混合汽过稀引起发动机工作失火。

3.2 资金投入不足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三分栽,七分管”已被实践充分证明。然而在绿化过程中,往往重视设计施工,忽视养护管理;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对绿地进行保护;或是有了制度而不执行。没有充分认识到绿化养护管理是实现园林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换,是提高校园绿化景观效果必不可少的持续性、长效性工作。

3.3 占绿毁绿现象严重

校园内人流量大、人流时间较集中,人为践踏草坪、向绿地内乱扔垃圾、乱折花草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学校基建工程、维修工程占用、破坏绿地,致使植物死苗、缺苗现象严重,又得不到及时修复,这就给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3.4 学校管理制度问题

有些高校没有制定严格的绿化管理制度,没有对绿地进行分类管理及制定相应的绿化养护方案,没有科学的计算养护管理经费,甚至出现养护经费管理与监督管理不在一个部门的现象,相互脱节,不沟通。这些就给养护单位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经费管理部门不知道养护单位都做了什么,一味地控制经费,而监督部门不知到究竟给了养护部门多少经费,按什么标准给的,一味地想提高养护标准。

3.5 绿化养护措施手段落后

靠洒水车拉水来浇灌仍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绿地的主要灌溉方式,而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的运用较少,致使绿化养护成本很高。许多绿化生产的废弃物被作为垃圾抛弃,如树木修枝后的枝叶,草坪修剪后的碎草,以及树木冬季的枯枝落叶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有机质资源,而且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机械用于处理绿化生产废弃物。忽视对可耕作层土壤的保护与回收利用,致使大量经数十年形成的、富含有机质、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被随意填埋和破坏,浪费很大。

4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措施分析

4.1 提高规划设计与施工质量

4.1.1 校园建设规划应满足校园绿化养护需要

(1)避免在绿地分布、设计形式等方面人为造成绿化养护困难。要正确处理绿化与美化的关系,既不能高密度多层次随处挤种,影响园林意境,又不能偏重园林建筑小品,减少以植物材料为重要构景元素的绿地景观,而忽视了生态文化建园的现代理念。一定要遵循植物生长规律、适时调整绿化植物结构,严格控制苗木质量,使其适应生存环境,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降低绿化养护的费用。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水文、气候、地质、周边环境等条件下,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等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尽量减少草坪的使用,充分发挥植物物种的多样性,降低绿地维护费用。

4.1.2 完善前期绿化工和施工的监督管理

现今的校园绿化建设基本是建管分离。由于绿地建设时施工方为了达到最大的利润,或施工人员不专业,在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使绿地在建成后就出现生长不良甚至进入返修期的现象,给后期的养护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绿化养护管理人员要结合学校绿化养护管理的实践情况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并严格监控苗木质量、土壤改良、施放底肥、苗木栽植等关键技术环节,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4.1.3 加强新建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的督导力度

新建绿地在竣工后一年内由建设施工单位负责养护,在这一年施工养护期内这些单位对绿地的养护管理不够重视,部分绿地存在着失管现象,从而增加了后期养护管理的难度。加大对新建工程养护督导力度,做好园林建设与管理的衔接工作,才能为后期绿地养护提供便利条件。

4.1.4 设立专项资金

校园绿化管护是对校园绿化建设成果的延续和保证,对提升校容校貌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内施工维护的队伍很多,经常会发生随意破坏绿地现象,由于他们不懂植物习性且没有护绿意识。学校应该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凡是在已建成的绿地中施工,都要先到校园绿化管理部门办理开工手续,并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施工完成后,由学校绿化养护单位负责恢复或由施工单位自行恢复,但要保证成活,否则将按规定进行处罚。另外在绿地建设时,学校投入的资金有限,以及设计中多少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随着绿地的逐渐成型,绿地中的缺陷也开始表现出来。因此学校在财政预算上应该计划出部分资金,作为绿化养护专项经费,用于对现有的绿地进行改造和对死亡苗木进行补植,以保持绿地的完整性。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械化是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使用简单方便、功能齐全的园林机械,省时省力,安全性高,效率高。因此要大力推广使用园林机械,实现养护机械化管理。

4.2 科学实施绿化养护管理

4.2.1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检查监督

(1)确立养护工作的法制地位。把“依法治绿”延伸到“依法养绿”的领域中去。校园绿地要实现有效的养护管理,需要建立相配套的、可操作的细则。根据实际,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校内各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学校管理部门依法进行检查监督,并严格执行,以实现最根本的绿地保护措施。

(2)制定校园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参照地方政府制定的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制定符合本学校校情的养护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使校园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校绿化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完善检查制度,制定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绿地承包管理的监督、检查、验收和奖罚办法。落实管理责任制,避免出现监督有空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

4.2.2 实行绿地分类、分级管理

对校园绿地根据功能要求、植被结构、地理位置等的不同,划分绿地养护等级,分别制定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养护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对养护工作的目标要求,也是衡量养护水平的一把尺子,是推进绿地养护的依据。

4.2.3 科学测算养护经费

根据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绿地操作规范内容,参照当地市政园林定额相对应的定额子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经费单项定额。根据不同绿地类型及养护等级操作规范内容所需发生的工作量,制定出不同绿地类型及养护等级的养护费用标准。原则上草坪、模纹色块、应时花卉以平方米为单位进行计算,乔木及花灌木以株为单位计算。然后根据校园内所划分的不同绿地等级所含的草坪或树木等总量,计算出各不同等级绿地所需的养护管理费用,累加之后就是整个校园绿化养护费用。然后,通过实践来不断地优化绿地养护管理费用标准,不断地修正单价,以达到科学定价的目的。绿地养护经费定额,是实现绿地养护质量标准的资金保障条件,是核定养护成本、核拨绿化养护经费的依据。

[1]王 涛.再议绿地养护[J].中国园林,2003(2):51~52.

[2]朱伟华,丁少江.试论对城市绿化养护承包公司的管理[J].中国园林,2000(6):12~16.

[3]曾端香,赵世跃.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报,2004,(4):46~51.

[4]罗保全,朱青峰,高 顺.浅谈高校校园绿化 [J].中国电力教育,2007(9):138~139.

[5]张锁成.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影响因子及对策研究 [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9~32.

猜你喜欢
绿地绿化植物
朱屺瞻《绿化都市》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走进绿地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