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波涛
大同广播电视台,山西大同 037008
时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网络语言跳出了网络范围,出现在各个角落里。在现实生活中,包括学生的作文、官方交往,甚至党政发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口头或书面交往媒介,网络语言大有盛行并蔓延之势,而且一些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追捧、标榜的对象。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网络语言的泛化,作为大众媒体之一的广播,从其所担负的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意愿的表达器以及教育大众的大课堂等来讲,应该肩负起语言规范有序发展的重任。
网络语言在如今渗透到各个领域。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网络时代出现的所有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语言,如:“拨号上网”、 “个人主页”、“服务器”、“附件”、 “点击”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在网上交际所用语言,也就是所谓“网民”们说的话语,如:“伊妹儿”、 “恐龙”、“猫”等。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那就是网络语言。本文所指及狭义的网络语言。
网络在国外不是新生事物。上个世纪中期,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网络技术的应用,并逐步走向成熟。之后,电话、电报、书信等,逐渐趋冷。人们之间的交通和沟通更多地借助网络技术。在我国,自上个世纪下半期逐步应用并成熟起来,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生和娱乐的一个重要阵地。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网民已经达到5.13亿人。“如此庞大的数量,对整个社会新的联通体系的构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对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又有着诸多的弊病。其表现为:
1)错别字,如“这-着”、“泥称-昵称”等;
2)拼音缩写,如“MM-妹妹”、“GG-哥哥”等;
3)英文缩写,如“PK-比拼”、“GF-女友”等;
4)字母和数字谐音,如“CU-See you(再见)”、“3X-Thanks(谢谢)”等;
5)英文单词替代,“兴奋-High”、“追星族-Fans”等;
6)中英文音译,如“Cool-酷”、 “E-mail-伊妹儿”等;
7)转变词意,如“恐龙-长相难看的女孩儿”、“菜鸟-水平不高的新人”等;
8)用方言音替代词语,像“粉-很”、“偶-我”等。
以上仅仅是网络语言对中国传统语言和传统文化冲击的部分表现。纵观网络语言,其构词方法,不符合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规律,不仅造成认读困难,而且还使人养成运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坏习惯。有专家指出,这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对于处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对其影响是长远的。
网络词语不仅在网上流行,而且已向日常生活蔓延。从维护中华民族语言体系的传承性和中华文化的规范性来说,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尽管有人惊呼,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平面媒体将走向衰落的同时,广播电视媒介也将被分去很大的市场份额。
在几十年前,广播极具权威性和社会亲和力。那时的人们以听广播为时尚。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生产力和人们消费水平所限,电视还不普及。广播就成了延续几十年的“宠儿”。那时,广播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之巨大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推广普通话的速度非常快,在社会上产生的效果非常好。这之中,广播的普及和发展所带来的效应功不可没。
在广播盛行年代,广播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社会语言的时尚。那时,人们学说普通话,往往通过广播这一途径和渠道。即使在现在,广播语言在全社会的影响作用仍然较为明显。在如今的中央、省级媒体,一些个性鲜明的节目主持人的用语风格,甚至口头禅等,都可能对社会某一特定群体产生影响,并得到效仿。王刚主持的电视连续剧解说《夜幕下的哈尔滨》名噪一时。赵忠祥的《动物世界》家喻户晓。夏青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风靡全国。这些都是最好的例证。尽管如今的媒体主持人更多地担当了新闻访谈、采访编辑、节目主持等于一身的角色,但是媒体语言的影响力和重要作用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在新形势下有加强之势。
进入高科技时代,媒体出现多形式特征。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广播语言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甚至军事等,其影响也越来越大。近日,媒体报道我国修订汉语词典,将宅男、宅女、首付等列入词典,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规范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对收录新词语所取的态度,既是积极的,又是慎重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坚持“普遍性”和“稳定性”两条原则,不把没有被社会普遍使用的词语和短时间内流行、生命力不强的词语收入词典。
例如:“神马、有木有”是网络词语,就是普通话词语“什么、有没有”,只用于网络这一交流平台,《现代汉语词典》不收这类词语。
不难看出,这些被收录的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发生着变化。从另一个方面也表明语言的丰富性和开创性。比如现在一些媒体,不少节目往往借助网络内容来完成。这种情形的现实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网络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播媒介走入大众生活。“而且这种传播是通过正规的、有着很高公信力的主流媒体传播,其在受众中的认可度往往更大。”
换言之,广播语言同时促进了受众对普通话的学习,这种影响尽管是潜移默化的。当然我们要辩证地分析这种作用。因为这种作用有的是积极向上的,也有的是消极负面的。对于积极的方面,我们要推广;对于消极的方面,我们应加以规范。
国家和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言,都德的《最后一课》,便是对这一要义的有力阐述。
使用规范的语言能够促进和带动人们的思维、文化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其实,我们所说的“语言”不只是“说话”而已,规范的语言的也不光是使用标准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其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用于社会,又受社会引导,进而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广播语言既不同于报纸,又有别于电视。在实际中,广播语言的规范化,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提炼。正如业内人士指出,只有规范才能为语言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平台,“任何语言词汇都要遵循这个规律。”
一是积极宣传我国关于使用规范化语言的方针政策,弘扬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文明性,增进民族语言情感;
二是担负教育任务的学校,要抓好语言文字教学,在一些母语教学受到削弱的地方,要强化普通话课和修辞语课;
三是国家工作人员要带头学用规范化语言;
四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学好普通话,带头做好示范作用,给广大群众做榜样;
五是对全体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增强全体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是加大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政策法规的监督检查。
当前,广播语言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文明度,这就要求必须加强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工作。同时,广播媒体工作者应在做好实际工作的同时,也应加强理论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快速提升自己所担负的在建设规划化工作中的作用。
[1]广播与电视教程.
[2]山西新闻采编.
[3]中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