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芳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江苏 淮安 223003)
校园文化是一种既有社会文化烙印,又体现大学生浓厚色彩的亚文化类型。 它主要是指在大学校园里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因其自身强劲的趋同力和渗透性,对大学生起着自律作用,调适着他们的观念,对整个校园生活起着导向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理性化特点。 也就是说,他们精神上的每一次变迁与心理历程的每一次变化,都毫无遗漏地首先反映在他们对不同种类书籍、报刊的强烈渴求上。 这再由大学生自身的从众心理推波助澜,就必然导致整个读书热点的变化和书潮的涌现。 对于书潮的流变成为观察大学生思潮和审视特定时期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 成为我们认识当代大学生心灵的晴雨表。 特别是我们高职院校学生,将来的去向都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我们图书馆就要根据这一特点,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切入点,做好学生的导读工作,拉近学生与图书馆的距离,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如今的社会生活是多色彩、多变化、多矛盾、多层次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现实与思潮的冲击, 并较为激烈在行为上反馈出来。当前大学校园正经历着未曾有过的观念冲突。如: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大街小巷的网吧开得如雨后春笋,各高校也有自己的电子阅览室, 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进入网吧,网吧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每年大学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是学生面临的大问题;重新定位的压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并存,市场经济对书院文化的冲突,都使青年学子在思想上产生困惑于茫然,行为上的极端化表现时有发生。 各种针对大学生生活的各种领域都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乃至部分偏离正常轨道。 据我们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现在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缺少爱心,待人接物也很冷淡;为了一点小事一言不合就能大打出手,遇到一点挫折就能做出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行外。
以上各种情况表明, 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精神需求,从整体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有用人才,这是新时期图书馆不可忽视的责任。 如果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就能够在整个校园文化氛围中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现今高职院校园文化的活动来看,各种社团活动不可否认地起着积极的作用,他们对校园的文化气氛进行补充和调节。 但由于时间、场地、经费、人员调整变更等诸多原因,是许多学生自发性的团体存在着临时性、不连贯性等特点。 有一些团体甚至在入会后收取会费,而后却一次活动也无法实现。 同时,虽然校内外的一些消费性文化设施并不算少,但相对高昂的收费或者有些活动的内容不健康也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因此,从各种各样的书籍中寻找“营养”与乐趣,几乎成为他们共同的、唯一的选择。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文化信息集聚场所,控制校园文化趋向只是它两重性身份的一个方面,此外,图书馆本身亦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基地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显而易见的。 如何做好导读工作直接体现图书馆的性质、 职能、方针、任务,直接反映图书馆的社会效果,直接检验整个图书馆工作的价值与质量,直接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水平。 图书馆在提倡正确的、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上,应该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吸引和指导那些在迷惑和矛盾中探求出路的青年学子,使他们在现在和将来的道路上走得平稳一些、看得清晰一点,将图书馆建成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园地。
一个人的成长,须要各个方面知识的启迪、支撑。 我国现在从中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进入大学后,学校也对新生进行各式各样的教育,如:法律法规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基本上都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利用图书馆比较少,所以在进入大学后, 对怎样利用图书馆文献的知识缺乏经验。从我院图书馆借书情况看,学生的阅读方式,除了专业和技巧类图书(如外语、计算机等)外,多属于无目的漫游式阅读。特别的新生对什么书都好奇,尤其对武打、言情小说感兴趣,在阅读中存在着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现象。 在大量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后,往往收获甚微及至没有收获,甚至对他们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因此引导他们如何阅读,阅读什么样的书,给读书活动确立主题,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导读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
指导阅读工作,是在熟知读者及阅读需要的基础上参与读者的阅读活动。 通过指导阅读,既为读者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有对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检索文献资料,如何选择文献,以及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能促进读者更好地收获知识,提高阅读能地与阅读效果。 思想活跃。 视角多变的大学生们是导读工作的主要对象,如何把他们的思路和视点,以真正有效的形式引导他们主动阅读有益的、含金量高的图书,是我们必须考虑并策划的问题。 对如何做好高职院图书馆导读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研究读者心理,成立读书兴趣小组。 要想真正的了解学生对图书馆里哪些图书感兴趣,就必须研究读书心理。 通过研究读者在图书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发现图书馆导读工作与利用图书馆文献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从而积极引导读者和图书馆导读工作沿着健康向上、协调一致的轨道向前发展。 青年学生渴望交流, 希望在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的对话中一起探讨,相互充实。 因此,图书馆在克服社会活动不利条件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其有利形式,成立以“读书”、“兴趣”、“求知”为基调的学习小组,给那些热爱读书、希望表达和乐意倾听的学子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志同道合者之间彼此交流,寻求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举办一些公开讲座介绍馆藏文献的情况,和学生们一道讨论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向同学们推荐馆内名著和一些积极向上的图书,并且针对现在青年早熟的特点,开展“文化精品中的爱情”讲座,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举办读书兴趣沙龙,使学生们在充分畅谈交流的气氛中真正有所收益。 另外,在建立起稳定的读书兴趣小组的同时,还应发展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会员,注意有点带面,推动整个校园健康向上的读书活动。 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同学推荐好书, 每月定期出版新书介绍,编辑各类主题的推荐书目等等。
3.2 以丰富多彩的导读形式吸引学生。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差,怎么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这是我们导读工作的关键。 我们要确立以“读书”、“兴趣”、“求知”为主线,首先要下班级调查研究学生们对什么样的图书感兴趣,并对同学们的意见加以整理,作为我们购买图书的依据。 其次还要在每个阅览室、流通处挂意见薄,以“我喜爱的图书、杂志”为主要留言内容,让同学们提出意见并定期进行收集采纳。 第三,还应该尝试利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读书活动。 通过校园网公布馆藏文献信息,突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色,吸引同学的兴趣焦点,真正做到“读有所得,读有所用”。 同时举办一些读书知识竞赛, 在推荐书目开列的范围内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调动同学的读书热情,并在竞赛的过程中,明确一些读书时不解的、模糊的内容。 第四,邀请一些热爱图书的同学参与我们图书馆的工作,如:在采编室给图书盖章、贴条码、磁条,在阅览室帮助老师整理杂志、报纸、桌椅,在流通处帮助借书的老师借书、整架等等。 让同学们体会图书馆工作的过程,对图书馆工作有大概的了解,享受图书馆工作的乐趣。 同时还应组织同学们开展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写作、文艺表演等各项活动,使书本中沉寂的文化气息生动表达出来,不仅使参与者亲身领会, 也使读者和观众在欣赏的同时直观地感受和领悟。 这样生动活泼的读书形式一定会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他们一定会积极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
3.3 加强馆风建设,做好导读工作。 要想充分有效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做好导读工作,就必须加强馆风建设,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 馆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导读工作的开展,因此,图书馆要想做好导读工作,馆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仪表美。 仪表是馆员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是读者对图书馆的最初感知之一,是馆风馆貌的外在体现。 馆员的仪表应符合其职业特点,端庄文雅、整洁大方、精神饱满,令读者产生一种愿意接近和寻求服务的心理需求。 第二,语言美。 语言标志着图书馆的文明程度,也是馆风的直接表现。 馆员必须文雅谦逊,语言文明礼貌,遇事也要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 语言美不但是读者感到愉快,而且还能营造处一个团结和谐的气氛,增进馆员与读者的联系,推动导读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行为美。 馆员在工作中高尚的行为,端庄、稳重的举止,一举一动都会对读者产生影响。 图书馆员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要求。 行为美还应包括爱护图书文献,这是每一个馆员的天职。
作为高职院图书馆官员不仅要具备以上几个方面,而且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官员有了过硬的业务素质,规范的职业道德,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才能使导读工作更上一层楼。S
[1]周刚,王玉琴.校园文化控制中的图书馆导控功能[J].图书馆杂志,1991(1).
[2]顾江,李劲.关于导读工作与校园文化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1996(4).
[3]徐谦.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第十五卷[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
[4]郭今萃.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党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