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佳
(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 贵州 贵阳 550002)
在贵州省“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医药事业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下,将迎来长足的发展。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有责任培养出“专业过硬、政治合格”的技术人才,并以此适应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所呈现的人才需求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改革,必须要突出中医药院校的特点,突出中医文化的特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才能让中医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为促进“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础》课是贵州省中医学院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改革政策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医学院的中医文化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合中医人文精神。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到《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专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人才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人文精神始终都是社会得以进步的价值驱动力。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崇尚优良的道德情操,其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体现就是热爱生命,重视精神家园,关注医学与人的关系,强调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中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中医学与人文密不可分。中医学始终是以人、生命、健康为服务对象,以“向善”为基本原则,以“治病救人、实行人道”为根本宗旨,其本质就是“人性化的医疗”,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怀,对生命和健康的珍爱,是奠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1]。
自从2006贵州省高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后,通过作者及其同事们在贵阳中医院校实践教学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开设是持肯定态度的。为数不少的学生们反映,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后,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提高,对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还学习到了一些法律的基础知识,拓宽了视野,对后续进行的中医专业课程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在《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中,由于授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人文社科专业,没有更多的中医学专业背景,因此,在课程讨论和评析的过程中,在结合专业案例、结合中医文化等课程教学方面,显示出了不足之处。《基础》课程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开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重点突出中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基础》课程在提升医学人文素养过程的实际效用。
因为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中医传统文化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如启发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参与式教学等方法,来解决部分大学生满意度不高、兴趣不浓、被动学习、听课率和入心入脑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消化,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增强《基础》课程实效性的目的。
另外,多媒体作为新的教学手段,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的视觉形象,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直观性。从目前来看,《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和水平,迫在眉睫。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注意在技术方面的学习,要使得制作出的课件既操作简单又便于维护。另外,教师们还必须得吃透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熟悉听课学生们的接收方式和中医语言,要对多媒体课件内容和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对话、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实现教与学双方对教学的把握,让教师在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基础》课程教学的魅力和实效性,才能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基础》课程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也在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因材施教,突出中医特色的教学实践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增强《基础》课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它能促进大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打破过去教学的单调模式,更好的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学习性。
作者自2006年《基础》新课程实施至今,连续5年对课程教学效果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其中,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参与意识逐年增强,采用以学生为本的实践教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厌倦情绪,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给《基础》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把中医传统文化精髓逐步的渗透进课程中去,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兴趣。
目前,《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中医类院校,鉴于其专业文化的特殊性,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之外再开设第二课堂,即增设专题报告等。例如,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中医文化特色,在讲授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过程中,布置学生做一份结合自己专业调查企业从业者道德现状,并进行分析,写出调研报告。通过调查,引导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的就能够了解中医传统文化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中医药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整个本地中医药企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目前中医的一些热点话题,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开辟网上课堂和论坛,组织学生网上讨论,交流经验,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地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实践性[2]。
除此之外,《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还需要在教师德育水平、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等很多方面继续加强改革工作,其关键就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1]郭玉宇.医学院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中应当融合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教育探索,2009,6,8.
[2]孙莹炜,等.浅议如何增强医学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