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翠
(天台县赤城街道水利站 浙江 天台 317200)
赤城街道位于天台县老城区,是天台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有6个社区、3个工作片,区域面积83.85平方公里,人口8.35万人,拥有耕地15543亩,山林74354亩。在地质灾害的防御上,赤城街道以“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为指导方针,组织监督和指导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优化的转移方案为工作目标。
街道有多处地质灾害隐患区,为努力减少和避免灾害给我街道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结合本街道实际,因地制宜,把防御地质灾害工作作为防汛工作的重点,建立监测预警体系,编制有效的防灾预案,制定一套有组织的监测、预警、转移、救灾等措施齐全的防御系统,确保隐患点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等造成的损失,确保社会稳定。
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区的人员转移工作,我街道建立以街道、社区工作片、村三级地质灾害责任体系,并编制了各村紧急转移预案,确保地质灾害隐患区的人员转移工作落实到实处。
1)街道成立地质灾害预警指挥部。由街道主任任总指挥,分管农业副主任具体负责,党政办、武装部、农业办、民政办及各社区书记、工作片主任为成员。同时设立专门的预警办公室,配备预警联系员,处理日常预警事务,并做好24小时有人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2)社区工作片设立地质灾害预警工作中心。由社区书记、工作片主任负总责,驻村干部分村具体负责、具体落实各工作片及各村的各项预警任务,并根据突发情况,及时报告街道预警指挥部,制定对策,启动预案。
3)村级建立地质灾害防御转移工作组。各村设立以村主任为预警责任人,所有村干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御转移小组。一旦发现险情,及时报告,确保抢险顺利进行。
本着“以人为本,科学预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有监测预警组、转移安置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急救组。
1)监测预警组。监测预警组落实专人负责做好山体险情监测情况,一旦发现险情及时报告街道预警指挥部,指挥部立即向县三防指挥部报告并根据险情进行会商,做出抢险转移决定。
2)转移安置组。街道、村设立应急转移小分队,小分队具体分为三个小组。
第一组,加强山体滑坡区险情巡查监测,及时掌握情况,做好上下联系,并以铜锣、火炮等作为隐患区的报警信号。
第二组,负责处于危险区人员的撤离转移工作,当隐患区内听到险情报警后,转移安置组成员立即组织村民按预案指定路线地点进行转移疏散,必要时可进行强制转移,并将情况及时报告预警指挥部。
第三组,负责做好疏散人员的秩序,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同时转移安置组成员组织进行逐户逐间检查,做好人员清点统计,确保村民全部转移,不漏一人。
3)后勤保障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转移人员的基本生活。
4)医疗急救组。当出现山体塌方、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时,抢险组立即组织医疗急救组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护,并及时报告指挥部。
我街道有以下几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区。
1)横潭坎行政村黄姆岙自然村坐落在东横山半山腰,共居住3户,14人。由于受地质影响,他们居住的房屋墙体多处开裂,有的裂缝达4厘米以上。如果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这些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召开专题会议指令转移安置组小分队成员对黄姆岙地质灾害群众实施搬迁,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村民叶金翠和老伴两人年纪已大,起初对搬迁工作思想不通。经过街道工作人员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打开家门,同意搬迁。为此,街道工作人员和小分队成员抬的抬,扛的扛把这户家庭的所有家具从山上搬到山下安全地带。至此,黄姆岙自然村3户,14人顺利搬迁,并落实好居住地方,原房屋也已基本拆除。
2)下抱园行政村鸭子殿自然村的村后,存在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经现场勘查表明,因建造公路开挖,形成较高的临空面,雨水浸泡后造成土体滑动。边坡上已有6处开裂,一段长约30米的山体整体下沉50厘米,公路配套设施——山上排水沟,共有100多米被毁,该滑坡体现处于蠕动状态,在“云娜”台风的袭击下,极有可能发生整体剧滑。鸭子殿12户49个村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公路上的车辆,就受到了严重威胁。监测预警组在勘查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街道预警指挥部报告,街道安排转移安置组成员立即对受灾人员进行安全转移,同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在滑坡体下方增设挡土墙和抗滑桩,做好加固处理,进一步稳定滑坡体。一起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及时安全的排除。
3)西冷坑行政村东门陈自然村和东岙行政村桐柏陆自然村目前的地质灾害情况比较严重,隐患区处有不同程度的房屋地基开裂,甚至倒塌,目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非常重视,已专门针对这两个村设立移民安置拆迁指挥部,经过多方努力,有部分村民已落实搬迁,还有部分村民正在落实搬迁中,计划投资100余万元。
为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我街道根据本辖区实际,组织群众参加预案培训演练,熟悉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点等。落实各村地质灾害防灾、避灾工作,及时掌握各村的地质灾害险情动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人员转移预警体系的建设,集中精力对地质灾害隐患区未搬迁的村进行有计划的分期分批搬迁安置,确保村民安全转移。S
[1]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Z].2009.
[2]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Z].2009.
[3]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Z].2011.
[4]台州市 2012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