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男
徐州供电公司营销部,江苏徐州 221000
伴随经济的日益发展与电器的广泛普及,人们对电力的要求和依赖性在与日俱增。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配电系统是连接用户、向用户提供与分配电能的“桥梁”。实际上,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与服务质量均是通过配电系统来实现的。而配网供电可靠性则描述的是电力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既体现为电力系统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又反映出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与技术装备水平。一旦配电系统发生设备故障,就会造成用户供电中断,势必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与人们安居乐业,也有悖于服务社会的承诺。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所有停故障中有八成以上是由配网供电环节故障而引起的。可见,配网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最为主要的因素。
对电力企业而言,强化配网供电可靠性不仅能减少停电损失,避免因停电而引发的各类经济纠纷,还可提高电网规划的科学水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则包括电力设备故障、电网结构缺陷、外力破坏以及运维管理不利等方面。
首先,推进电网改造时,既要立足当下,又要面向未来。在满足“N-1”准则与合理化变压器容载比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配网电源点,选择与区域特征相符的接线模式,以环网供电的方式增加电力系统的转供电能力,实现电网布局的科学化。其次,要逐步提高线路的绝缘化程度。伴随各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及电力负荷密度的增加,在架空线路通道受阻的状况下,可以通过增大导线截面、降低线路负载率的方法来解决区域经济中心高负荷配网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再则,要合理选择线路断路器位置。根据电力负荷分布情况,在电网主干线上装设2台~3台的断路器或在大支线首端进行安装,当进行检修或出现故障时,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停电范围。并且,要建立断路器定值档案,一旦线路负荷增加,就应及时调整。最后,要提高电网电缆化率。在供电量比较大的区可以采用故障率低的电缆线路,并配置多个电源来降低电力故障发生率。
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离不开智能化配电手段的有力支撑。其具体涉及:1)引进先进的科技设备。通过信息通讯、无线网络与GIS系统对电网潮流动向及负荷管理情况实施全程化监督,随时掌握电网各元件的运行状况并进行故障定位,及时找到电力系统故障源,提出故障结论、提示重新恢复供电的方法,从而为彻底消除故障打下扎实基础;2)实现配网供电智能化。通过信息技术将整个电力系统联结起来,促进后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自动进行电网数据的分析与诊断。一旦发现问题,就自动进行故障段隔离,而非故障段则继续供电,确保将电力系统的故障辐射面缩小到最低限度。建设配网供电智能化系统,能将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清晰地展现在电力人员的眼前,也能从根本上去除电力管理的无序现象。
要想配网供电可靠性指标得以贯彻落实,除建设坚强电网之外,还须强化电网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一要积极拓展思维空间、主动吸收先进运维方法,加强对线路设备的巡视检查,建立详细的巡视记录,对事故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查处问题应按轻重缓急安排抢修,做好防雷装置引下线与接地体锈蚀情况的常规检查,有效处理雷击线路设备的故障。二要遵循季节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负荷预测,预留必要备用容量,稳步达到不停电倒负荷;强化夜巡特巡与设备缺陷管理,监控设备运转方式,减少事故隐患,确保配电线路设备安全“迎峰渡夏”。三要定期开展用户用电安全检查,全面排查用户用电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因设备老化或设计不合理而引致的线路跳闸现象。对存有安全隐患的用户下发整改通知,并进行跟踪解决。四要实行全天候事故报修轮流值班。针对目前用电负荷不断提高、区域内电缆线路随之增加的状况,各级电力部门要保持事故抢修应急状况,随叫随到,第一时间赶赴抢修现场,竭力缩短停电时间、提升服务质量。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转,电力部门需要及时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故障的电网设备或线路进行测试或检查。在以往状况下,不论是定期例行巡检还是非定期故障检修,均会引发大面积的停电事故。为此,一方面要进行带电作业。在10kV配电线路上更换绝缘子、断开接点、处理节点发热或导线杂物以及高压接弓子线时,应采用高空作业车绝缘臂或使用绝缘工具来开展带电作业,削减对用户的停电时间和次数,禁止盲目检修,以增强配网用电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要推行状态检修。从传统的以固定时间为基准的预防性检修转变为现代的以设备运行为基准的响应性检修,尽可能延长检测周期,保证目标明确、该修才修。并且,根据实际条件实行电力设备在线检测,通过每个设备配件的运行参数,鉴别其现存或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决定是否要对用户停电,从而降低配网检修的成本。
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设计是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外在保障。因此,各电力公司要审时度势,着力抓好体制机制建设。一要构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安全知识培训着手,帮助员工及时掌握电网设备风险预测的方式,学习先进技术进行供电安全检查;同时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逐级传递机制,加大安全监察的力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到位。二要严格停电审批制度。在合理分析不同停电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停电计划的刚性管理,加强统筹协调,有效处理好各项目、各部门间的关系,尽量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少停电不停电,努力缩短停电状态转换操作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因停电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三要改进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各区域建立电力应急指挥系统,明确电力应急职责,一旦遭遇重大电力事故,就能在第一时间启动电力应急预案,进行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以增强电力应急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张鹏,等.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改进区间分析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