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性地方院校师范类历史学科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2-08-15 00:46王小丽
黑龙江史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师范类学科院校

王小丽

(北方学院法政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地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与当地其他院校合并组建成多科性院校,总的来说这种改革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益的。首先,学科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型模式,从纵向实现了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大大拓展了学科的发展空间。其次,院校合并实现了资源整合。合并后不同院校师资汇聚,交流信息、开拓视野,分享教学经验,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图书馆、资料室等资源得以共享,所有这些都夯实了学科发展的基础。最后,学校规模扩大及知名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学科的社会影响力。院校合并在为学科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笔者尝试探讨院校合并给师范类历史学科带来怎样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

一、多科性地方院校师范类历史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一)历史学科师范类特色弱化

地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肩负着为本地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任,具有明显的办学特点。师范类历史学科主要是为基层教育培养掌握历史理论知识并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教育教师人才。合并之前师范类历史学科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合并后的学校发展定位是成为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教学研究性大学,在这一片面追求大而全的指导思想下,院校将发展重点放在上新专业,强化科研、申报硕士点、博士点、以求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综合性地方类院校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学校由地方走向全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就是学科门类齐全、硕博点多,当历史学科纳入到学校的这种总体战略后,学科原先的师范类定位势必会弱化,而重新定位为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普通学科。师范类历史学科特色弱化可从两方面窥见一斑,一方面外界对综合性院校历史学科的定位认识模糊。以张家口师专为例,合并之前是颇具影响力和颇有口碑的地方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张家口地区输送了大量优秀教师,张家口师专与其他院校合并为多科性院校后,外界很多人认为原来的师范类历史学科被取缔,结果张家口地区的中学再招聘师资时,往往忽视合并后学校的师范类专业。另一方面历史学科自身师范类定位弱化,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再突出中学师资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上,教学教法课缩减;师范类实习程序简化;学生教师基本素质训练欠缺等。

(二)多学科竞争中,历史学科相对边缘化

高校面向社会办学,一些新型的、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在合并后的综合性大学纷纷出现,学校在资金投入、招生规模、硬件设施、教师培训、科研经费等方面都倾向于这些学科专业。历史作为相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学科专业,在多学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首先,配套硬件设施落后。比如图书资料匮乏;历史研究的文献资料短缺;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等。其次,历史教育相关经费投入不足。如专业考察是历史专业的必修课,由于经费的不足,这一课程形同虚设;学校为新专业老师提供了很多培训机会,而历史专业的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很少;学术讲座是学生了解历史前沿动态、开拓视野的很好方式,由于缺乏经费学校几乎没有举办过历史名家讲座;历史学科的科研经费投入很有限,大大限制了科研的纵深发展。再次,学科规划建设收到学校政策的制约。为了给社会需求大的专业更多的招生名额,历史专业的招生额不断缩减;历史学科课程门数、学时大比例压缩,现在历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上就是世界通史、中国通史,而作为历史基础理论方法的训诂学、西方史学理论等课目以及很多专业选修课都不再开设,所开设的课程在学时上缩减,学校还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课学时,这样学生很难系统而扎实的掌握历史理论知识,奠定良好的知识结构。最后,历史专业学生缺乏有序的实践、就业培训。学校对一些新专业、重点专业设置了配套的实践、就业机制,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得到较好的实践锻炼机会,历史专业学生则由于没有完善的实践条件,致使其在就业中竞争力明显不足。多科性地方院校师范类历史学科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如何将压力化为成功的动力,需要师范类历史学科转换角色,改变思路,适应综合性大学的新环境。

二、多科性地方院校师范类历史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挖掘历史学科在通识教育中的价值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都开展通识教育。19世纪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学术分科过于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它与专业教育相对应,是一种人文教育,超越功利性和实用性,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以致能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的完全、完整的人。通识教育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当前中国大学对专业教育(学生掌握具体的技能)重视,缺乏对学生人格及自我实现的塑造,因此很多高校开始实施通识教育。早在1945年,美国就将历史列入本科生所修通识课程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对提升学生自我实现能力及人格修养有很大的意义。首先,历史描绘人类天才和风尚的东西,学习历史可以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认识,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多种文化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共同问题。对世界多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学生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精神,学生也会在研究其他国家的同时,加深对自己国家的了解。其次,了解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通过与大思想家的对话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了解他们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批判精神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决心。再次,通过历史,正确认识宇宙、社会及我们自身的关系,树立为人类社会贡献自身力量的社会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最后,学会用历史思维解决、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总之,历史有着塑造人格、锤炼道德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历史学科要把握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大好机遇,发挥学科优势,成为引领高校通识教育的中坚力量。

(二)利用学科交叉,拓展发展空间

学科交叉通常源于单一学科无法、或是无意对某些重要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例如社会科学学科如人类学和社会学通常不重视研究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因此许多对此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家参与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交叉学科也起源于新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只有综合数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实现,例如量子信息处理综合了量子物理及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引入计算机科学的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交叉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许多科学家相信不少人类面对的棘手问题,包括全球变暖、艾滋病等,只有通过发展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才能够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学科交叉也被视作对当前学科过度专业化所产生的惰性的一种纠正。长期以来,我国不同学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学科方法之间没能互相借鉴,致使学科的研究方法单一,视野狭小,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空间,而西方学术界则较早地实现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以历史学为例,二战后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引入计算机科学,创立了计量史学,开创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此外历史研究还吸收了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哲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大大拓宽了历史学的研究范畴,迎来了历史学的繁荣发展。中国高校历史学科应充分借鉴西方史学发展的经验,推进学科交叉开拓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多科性地方院校历史学科要与其他学科展开交流,一方面要彰显历史学科及研究方法的优势参与到哲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项目中,拓展历史学科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历史学科要利用多学科的优势,积极吸收并内化其他学科包括哲学、文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思想和理念,丰富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拓宽历史研究的视野。

(三)凸显学科特色,立足服务地方发展

多科性地方院校师范类历史学科要彰显两大特色,一是学科特色,一是师范类特色。学科特色主要是历史学科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历史涉及到知识的各个领域,这样就可以找到与其他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可以参与不同的地方事务,包括历史街区的开发、旅游文化业的发展、地方志的编撰等,为促进地方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历史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要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凝炼成能够指导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推动地区和谐发展。师范类特色的凸显有利于历史学科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即为地方输送合格的教师,这样历史学科的建设会始终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学科资源将得到集中而合理的整合,同时也会更加贴近服务地方的目标设定。师范类特色体现的关键因素是加强学生教师基本素质的训练,学生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要围绕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培养、人格塑造进行。为此历史学科要在课程体系上既注重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又要加大教育课程的比例以使学生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开展提升学生教师技能的实践活动并制定系统的实习制度和建立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较好的锻炼教学能力,此外历史学科要利用自身思想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具有渊博知识、出色能力、健全人格的合格教师。历史专业学生素质好坏反映了历史学科教育的优劣,只有历史专业学生被社会所认可,历史学科才能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总之,师范类历史学科发挥其固有特色,立足地方建设实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随着历史学科社会认可度的提高对学科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多科性地方院校师范类历史学科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审时度势,积极探索。

[1]董明.影响地方高校历史学研究发展的因素探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0(3).

[2]刘潇湘.于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理论,2011(32).

猜你喜欢
师范类学科院校
【学科新书导览】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超学科”来啦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