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民生档案”管理问题的现实意义与实质

2012-08-15 00:46陆玉民
黑龙江史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民生部门

陆玉民

(哈尔滨市房地产经营公司)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将其作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举措。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档案部门在切实履行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能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关注改善民生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内容,强化“民生档案”管理,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强化“民生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

档案工作理应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档案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绝非仅靠“满腔热情”即可以完全做到,而是必须在严格遵循档案工作基本规律的同时,寻求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工作始终在健康的轨道上获得发展与完善。正因如此,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有针对性地履行档案管理职能、开展社会服务成为档案部门当前的重要工作内容。

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部门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同样离不开档案信息服务实践的支撑。因此,参与社会建设、关注改善民生、强化“民生档案”管理、深化档案信息服务,对于更好地发挥档案部门的自身优势、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实践具有特殊意义。

(一)强化“民生档案”管理

参与社会建设、关注改善民生的档案需求,开展惠及全民的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部门的基本职能。档案部门肩负着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多重职能,具有得天独厚的档案信息服务优势。而档案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在于保证服务公共性、普惠性与社会公平。同时,档案信息服务具有量多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问题等不可或缺的内容与手段。因此,要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必须改变以往过分强调政治性与保密性,忽视社会公众利用需求的思维定式与行为方式。树立以人为本、贴近社会公众的服务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关注改善民生问题、强化“民生档案”管理,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平台,开展以集成化、个性化、便捷化为主要特征的档案信息服务,逐步形成具有公共性、普惠性与社会公平特点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二)强化“民生档案”管理

参与社会建设、关注改善民生的档案利用需求,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是档案部门的工作目标。档案部门必须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改善民生的需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改进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机制、完善档案信息服务设施、健全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尽快地了解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档案利用需求、促进建立档案信息服务窗口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有效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更加集中规范、系统完善、权威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发挥档案部门对社会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实现档案部门的工作目标。

(三)强化“民生档案”管理

参与社会建设、关注改善民生的档案利用需求,深化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是档案部门的现实任务。要以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效益和质量为中心,适应社会公众、尤其是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档案信息需求,不断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拓宽档案资源的收集渠道,夯实档案部门参与社会建设、关注改善民生、强化“民生档案”管理的工作基础。不仅要注意优化以管理公共事务为职能的国家机关宏观层面的国家档案资源,更要关注与社会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层面的社会档案资源。通过富集与整合相关档案资源,完善档案信息服务决策机制、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力求以最低廉的“成本”,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真正投身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民生档案”管理的内容实质

当前,在相当一部分档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中,对于关注改善民生、强化“民生档案”管理的实际举措存在着模糊认识,甚至主张将“民生档案”作为专门档案的属类去认识与管理,极易造成对“民生档案”管理实践工作的混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民生档案”内涵与“民生档案”管理实质存在着认识偏差。档案部门在关注改善民生,强化“民生档案”管理,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分析研究“民生档案”的内涵、进而准确把握“民生档案”管理的实质,对于统一认识、探求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更好地开展“民生档案”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民生档案”既是一个非实体表述性的概念,也是一个整体集合的概念。这是由社会实践中“民生问题”本身的特点与档案管理的特殊要求两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民生问题”本身分析:所谓“民生问题”,顾名思义就是民众的生计与生活,即社会民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生存状态问题。具体而言,民生涉及普通百姓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居住条件、食品安全、社会治安、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关注改善民生,至少需要从民众对生产、生活资料的占有程度;民众精神追求的满足程度与民众生产、生活环境的舒适程度等三个维度着眼开展工作。由此可见,“民生问题”既是一个关系到公民生存质量与人们之间关系和谐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政局稳定,体现政府体制设计、制度安排,且与政府职能、政府行为密切相关的政治问题。同时,由于人们对于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新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发展状态下人们会有不同的民生追求,使“民生问题”成为一种始终呈现动态发展特征的渐进过程。“民生问题”所具有的这种复杂性、广域性、动态性、长期性等特点,使其“如影随形”般地与整个社会生活同生共存,几乎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因而,难以通过档案管理实践从“专业”领域角度对社会的全部“民生问题”进行“专门”的记录与再现。

从档案管理实践的特殊业务要求分析:所谓“专门档案”是指在某些专业范围内产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文件名称、格式与形成规律,具有各自不同的整理与管理方法的各种门类档案的总称。也就是说能否成为“专门档案”的一种属类,是有着具体专业要求的。在此我们抛开“具有比较稳定的文件名称、格式与形成规律,具有各自不同的整理与管理方法”等业务管理要求,仅从社会发展实践中“民生问题”本身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记录、反映“民生问题”的“民生档案”必将面临记录对象复杂、涉及领域宽泛、材料整理失衡等实际困难的制约。因此,强求将“民生档案”按照“专门档案”的属类进行管理与建设,在理论上难以确立,在实践上阻力甚多,还必将扰乱档案管理实践的有序进行,也难以达到对“民生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开发利用与信息服务的目的。

由此可见,受社会实践中“民生问题”本身的特点与档案管理的特殊要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民生档案”管理的内容实质在于对有关民生问题信息内容的重视,而非对其载体形式归属的关注。即所谓“民生档案”管理不是简单地建立一种“专门档案”的类别,追求某种形式上的“完美”;而是一整套贯穿于整个档案事业管理与档案业务管理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与实际方法。即将强化“民生档案”管理的现实着力点集中体现于有关改善民生问题的档案收集形成、归档管理、开发利用、信息服务以及政策引导、行政监管等诸多环节,融入整个档案事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之中。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民生部门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浅析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
民生寄语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