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在太行山上的人民币
2008年9月间,长治古玩市场先后发现三张大小不等、四周残损的印有“中国人民银行”“贰拾圆”“1949”等字样的整版试机钞票。上党钱币研究会专家进行鉴定后认为,该批钞票是解放战争时期印钞厂印刷钞票报废的尚未裁割的试机钞票,是在已经印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基础上用其背面重新试机的。此版人民币贰拾圆票正是1949年正式发行流通于各解放区市场的“打麦场”第一套人民币。
据党史资料记载,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在已经是解放区的晋东南根据地冀南银行印好一部分后,并没有来得及发行,即接到停印的命令。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也于这年12月1日在冀南银行改组先期设立的华北银行基础上成立。新版第一套人民币直接投入到了全国已连成一大片的解放区流通市场。这种情况下,后方太行山里黎城冀南银行印钞厂在印钞纸严重紧缺的条件下,只好用停印的“军用流通券”试机。
该整版人民币试机钞票发现地在黎城西村、后背底和茅岭底,而且,钞票主题图也是直接借用冀南银行印制的一枚“1948年版”的“军民收获”冀钞上的图案。冀南银行早在抗战初期的1939年10月即在晋东南根据地黎城印刷抗币冀南票,1948年过渡改称中国人民银行二局三厂,1949年底才陆续撤出根据地的长治黎城。冀南银行印钞厂成立于1947年7月,地址在东西辽城和茅岭底。试机时,先试印一些烟盒皮。正在试印期间,上级领导决定,为支持刘邓大军南下,将永兴印刷公司划归冀南银行领导,以便更快地印刷大军南下用的钞票。
据《回忆冀南银行九年》记载:1948年4月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署,之后合并成立华北银行,晋察冀印刷局叫第一局,冀南银行发行处改叫第二印刷局。冀南银行第二印刷局第三印刷厂,厂址在太行山区的一道山坳里,原在西辽城,后移到了茅岭底,岭下是水流湍急的漳河,该厂在漳河畔度过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大部分岁月,直到全国胜利,才由太行山迁至京、津。二局三厂是太行山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厂子,拥有号称太行天字第一号的胶版印刷机和多台电动大石印机,并且引漳河水为动力,担负着印刷钞票和军用地图的重要任务。
太行山里的茅岭底印钞厂,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二局三厂”,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币的诞生地之一。
(田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