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岩君
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作为街道基层党的组织,学习理解“这条主线”,首要的是要在满足群众发展性需求的能力中,不断提升服务群众、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水平,在办实事解难题中化解“党脱离群众”的危险。
首先,从思想理念上,实现主客体的换位,变原来“组织给啥群众要啥”,为“群众要啥组织给啥”。以往,在街道服务群众中,经常出现组织提供的服务群众不需要,群众需要的服务组织满足不了,造成供需脱节。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还是行政命令型服务的内容过多,虽然生活在群众身边,却往往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十八大报告,给了解决这一现象的答案,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与群众的换位思考中,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其次,从工作定位上,改变方式方法,变管理为服务,还原街道社区工作本色。街道党工委是区委、区政府的派出单位,社区居委会是居民群众的自治组织,还原两者的工作本色,就是要做到行政的工作上收,服务的内容下放,整合街道、社区资源,在街道建立公共行政事务服务、社会矛盾综合调处服务、党群工作指导服务、企业服务、居民服务等五大中心,推行“大物业”管理模式,把辖区群众视为业主,提供管家式服务。作为社区“大主任”,履行上下沟通行政职能;作为“大管家”,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这就从根本上还原了街道的行政职能和社区的自治功能,提高服务群众的时效。
三是从评判形式上,建立科学评价制度,变内循环为内外循环,让街道社区干部眼睛向下。以往,街道党工委在考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时,结果往往是“你评我好,我也评你好”,造成大家的眼睛相互看、向上看,削弱了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学习理解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街道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把评判权交给居民群众,利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把各科室的服务内容、规定条件、所需手续、收费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程序、办事人员等内容向群体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每年在半年及年终时,在做好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组织社区的党员、居民代表,背靠背地针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内容,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年终评先的主要内容,真正使其走进群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