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修成
(黑龙江省虎林市图书馆 黑龙江 虎林 158400)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传输已经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由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在图书馆自动化环境下,信息的存储和检索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离开了计算机和网络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利用数字化信息需要软硬件设备,其中不同的文件格式还对不同的硬件有特殊的要求。信息资源的特点在网络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作为信息中介的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实现对社会更有效的服务和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而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强有力的信息保障系统。
1.1 馆藏信息资源建设观念的变化。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的馆藏主要是纸质文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张印刷型文献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现代图书馆则以信息的可获得性和传递性作为评价馆藏优劣的标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不仅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利用网上资源来扩大自己的馆藏,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服务。因此,网络环境使传统单一的收藏观念发生变化,收藏由静态变为动态,为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平台。由于用户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管理形式等诸多方面也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
1.2 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结构的变化。传统图书馆文献的收藏对象是以纸质印刷型的图书、期刊为主。而在网络环境下,馆藏文献由单一的纸质印刷型文献发展到缩微、磁介质、声像、光盘电子文献、实物文献与虚拟文献共存,馆藏文献结构与网络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增强,各种数据库越来越成为用户通过网络寻求利用相关文献的重要手段。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光盘型等文献的问世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图书馆的馆藏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馆藏的范围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分为两部分:一是现实馆藏(包括印刷型文献、磁带、光盘、软盘等);二是虚拟馆藏(网络信息资源)。而且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整体中不可分割、密切相关的两部分。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印刷型文献信息载体及传播方式的不同,带来了利用上的差异,决定了现实馆藏存在的意义。而虚拟馆藏扩展了馆藏资源的范围,增强了信息服务的能力,可以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拥有一个庞大而又丰富的信息资源。
1.3 馆藏信息资源建设评价标准的变化。传统的馆藏建设强调的是书刊采访的质量,被评价的对象是文献本身,即实际入藏书刊的数量、结构、重点等。而在网络环境下,是评价图书馆在整个信息环境中为用户提供信息的选择能力和存取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提供检索机会,其质量高低实际上反映了满足需求水平的高低。因此,检索质量便成为评价馆藏的重要标准。
1.4 馆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变化。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获取方式主要是通过预定、购买、接受捐赠、交换等途径,同时也拥有了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获得的网络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实体,不具备该信息的所有权,只是它的网络使用权,而这大量网络信息的使用权和存取能力比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实体更为重要。另外,随着网上书店和电子商务的出现,图书馆可以通过浏览网上书店提供的书目信息来预定、采购文献。网上采购将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采访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式。
2.1 对信息资源价值缺乏认同感。据专家估计,我国数据通信设施的利用率不到20%。主要原因是人们受传统阅读习惯的影响,不习惯、不会使用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的价值和作用缺乏广泛的认同,这种落后的观念同网络信息时代极不相称。信息资源属知识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络的易传播性,显示了网络信息传播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服务能力,它将会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2.2 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图书馆存在着行业和系统归属之间缺少合作意识的现象。各图书馆往往独自进行馆藏现象数字化和数据库的开发建设,易造成开发的数据库规模小、质量低、结构不合理、格式不规范、联机使用少、共享性差等问题。同时,受“地盘保护”思想的影响,许多价值较高和颇具特色的信息资源被封存在部门内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从而导致了重复建设和信息资源及资金的不必要浪费。
2.3 建设资金匮乏。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数据库的开发、运行、更新和维护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图书馆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缺少其他资金来源渠道,大多数图书馆的印刷型文献采购经费增加幅度较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出现了逐年萎缩的态势,对于资金投入量大的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就更难以顾及了。
2.4 缺少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不仅仅是图书的管理员,而且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航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需要一大批懂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队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虚拟馆藏的构建,更要求现代图书馆员具备网络知识、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传输技术等相关的知识。然而,图书馆人员队伍中,本专业、高层次、知识面宽,并且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较少。相当部分的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工作中仍沿用传统手段,有的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感到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借助电脑及互联网进行文献信息的采访工作。此种状况很难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3.1 转变观念,有效管理,实现信息资源数据库共享。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该彻底抛弃那种传统的、封闭式的文献收藏观念,用现代的、系统的新理念来指导今天的信息资源建设。为避免信息资源重复建设,节约资金,提高建设质量,国家及各省市应成立专门的信息资源建设统筹协调机构,根据各馆目前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特色化建设问题,确定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方向和远期目标,突出各馆特色化建设优势,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搞好馆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整体优势。
3.2 增加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协调好投资比例。网络环境下,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投资力度。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数据库建设是首要任务,对它的建设应更多资金投入。各馆可根据数据库类型和规模的不同,采用国家投资、社会集资或机构内部匹配资金等多种形式进行。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地建立有实用价值和市场前途的数据库,促使现代图书馆真正走上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发展道路,同时,协调好投资比例,不要忽视对现代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费用的投入,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金,保证良好的信息资源的结构比例。
3.3 优化馆藏结构。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更快捷、更方便地获得所需信息。而电子出版物具有信息容量大、体积小、检索速度快、存取方便、易于流通,且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等特点,能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电子出版物的优点决定了图书馆应该改变传统的馆藏发展策略,优化馆藏结构。
3.4 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信息资源建设人才。网络信息环境对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网络时代的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是能够利用各种传播载体,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选择、鉴别、整合及有序管理和广泛传播的专家,除了具备图书情报学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外语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开拓能力和快速获取信息、高效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为此,图书馆可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引进人才等方法,建设一批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知识渊博、眼界开阔、专业技术精通、头脑敏锐、掌握现代化技能的新型人才队伍,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可靠保障。
[1]张怀涛,黄健.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因素,图书与情报,2001.1.
[2]袁俊华,易红.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源之撮述,图书与情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