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政
从『东北现象』到『铁西奇迹』
文/沈政
10年前,沈阳市铁西区作为国有企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传统体制弊端日益突显,成为了“东北现象”的典型代表:90%以上的企业停产、半停产,95%以上的企业亏损,13万产业工人下岗失业,职工上访等群体性事件不断。铁西区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
10年后的今天,铁西区经过了改革突破、布局谋篇、创新跨越的振兴历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骄人业绩。
东搬西建:盘活老区要素资源,释放新区发展潜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老工业基地走出困境重获新生。跳出“就企业抓企业、就改造抓改造”的传统模式,铁西区确定了“东搬西建”的大思路,将东部老城区的工业企业搬迁到西部新区,为老区提升城区功能、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10年来,共搬迁企业320户,腾迁土地9平方公里,盘活闲置资产500亿元,获得土地级差收益185亿元,偿还了职工内债35亿元,完成了对重点国有企业40亿元债权、股权的缩水回购,彻底解决了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冗员、债务等问题。
着眼于实现转型发展和结构优化,铁西区毅然决然地实施“退二进三”,利用老城区“东搬”腾出的新空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了老工业区向现代都市商贸区的快速转型。2011年,全区三产增加值279.6亿元,是2002年的9.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4亿元,是2002年的44.9倍。“西部十字金廊”迅速崛起,兴工、兴华等商业街日趋繁荣,一大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建成运营,物流、汽贸、家居建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总部经济集聚的“铁西金谷”开工建设,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空前繁荣。
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推进企业改革重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挺起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脊梁。立足于建设审批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和服务环境最优的区域,铁西区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畅通审批渠道,先后经过8次清理,将审批事项缩减至151项,审批时限缩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区规委会每周召开三次例会,即时接件,隔日审批,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重大项目所有审批事项。
着眼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铁西区鼓励和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国界、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积极支持和鼓励沈阳机床、北方重工集团等优势企业以收购、参股等方式参与国内外企业的并购与重组,这些企业不仅成为了具有行业标准制定能力的国内领军企业,而且在技术、品牌和市场上,迅速占据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关键在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铁西区大力支持企业对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先后投入30多亿元专项资金,目前已拥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6个,企业技术中心30个,重点实验室26个,院士工作站11个,高新技术企业43家,科技研发机构116个。一大批具有自主产权的世界级产品正在这里成长,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在这里崛起。
优化布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铁西区坚持规划先行,明确了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现代建筑产业核心区、服务业发展特色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现代建筑产业园、铸锻产业园等多个现代化工业园区。
同时,铁西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国率先引入发展现代建筑产业这一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规划用地50平方公里,大力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园区建设3年来,日本鹿岛、日本积水、法国圣戈班、韩国SK等一批世界一流建筑企业和跨国公司纷至沓来,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建筑企业类投资商前来考察洽谈和投资建厂,沈阳市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
产业和项目是优化空间布局的核心要素。铁西区高举对外开放的大旗,并将目光聚焦在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上。目前,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占地70万平米以上的核心企业已有8家,占地50万平方米的重点企业达15家以上,基础产业集群的企业达381家。这种大企业高度聚集、产业集群高度集中的区域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10年来,全区共引进国内外企业400多户,累计利用外资62.68亿美元,吸引了宝马、米其林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厂,聚集了远大、北方交通重工等国内知名民营企业210多家。
提升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精细管理水平,重污染老工业区迈入生态宜居新城区。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铁西区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实施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等一系列环境建设工程。10年累计投入210多亿元,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关停86户重污染、难治理的“四高”企业,拆除锅炉房274处、烟囱619根,集中供热率提高到91%,大气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完成了细河、卫工河清淤和护坡绿化改造,新建扩建了熙水湖水景公园、仙女湖公园、腾飞公园,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改善民生: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广大产业工人充分享受振兴发展成果。振兴大业,民生为本。铁西区确定了“人人都有稳定工作、家家都有较好收入、户户都有舒适住所、处处都有满意环境、个个都有健康身心”的幸福工程综合指标体系,通过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使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通过在区属集体企业中实行医保或集体职工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相衔接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完成了16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旧城区拆迁改造,6万多户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施了弃管住宅区综合改造,70%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今天的铁西已经挺起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创造出“铁西奇迹”:“铁西制造”正在装备中国。在“铁西制造”向“铁西智造”、“铁西创造”的跨越中,必将成为世界装备业的“工作母机”,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世界品牌”。
book=449,ebook=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