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012-08-15 00:46孙列兵
黑龙江史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思想道德民族

孙列兵

(哈尔滨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继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之后,党中央再次作出的一个新论断新阐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和前进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会《决定》突出强调的一个重点。

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核心价值体系则是民族精神支柱的核心。没有正确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就没有文化的觉醒和复兴,民族复兴也就是一句空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精神,规定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走向,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进行的。只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才能保证当代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引领社会思潮。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我国社会正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已经大大增强。从国际上看,近年来一些国家所经历的“颜色革命”表明,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如何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聚力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落实好“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要求,才能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为国家兴盛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把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上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国家发展凝聚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体系形态表现出来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的有机统一体,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精神内核,是兴国之魂。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在“战争与革命”的岁月,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领导人民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又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根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只有在它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当代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这样的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创造美好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等,都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又逐步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表现为一种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担当精神。在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避免“全盘西化”引发社会动荡;开发和展示时代精神有助于跟上时代步伐,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构筑的精神家园中,社会主义才能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的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近年来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亟须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体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地指出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为社会不同群体和阶层提供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社会主义荣辱观激励越来越多的人们向更高层次提升道德境界,促进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形成知荣辱、讲道德、守法纪、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支撑。

三、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全过程,贯穿各领域,实现大众化,构筑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

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教育。通过学习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更进一步的科学的认识。通过亿万群众思想道德上的清醒与坚定,保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并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自己的言行、科学分辨不同社会思潮、坚决抵御各种错误倾向。

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针对一些领域、一些部门事实上存在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容易出现的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倾向,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关注眼前得失、不注重长久发展的现象,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落到实处,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三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把理想信仰和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作为衡量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成效的基本依据,把科学理论武装、理想信仰培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文化建设、教育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核心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文化建设中把握正确方向,升华品德情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社会的统一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

四是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克服简单化、教条化、片面化倾向,实现科学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政治层面与价值层面的结合、理论话语与大众话语的结合、输出导向与接受导向的结合,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水平,用人民群众听得懂、愿接受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赢得越来越多的受众。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思想道德民族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原因分析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