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记者 蒋叶俊
“软环境”肩起“硬实力”
文Ⅰ本刊记者 蒋叶俊
2011年,贵州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三个建设年”活动,规范权力运行,以作风建设保障发展,以环境建设促进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一场针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省直机关的作风建设“攻坚战”在贵州打响。
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
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
干部作风正、精神面貌好,无地域优势也能“借船出海”,资源再匮乏也能“借鸡生蛋”,条件再艰苦也能“借力发展”。
2011年1月13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乘火车来到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迤那镇,在寒冬里与群众同吃同住访贫问苦,向群众问计问策话发展。
2011年3月,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深入贫困的麻山腹地望谟县,与村民同吃同住,走访群众20多户,实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这一年,有19位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到最基层蹲点,入驻20个乡镇、9户企业、7座工业园区、1个重点项目、1所高校、2个金融机构以及38户困难户蹲点。
深入基层的不止是省领导。作风建设年,贵州“两万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明确了88个省直部门对口帮扶88个县,实施了对部分市(州)的重点帮扶,积极开展“接访、走访、回访”的“三访”活动,进一步深化拓展了党建扶贫开发工作。
环境建设年,贵州各个地区政务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全省9个市(州)和88个县(市、区、特区)政府均建立了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1219个乡(镇)和9316个村(社区)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站。
针对贵州的发展实际,贵州省纪委、省监察厅提出重点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九个关键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清理整顿收费秩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进一步落实问责制度。并将这九个方面再具体细化为25项重要任务,每项任务都明确了具体要求、工作措施、牵头单位、完成时限。
“环境建设年开展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了这九个方面25项任务。有些方面甚至还超额完成。”贵州省监察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比如,按规定,应该减少30%的行政许可项目,但最后,我们减少了约50%,就是实在有必要保留的,我们也尽量精简环节。”2011年,单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这一项,贵州就减少了财政收入9个亿。
抓项目、抓投资就是抓发展。发展的最终实现,需要通过大项目得以体现。
项目建设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力度。贵州各市县纷纷走出贵州,依托贵州生物、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优势,招商引资、落实项目。
项目建设年,贵州大力推进“诚信贵州”建设,建立和完善全省互通的企业征信、个人征信和信贷征信体系。全方面服务于产业发展和项目落户,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让客商无可挑剔,实现真正的服务到家。
2011年,贵州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500亿元,增长152%。仅前三季度,就有在建项目13195个,同比增长20.1%。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0588个,增长41.6%。
贵州各级领导干部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未来区域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汇流聚集,形成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连锁效应”,能使环境的受益者同时成为宣传者,可以收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果;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亲和效应”,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客商安心经营,各行各业良性互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贵州虽未临海,但欠发达的贵州,正以海的气魄在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上奋力前行。(责任编辑/黄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