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2012-08-15 00:42:57文/杨
中华魂 2012年2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道路特色

文/杨 煌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的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十八大报告,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纲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十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十年。十年来,我们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十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长10.7%,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民主进一步发展,人权保障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人民的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络;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八大报告精神,关键是要牢牢把握这个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构想。上世纪末在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再次明确“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与过去不同,提出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战略目标。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蓝图已经绘就,道路已经开辟。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只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这条道路,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坚持这条道路,就要坚持“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道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公平,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坚实社会基础。要把公平贯彻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推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经过实践检验和风险考验的能够指导中国发展的真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我们要树立制度自觉和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持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力量。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0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 06:30:00
中医的特色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2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