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供求分析

2012-08-15 00:47
老区建设 2012年10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学生

徐 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从供给方面分析

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招生实行并轨并进入扩招阶段,致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就业率持续下降。2004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为280万,2005年为340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为532万。从数据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就业率却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3%,2005年降为72.6%,2006年达到70%,2007年为70%,2008年则不足70%。

(二)从市场需求方面分析

市场化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方也力求选择和招聘素质高与能力强的大学生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资料显示,一项对200多家知名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针对2010年应届生的招聘趋势较之2009年有明显好转,岗位数增加幅度预计达到16%-20%。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基数已经非常巨大,在全社会就业趋势严峻的情况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三)从供求关系方面分析

首先,近年来从各地人才市场就业情况来看,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然而市场上也存在很多就业单位找不到合适员工的问题。由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和智联招聘联合发起的“就业力——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遭遇过就业陷阱的被调查者超过半数,仅有17%的人选择“完全对口”,专业对口情况非常不理想。

其次,受观念、环境、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偏向于到大中城市就业,因为在大中城市才华能得到更好的施展。据北京大学有关课题组公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选择在农村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仅占1.9%,在乡镇的占5.5%,在县城的占21.9%,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占到70.7%。虽然选择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比例比2004年下降了5.9%,但是城市就业率仍然占有绝对的比重。

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09年至今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接着还有欧盟其他成员国如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债务危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由于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二、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从供给方面分析

1.国家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生产力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对毕业生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毕业生供给的增长速度,而社会对毕业生需求岗位的增长往往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尽管今年我国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就业率却不升反降。虽然经济结构调整也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但被减少的就业岗位远大于新创造的就业岗位。

2.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

首先,中国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又有几个呢?学生在上大学前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完全是应试教育,学生读书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多年的应试教育思想难以一时改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有些大学依旧把学生成绩放在第一位,依旧让学生只专注于学习,严重误导学生。几乎每个本科学校都在引导学生考研,而不是就业,导致很多学生把考研升学作为目的。实际上升学只是途径,而就业才是目的。其次,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只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很少有对学生有用的与就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大学应该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但是现在的大学在大学教育的教学环节中过分强调系统性的教学,而且在教学环节中,理论课比重较大,实践课相对较少,这一现象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从而导致了学生毕业后实际动手能力差。最后,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力,每个学校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就业指导中心,但是有很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因为它除了毕业生信息各个方面的事情之外基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只是开个动员大会,组织个报告会,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通知和招聘信息等等。当然,也有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与企业结合,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招聘走进校园,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这些固然值得肯定,但还远远不够,就业指导中心要做的不仅仅是让企业走进学校,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让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有能力走出校门,走进社会。

3.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观念陈旧,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首先,自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加,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增长速度低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因此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大学的学习氛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普通高校学生的学风问题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浮躁、厌学、逃课,其结果是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不达标。其次,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是比较大的影响因素之一。现在不少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工作单位的要求较高。要求工资待遇要高,工作环境要轻松;对那些专业不对口,难以发挥特长以及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不愿意尝试;还有的大学生只想往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的地方或者大城市发展,而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就业。不少人找工作对地域、条件、工资、福利等问题看的过重,从而不能适应现代就业形势。

(二)从市场需求方面分析

危机四伏的外部经济环境,使得我国出口业受到很大冲击,国内企业压力巨大,从而给大学生顺利就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欧债危机将导致外向出口型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希腊等欧洲国家又出现了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表现出明显的传递性特征,从一个局部市场向关联市场甚至是整个经济系统传递,此次欧债危机也不例外。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它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最为重要。欧盟、美国是我国主要的产品出口贸易国,他们的经济出现波动对我国的出口影响非常直接。据相关数据显示,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从2010年1月的46%大幅下降到2011年8月的27.7%;对美国的出口增速从2010年1月的56.6%,下降到2011年8月的25.1%。可以看出,出口增速在以2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降。这将导致外向出口型企业发展困难,不少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2.欧美对华投资下降将影响制造业就业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1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18家,同比下降12.9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87.57亿美元,同比下降9.76%。这也是28个月以来FDI首次下滑,其中美国对华投资降幅明显。中国上次FDI出现大幅波动还是在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年,当时受到跨国公司资金链紧张,以及中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和海外需求下降等多种影响,短期内存量FDI大量撤离,沿海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关闭或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周边国家。不过,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稳定外商投资,这个势头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是这次FDI下降的趋势可能更难缓解,因为美国对华投资下降趋势已定,这源于美国经济战略的调整,未来美国将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工业投资重新集中,而且美国对外投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收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来自西欧的投资金额,也有负增长的风险。此前商务部就曾指出,不排除由于欧债危机,在第四季度或明年初,再次出现欧盟对华投资负增长的情况。由于中国来自海外市场的投资主要是制造业,制造业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对中国就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3.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源于欧美国家保护自己的就业,对我国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节节攀升,2009年更是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但同时中国也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围堵的目标,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WTO内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奥巴马政府已经把创造就业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他必然会采取措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鼓励本土就业,减少进口。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拉米也曾表示,就业形势恶化将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低成本的生产要素、诱人的优惠政策等曾经是我国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据统计,我国自1994年以来增加的出口中,有大约65%来自在我国的外国企业而不是本国企业。在此情况下,许多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所采取的歧视性贸易政策和措施,将使部分生产相关产品的外资企业同样陷入困境,这势必会影响到外商投资该行业的积极性,同样影响到那些在其中就业的人们。

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形势一片黑暗,众多企业面临“寒冬”,无奈之下企业被迫压低人力成本,进行大规模裁员,这对大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紧张。教育部从有关省市和高校初步了解到的毕业生需求情况显示,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三、对大学生就业解决办法的思考

(一)供给方面分析

1.高校应建立相应的就业体系,以便于能更好地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

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目前,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和优惠政策,高校应该及时宣传并给大学生们答疑解惑,鼓励大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工作。其次,高校应该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大学生进行择业规划。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就业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为了教学而教学。所以,高校在大学生学习期间应帮助大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培养他们能适应市场上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各方面技能,为毕业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大学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首先,大学生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到西部、基层就业。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少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对工作地域、环境、薪酬、福利等方面过于看重。过份看重这些,就会使人不能理性地思考问题,从而丧失一部分就业机会。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于毕业后能在第一时间适应工作岗位。

(二)从市场需求方面分析

1.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给与大学生更多的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偏远地区就业。政府还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与自主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给大学生政策与资金方面的支持。其次,政府要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平衡结构性就业做好铺垫,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能够更合理的就业。

2政府应启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和欧债危机的恶化,我国政府开始把启动内需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投资、消费和出口被认为是拉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三架马车”,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而国内消费的贡献则较小。可是随着国际环境的恶化,我国重投资,重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陷入瓶颈。因此,拉动内需是我国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在严重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由于受到经济结构、金融危机、教育体制和学生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12年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这需要政府和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抓住就业机会,理性就业。

[1]吕欣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浅析及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1,(5).

[2]李从国.我国大学生就业供求关系的劳动经济学分析[J].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2010,(1).

[3]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演变及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

[4]陈慧,杜维彦.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学术园地,2010,(1).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学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聪明的学生等